分享

巴坦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长弓有心 2017-02-25

 

巴坦群岛(Batan Islands)
菲律宾吕宋岛以北约310公里(190哩),吕宋海峡中的14个小岛。总面积209平方公里(81平方哩),人口1.7万。北以巴士海峡,南有巴林塘(Balintang)海峡分别和台湾、巴布延群岛(Babuyan Islands)隔开。属火山岛,荒凉、多石,但被风侵蚀得比较平坦,只有4个最大岛屿即伊特巴亚特(Itbayat)、巴坦(Batan)、萨布唐(Sabtang)及伊布霍斯(Ibuhos)有人居住。频繁的破坏性台风支配了农业和建筑物的类型。以块根作物,特别是番薯,为主要粮食作物,剩馀的部分用於少量牲畜饲养业。渔业是补充性经济。房屋用石头和瓦片为材料,建在避风处或树下。居民信奉天主教,讲伊瓦坦(Ivatan)方言。从1900年以来,人口成长很慢,因为岛民们陆续向处境较好的吕宋岛迁移。巴坦岛西北的巴斯科(Basco)城是唯一的国家港口,有机场。菲律宾最北部的巴坦群岛最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菲律宾第六个世界文化遗产。该群岛离首都马尼拉860公里,岛上有大量19世纪建造的石头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巴坦群岛在菲律宾国内都鲜为人知。它的3座火山岛上有居民居住,居民总数为17000人。经济是传统的农业和渔业,岛上居民大约在3500年前从中国台湾移居过来,16世纪西班牙人入侵并与当地人通婚,形成了当地的伊万坦族人。岛上居民华裔,最先是三千多年前从台湾岛移居过来的,也有商朝遗民在逃亡美洲大陆途中留下的。当地居民讲伊瓦坦方言,据专家考证,伊瓦坦方言与台南土著居民方言所出同源
巴坦群岛省的省府是巴斯科市,它位于1000多米高的伊拉亚火山边。该火山公元350年爆发后形成了群岛的各岛屿。群岛景色美丽,拥有白色沙滩、白色悬崖和原始森林,每年仅有几百个外国游客光顾,且大多是专业考察人员。
该群岛居民的传统住房是用石块建成一米多厚的墙,用草皮做屋顶,有小窗户通风,冬暖夏凉。3月至5月为夏季,气候炎热,11月至2月为冬季,受来自中国的寒流影响,气候较凉。每年大约有19次台风经过该群岛。1953年该群岛曾受海啸袭击。

商朝以商贸立国,周武革命后,商朝贵族四散逃命,遗臣箕子率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这是有文献记载的。还有一些华夏先民迁移活动,虽无确切记载但有历史传说和近代考古发现佐证,如商朝遗臣率部逃往南美洲。《山海经》有记载,商朝人知道太平洋对岸是块大陆。夏商时期,人民智慧已高度发达,多条独木舟或木筏组成的船队,远渡重洋,亡命天涯,最终到达了美洲。近代考古发现,玛雅文字与汉字的相关度很高,在美洲也发现了中国几千年前的古钱币、陶器等。由此可见,夏商时期,中国人已到达巴坦群岛并在此繁衍生息是可信的。

三国时期,吴国北有魏国西有蜀国,向北向西扩张疆土受到了很大限制。吴国造船业十分发达,大将吕蒙派舰船向海外四处扩张,向台湾岛大量移民,并行使了主权,其水师路经巴坦群岛,到达了吕宋岛。

唐代重点向西北和东北用兵,对南洋诸岛以商贸交流为主。唐朝时,在爪哇岛上,常住唐朝籍民已达三万多人,这个史实写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

宋朝以贸易立国,实施北防南进的国家战略。近几十年,在巴坦群岛上偶有发现宋代陶瓷的零星碎片,可见宋朝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重大影响。

明末,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并将台湾作为反清复明的大本营。清朝康熙皇帝为消灭郑氏割据势力,对台湾实行封海锁疆政策,郑氏子孙郑经、郑克爽无耐,除坚守台湾外,曾实施周密计划,准备失败后退到吕宋岛继续称王。巴坦群岛作为由台湾去吕宋岛的必经之路,郑氏父子派下属在巴坦群岛上设了类似驿站的联络处,除军事用途外,也是台湾与吕宋商贸往来的中转站,亦做往来船只歇息避台风之用。由此可见,明末清初作为郑氏儿孙的郑经和郑克爽父子,对巴坦群岛进行了有效的主权管辖。

 

    1687年,一群由威廉丹皮尔所率领的英国海盗,继荷兰人之后,来到了这里,并将Batane、Ityabat、Sabtang岛分别命名为“Grafton岛”、“Orange岛”、“Monmouth岛”,以纪念它们的国君Henry FitzRoy(1st Duke of Grafton)、William of Orange、Duke of Monmouth,不过他并没有将这里纳入大英帝国国土。

     根据纪录,巴丹省基督教的诞生地即位于Uyugan自治市的Imnajbu村。17世纪,道明会传教士首度登入岛上,但大多受到当地居民不友善的对待,不过他们最后也逐渐接受了西班牙的生活方式。当时有些传教士因为受不了当地恶劣的气候,因此一直想要移居到卡加焉省的Ivatans,不过每次出海总是会回到原来的地点。

    1782年,西班牙总督Jose Basco y Vargas 有意将巴丹收为西班牙王国的版图,这使得岛上居民的态度呈现两极,最后,1783年6月26日,在首领代表和当地贵族的同意之下,巴丹正式被西班牙帝国并吞,但当地的Ivatan仍可住在它们山上的住所。不久,Jose Basco y Vargas被封为“征服巴丹的伯爵”,今日首府Basco也是因他而命名。到了1790年,统治者Guerrero限制Ivatan人只能居住于低地,以增加税收,并建立了Basco、Ivana2个城镇,而Itbayat岛则要等到1850年才有城镇的建立。Ivatan人渐渐的穿起了菲律宾本土的服饰,伴随这大批Ilocano人的移入。石灰石开凿技术也在西班牙的指导下传遍了全岛,使得桥梁更加的坚固稳重,有些甚至至今还存留在Ivana和Mahatao。之后,许多Ivatan人在马尼拉加入了一个名为“卡的普南”的反西班牙组织,它们杀了总督Fortea并宣示要完全废除所有的法规。

    之后美国人在与西班牙的海战中赢得胜利,占领了全国。1900年,一艘航空母舰于Basco湾抛锚,之后全省更改为一镇,隶属于加卡焉省,但到了1909年又恢复为省,省内分为6个自治市。美式学校制度紧接着施行,同时也展开了改善卫生运动。二次大战时,日军侵入这里,成为大平洋战区最初的牺牲品之一。战后这里开始有了电报和机场,全岛道路系统也重新更新,并建立了第一所高中。

近现代,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西班牙人占领吕宋岛,触角伸到巴坦群岛,在岛上强行推行宗教,并以巴坦群岛为跳板觊觎台湾岛。在清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前殖民者、后殖民者订立了所谓《美西条约》、《美菲条约》,殖民者擅自将华夏子民世居之地巴坦群岛纳入其治区,当时的大清王朝虽然腐败透顶,但是并未予以法律承认。

中华民国政府公布的十一段线以及后来的九段线,是二战后与美国占领者妥协的产物,美国为其防卫需要,一度控制了巴坦群岛。即使这样,民国政府让度的也不过是治权,没有明确让渡巴坦群岛的主权。

中国政府对巴坦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