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鸣--益气聪明汤

 憩苑 2017-02-25
提要:我在临床应用益气聪明汤治疗耳鸣取得显著效果,其处方意义「益气」者,指本方有补益中气作用;「聪明」者,为视听灵敏,聪颖智慧之意。本方黄耆、人参、炙甘草补中益气;升麻、葛根升发清阳;蔓荆子清利头目;芍药平肝敛阴、黄柏清热泻火。服之可使中气得到补益,从而清阳上升,肝肾受益、耳聋目障诸症获愈,令人耳聪目明。故名「益气聪明汤」。
   
一、古方原载:  
【方名】益气聪明汤(补养之剂)。 
【来源】医方集解。
【功效】聪耳明目  
【组成】黄耆﹑人参各五钱;葛根、蔓荆子 各三钱;白芍﹑黄柏 各二钱(如有热烦乱,春月渐加,夏倍之;如脾虚去之;热减少用);升麻 钱半,炙甘草一钱。 
【用法】每四钱,临卧服,五更再服。 
【主治】治内障目昏、耳鸣耳聋。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 此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参、耆甘温以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脾胃;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午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又用二者平肝滋肾也。
二、我的经验方:
【方名】益气聪明汤,本人在此方的基础上根据病情,辨证施治加减变通,治疗效果极为满意。
【处方】黄耆30克﹑西洋参10克、葛根20克、蔓荆子12克、白芍15克﹑黄柏10克、 升麻10克、炙甘草6克、
【加减】兼有①心烦、胸闷或有热加知母、山栀各10克。②目涩羞明加枸杞子、菊花各10克。③脾胃虚寒者去黄柏加炒白术20g,石菖蒲10g,砂仁6g。④眩晕(美尼尔氏症)去黄耆﹑西洋参加姜制半夏12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⑤颈椎病加鹿含草30g、桂枝10克。⑥高血压去黄耆﹑西洋参、升麻加夏枯草15克、川牛膝15克、罗布麻10克。
【功效】治疗耳鸣、久服令耳聪目明,久服预防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可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 
【主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始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暗,视物不清。 
【禁忌】1.忌食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之食物。 2. 目疾属血虚肝热或耳鸣耳聋属肝胆湿热者禁用。 3.忌烟酒、火热及酸性食物。 
出自:http://wsw1490.blog.163.com/blog/static/1066832201191431936187/


彭坚教授益气聪明汤验案2则 

益气聪明汤出自金元四大家补土派医家—李东垣的《东垣试效方》卷五,东垣自己评论益气聪明汤时说:“益气者,指本方有补益中气作用;聪明者,为视听灵敏,聪颖智慧之意。本方黄耆、人参、炙甘草补中益气;升麻、葛根升发清阳;蔓荆子清利头目;芍药平肝敛阴、黄柏清热泻火。服之可使中气得到补益,从而清阳上升,肝肾受益、耳聋目障诸症获愈,令人耳聪目明。故名益气聪明汤。”。清代著名医家—汪石山在其著作《医方集解》中也曾说此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从这两位著名医家的言论中不难发现益气聪明汤主治耳鸣耳聋,内障目昏。现代临床报道益气聪明汤也多运用于耳鼻喉科。但据作者跟随彭坚教授在长沙百草堂“专家门诊”随堂坐诊发现益气聪明汤在临床上运用于病机为脾胃气虚,清阳不升,主症为头晕的病人疗效卓著。现就将随堂抄方学习时收入教授案例2则诉诸如下:
一、劳力性晕眩症
彭某,男,67岁。病人2010年8月30日初诊,自诉头晕眩(近段时间因家里有事较忙),颈椎有动脉斑块形成,夜尿3—4次一夜,苔薄黄腻,脉弦滑。中医辨证:眩晕症。
治法:益气止眩,祛湿清热。
主方:二妙散合益气聪明汤加减,
处方如下:苍术10克,黄柏15克,蔓荆子10克,葛根6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白参10克,白术15克,黄芪80克,天麻10克,半夏10克,茯苓30克,泽泻30克。
病人9月6日复诊,病人自诉药后夜尿多、头晕症状转好,现左侧头痛,舌淡苔薄白,脉弦。药已对症,原方去苍术、白术、茯苓、泽泻加升麻10克,丹参30克再进7剂。病人2010年12月20日因胃寒腹泻症状就诊,告知服上药14剂后头晕症状已无,痊愈收功。
按语:教授曾说:“晕眩症,原因有二:一、颈椎推行性病变,压迫椎动脉,大脑缺血而导致眩晕。二、脾胃虚弱,清阳不升,中气下陷。”很显然,该患者属于前者,病人自诉有颈椎有动脉斑块形成,是因为家里处于多事之秋,身心疲惫,从而诱发其颈椎病加重,脑部缺血导致的眩晕症。第一次的方中有苍术,茯苓,白术,泽泻是因为病人自诉有夜尿频、多之症,是对其症治疗,第二次方中加了升麻,丹参是偏重于治疗其颈椎病的供血不足之症,药对症,自然收效显著。这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症用是药”又一具有说服力例证。
二、脾胃气虚型头晕症
吕某,女,77岁,病人2010年12月27日初诊:自诉目蒙,头晕,气短,下肢酸软,食热食胃部较舒,有脑血管狭窄,糖尿病5年,饭前血糖大于9mmol,现服降糖药。舌质暗,有齿痕。
中医辨证:气血亏虚。治法:补脾益气,养阴清热。
主方:益气聪明汤加减。
处方如下:天麻15克  葛根60克  白芍15克  甘草10克  西洋参10克  黄芪80克  黄柏15克  蔓荆子10克  柴胡10克  黄芩10克  石斛30克  鬼箭羽30克
病人2010年1月3日复诊:自诉上诉症状大为减轻,舌质淡,稍暗,有齿痕,另大便稍结,糖尿病病史。药已对症,原方加麻子仁30克收官。
按语:教授在其著作《我是铁杆中医》这本书讲述这首方的用方心得时曾说“该方适合气虚挟有虚火为主要症候的病证。[1]”张景岳也说:“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酌兼治标。[2]”病人头晕,气短,齿痕舌,结合病人年纪,说明该病人应是有气虚之症,故教授用益气聪明汤原方治疗其气虚。病人还有糖尿病,这种病人多有食欲尚可,甚至比其他人更有食欲,这势必加重胃的负担,故用石斛滋养胃阴,用鬼箭羽来帮助降血糖。二诊时病人还有大便稍结的症状故加泻热润肠的麻子仁来对症治疗,症、药对应,自然药到病除。
体会:彭坚教授益气聪明汤加减2则验案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为什么主症为眩晕之人用一首治疗脾胃气虚夹有虚火上炎之证的方有效,这就是中医辩证以及治病求本的魅力,治疗疾病讲求的是治病求本,追本溯源。这里两个验案虽然一些临床表现不同,那是由于个人体质以及所受病邪也各异,但是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他们都有脾胃气虚之症。根据人体的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十二经脉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倦,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故取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其中人参甘温以补脾胃;甘草缓以和脾胃;葛根、升麻、蔓荆于轻扬升发能人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目明;白芍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因目为肝窍,耳为肾窍达到平肝滋肾。脾胃乃后天之本,后天不足,势必导致百病丛生,固有见金元四大家之一东垣老先生“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3]”
参考文献:
[1]彭坚. 《我是铁杆中医》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张景岳. 《景岳全书》 山西科技出版社 2004
[3]李东垣 《脾胃论》 文魁 丁国华整理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突发性耳聋耳鸣的治疗

我哥哥年过花甲,住在在外地,与我相隔千里。哥哥在小时候因患耳病仅残存部分听力,依靠助听器和人能简单交流,但今年春节后突发耳鸣耳聋,耳朵几乎全聋了。到县医院五官科看医生,查不出原因。嫂子电话告知我时,哥哥已经全聋一个多月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已经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更何况病因不明。
突发性耳聋:目前多认为病毒感染、内耳供血障碍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各种原因(如受寒、受热、焦虑等)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致血管痉挛、组织缺氧、水肿、血管内膜肿胀、进一步导致局部血流减慢、淤滞,内耳终因缺血、缺氧而遭到损害。红细胞增多症、血粘度高,易形成血栓,堵塞内耳毛细血管。缺钙、缺铁、缺镁、缺少叶酸、睡眠时间小于7小时也是突聋的危险因素.按照内耳供血障碍的思路,我试着给哥哥治疗原因不明的耳聋耳鸣,服药一个多月,原本损失的听力竟然恢复了许多。用他的原话来说,“街道不再安静一片,而是声音嘈杂得令人生厌。”服用的药物均为非处方药,列举如下:
1、活血化瘀的药:三七粉 用量一日2-3次,1-2克/次,一天总量3克。龙血竭胶囊和甲钴胺。还可以加一点丹参。
2、清热消炎的药:清咽滴丸(含服),主要成分为:薄荷脑、青黛、冰片、诃子、甘草、人工牛黄。清咽滴丸的用量:一日3次,一次含服2粒。含服之后不要立即喝水和吃东西,让药在口腔内多保留一段时间。
3、滋补肝肾的药:杞菊地黄丸,手脚凉腰背冷用桂附地黄丸
龙血竭能活血散瘀、改善机体微循环,在治疗中医血症方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淋巴回流。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可促进培养的大鼠组织中卵磷脂的合成和神经元髓鞘形成,适用于周围神经病变。
哥哥在停药一个多月后,不知是由于牙龈肿痛,还是耳朵进水发炎,耳聋又复发了。再次服用清咽滴丸、龙血竭和甲钴胺这三种药,两天后又能听到自己下楼的脚步声。自我感觉龙血竭起了主要作用。龙血竭为百合科云南龙血树的树脂。内服可用于血瘀导致的疑难疾病,如耳聋、眼底黄斑病变、心绞痛等。文献资料表明经过动物实验无毒副作用。详见博文“神奇的龙血竭”。
清咽滴丸还可以治疗下颌淋巴肿大,咽炎。
一般来说,服药时间不要超过一个月。若要长时间服用的药,一定要查清楚它的副作用。

1、《肘后备急方》 > 卷六  治卒耳聋诸病方第四十七
急取盐七升,甑蒸使热,以耳枕盐上,冷复易。亦疗耳卒疼痛,蒸熨。
(突发耳聋:用白棉布缝制一布袋,装入粗盐二斤,在微波炉上加热2分半钟,以耳枕盐上。冷了再重复加热。此法也可治疗耳痛。)
2、中药 三拗汤 :甘草5克 麻黄5克 杏仁 5克 (由于耳咽鼓管阻塞所致耳聋,过度疲劳、受寒引起的突发性耳聋) 服用5剂。
3、 治疗耳聋专方:
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治疗耳聋耳鸣的专方: 通窍活血汤与通气散
通窍活血汤 赤芍一钱(3克) 川芎一钱(3克) 桃仁三钱(9克)研泥 红花三钱(9克)老葱三根切碎 鲜姜三钱(9克)切碎 红枣七个去核 麝香五厘(0.15)克绢包  用黄酒半斤,将前七味煎一钟,去渣,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方内黄酒,各处分两不同,宁可多二两,不可少,煎至一钟。酒亦无味,虽不能饮酒之人亦可服。方内麝香,市井易于作假,一钱真,可合一两假,人又不能辨,此方麝香最要紧,多费数文,必买好的方妥,若买当门子更佳。大人一连三晚吃三付,隔一日再吃三付。若七、八岁小儿,两晚吃一付,三、两岁小儿,三晚吃一付。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功用】活血化瘀,通窍活络.用于血瘀所致的斑秃,酒渣鼻,荨麻疹,白癜风,耳聋耳鸣等.
【主治】偏头痛,日久不愈,头面淤血,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酒渣鼻,久聋,紫白癜风,牙疳,妇女干血劳,小儿疳证等。
 《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症目》卷上说:“耳聋年久: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晚服此方(通窍活血汤),早服通气散,一日两付,三、二十年耳聋可愈。”
通气散 治耳聋不闻雷声。余三十岁立此方。
柴胡30克、香附30克、川芎15克,共为细末,早晚各冲服9克。

 
刘渡舟医案 突发性耳鸣耳聋
王 ,男,53岁。1994年3月16日初诊。
患者因恼怒,八天前突发右侧耳鸣。其声甚大,如闻潮汐,头部轰响,右侧颐部灼热而胀,吞咽时耳内捣捣作响,以致不闻外声。西医诊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与“传音性聋”。患者夜寐不安,晨起咳吐粘痰,两目多眵。舌红、苔白,脉弦滑小数。辨为肝胆火盛,循经上攻耳窍。治宜清泻肝胆,养阴通窍。疏方:连翘10g、柴胡16g、漏芦10g、白芷8g、玄参15g、丹皮10g、夏枯草16g、天花粉10g、黄连8g、黄芩4g、生石决明30g、牡蛎30g
服药三剂,耳鸣大减,能闻声音。七剂服完耳鸣自除,听力复聪。再以柔肝养心安神之剂,以善其后。
[按语]耳鸣耳聋之患,当辨虚实。一般而言,暴病者多实,久病者多虚;病在肝胆少阳者多实,病在肾脏少阴者多虚。本案耳鸣耳聋起于恼怒与情志不遂,突然发作,则为实证可知。盖恼怒伤肝,疏泄不达,使肝胆气机郁滞化火,少阳胆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少阳胆火循经上攻,火盛气逆,闭塞清窍,故突见耳鸣如潮,耳聋不闻......故治疗本案以清肝胆之火,兼利肝胆之气为主。方用柴胡、黄芩疏肝清胆,和解少阳;连翘、黄连、玄参、丹皮、天花粉清解热毒,兼养阴津;夏枯草、生石决明、牡蛎潜肝胆之阳亢;漏芦、白芷透窍散邪。本方清中有透,降中能滋,用治肝胆实火上攻之突发性耳鸣耳聋,最为适宜,故获佳效。
《何任临床经验辑要》P482  耳聋耳鸣(神经性耳聋)
龙某,女,54岁,工人,1984年8月20日初诊,耳聋已久,时有耳鸣,头眩口苦,烦躁易怒,脉弦数,苔黄厚,溲黄,先宣泻肝胆湿热(西医五官科诊为神经性耳聋)。处方:龙胆草9克,炒山栀9克,黄芩9克,柴胡9克,泽泻9克,车前子9克,木通6克,当归9克,生地黄12克,生甘草6克,7剂。复诊谓服用本方无头眩,口苦、烦躁渐解,又自行续服数剂。后于9月14日复诊,头眩、烦躁痊愈,惟耳聋尚未除,大声呼喊亦难听闻。舌质微黯,脉弦细。治宜益肝肾、理气血。处方:川芎9克,柴胡9克,制香附9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枸杞子12克,石菖蒲9克,郁金9克。耳聋左磁丸每日18克(分吞)。10剂以后,耳聋已渐愈,耳鸣亦瘥。又续服10余剂,耳聋耳鸣基本痊愈。
按:本病例初诊所见者,为肝胆实火夹湿之证,故先投以龙胆泻肝汤。头眩、烦躁、口苦等瘥解以后,惟耳聋不除。诊舌苔黄厚转为舌质微黯,脉象弦数转为弦细,此一转变反映肝肾不足、气血不得疏利之象。西医诊为神经性耳聋。按听力障碍而言:由外耳、中耳病变引起者为传导性耳聋;由内耳或听神经病变而致者,为神经性耳聋。耳鸣为听觉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种症状,可间断而作,可持续而作。本例病人工作环境中噪音甚强,更易得此症。先是将肝胆湿热清泻后,复诊出现肝肾阴亏及气血不通利之征,故而以益肝肾之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以补肾养肝,有平补之功。配以王清任之“通气散”( 柴胡、香附、川芎),此为王氏治耳聋专方。原方谓:“ 治耳聋不闻雷声。余30岁立此方” 云云,足证为王氏得意之效方。顾名思义,并从猿药味之性能而言,有通利气血之作用。以病者舌质微黯,可知为其症所宜。至于杞子之补益肝肾,菖蒲之通窍,郁金之解郁行血通瘀,均有辅佐上药之功。耳聋左磁丸即柴磁地黄丸,乃六味地黄丸加柴胡、磁石。为治肝肾阴亏所致之头眩耳鸣之常用药,六味丸之加味也。

 《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摘录:
耳,主要归属是肾与肝胆,虚症多考虑肾,实证多考虑肝胆。次要为脾,实证为湿浊内蒸,虚症为脾气不足。旁及心与肺,还有心火偏旺及炎症亦可考虑及心。急性耳咽管阻塞,可以考虑肺。突发性耳聋多为实证,从肝胆论治,用柴胡清肝散。详见刘渡舟医案“突发性耳鸣耳聋”;久聋多为虚症,从肾论治。
耳鸣、耳聋
1、耳鸣有真伪:真性耳鸣——自觉耳内鸣响,鸣声为持续性。假性耳鸣(震动型耳鸣)——鸣声有节奏,与心律同步,压迫颈动脉耳鸣消失,治疗大法以活血化瘀为主。
2、耳鸣的虚证与实证:耳鸣音量大、音调高亢、拒纳外来噪音为实,反之则虚。实证不能用六位地黄丸
3、几种耳鸣耳聋的治疗:
日久顽固性耳鸣耳聋,用冲击疗法治(用升提上冲之品:升麻、柴胡、蔓荆子、葛根)
卡他性中耳炎导致的耳聋,“耳聋治肺”:由于耳咽鼓管阻塞所致,病在初期风热用桑菊,风寒用三拗汤疏风宣肺。若进一步出现积液,渗出卡他,属于中医痰饮,为时已久,无明显外邪,用六君子汤健脾化痰。
航空性中耳炎导致的耳聋,鼓室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失去平衡,由此导致中耳损伤。大气压突变,气必受损,伤久则气耗而虚,治当扶气。气宁-气乱-气闭-耳暴闭,用流气饮。
鼓膜虽无破溃,生脓积液情同溃疡,溃疡重脾胃,调理脾胃。
分泌物的气味,凡黄稠有气味者肝胆有湿热;臭甚脓少者,考虑胆脂瘤,可做X光排除,味腥者,为寒为虚;抹布味者实证有湿,虚症为寒。胆脂瘤中医无法医治,西医手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初期宣表解毒;中期峻剂;后期和平剂,恢复期扶正。
药物性耳聋,治愈的希望很小。
不论耳鸣或耳聋, 开窍、通窍药都是必用之品,常用的有菖蒲、路路通, 通草等。此外麻黄、葱(茎)、通天草(即荸荠地面上的茎穗) 等也有开窍作用, 但临床上较为少用。
实证宜疏风祛邪, 这是毫无异议的。而虚证的鸣、聋, 应在扶正法中重恃“镇坠” , 也就是取用向下的重镇法。
以下内容摘自耳鼻喉科泰斗干祖望的文章《中医对耳鸣、耳聋的认识及处理》,中级医刊1984年第7期
一、耳鸣、耳聋和两者的关系
《医学人门》谓: “ 耳鸣乃聋之渐也” , 所以中医把鸣、聋两证视为同一病种。不论病因机转的概念, 辨证所用的方法以及论治上取方用药基本相同,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很多聋病往往以耳鸣为前奏, 很多的鸣者伴以听力下降。当然也有单独出现者, 但它的辨证论治, 也还是一样。......
三、辨证论治
【风邪闭窍】都为实证, 所以发病急骤, 或较为急性。一般多为感冒、腮腺炎、带状疱疹等急性传染病后期。也有由感寒受风或风热上扰而致者。常在短期内听力明显下降, 甚至失听。相反的自声增强。如有鸣声, 则轰轰高亢。全身症状常伴有凛寒、发热、头痛、口渴、关节疼痛? ? 等等。局部检查鼓膜正常或下陷, 耳咽管常有阻塞情况。测听显示, 传导性聋为多见。舌苔薄白者多, 薄黄者少。脉浮。
论治: 取用疏风宣解法, 常用方有银翘散(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荆芥、豆豉、甘草)、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甘草、杏仁、薄荷、连翘、芦根) 等。笔者喜用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以上诸方不是所有的药品照数取用, 可以有所加减(下同)。如为火盛所致, 则酌加清热药。寒邪所致, 酌加祛寒药。
【疾浊上蒙】发病有急有缓, 而且急缓之间相差很大。除听力下降之外, 必然有阻塞, 憋气及胀满感,好像有棉絮塞在里边一样, 严重的可闻水声汨汨。耳鸣则音量大而音调并不太高。全身症状无急性病态, 但往往与全身性痰证相并存。
有头部重胀或钝痛, 浑浑焞焞, 胸口窒闷失畅。舌苔滑润厚腻, 舌质淡白。脉多软涩。局部检查: 鼓膜浑浊, 或鼓室内有液体积存, 经过鼓膜可见呈凹形的液体, 当吞咽、撰涕或施行吹张术时,可见鼓室内有气泡。测听也以传导性聋为多见。
论治取用利湿消痰、化浊开窍法。代表方有二陈汤及其衍化出来的诸多姐妹方药如温胆汤、涤痰汤、异功散, 或半夏白术天麻汤。如虚证, 用六君子汤。
【气郁窍闭】本病有虚有实, 辨证关键在乎脉象及病史, 局部检查的参考价值反而并不重要。局部症状, 以憋气为主, 但远不若痰浊上蒙的严重。鸣声也是大而不高。论治取理气开窍法, 如加减木香疏气饮( 木香、陈皮、香附、苏叶、石菖蒲、白芷、丁香、大腹皮、路路通) 之类。虚者, 补中益气汤( 升麻、柴胡、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当归、甘草、生姜、大枣) 之类。
【肝胆火旺】发病也较迅速, 甚至在突然之间完全失听。必然伴以耳鸣, 鸣声高亢刺耳, 甚至像火车、飞机、鼓风机样的使人烦躁不安, 病人往往感到这种耳鸣比耳聋更难受。头痛、头胀、头昏、眩晕、胁痛、口苦、面红、目赤、血压增高等, 为必其的全身症状。脉弦、有力。舌薄苔, 也可薄黄苔, 质红或尖边红。局部检查: 鼓膜正常, 测听可出现神经性耳聋。论治当然以清泻肝火胆火为主, 常用代表方有龙胆泻肝汤( 柴胡、生地、黄芩、山桅、木通、车前子、泽泻、胆草、当归、甘草) 或桅子清肝汤( 柴胡、白芍、黄连、黄芩、山栀子、石膏、丹皮、川芍、牛蒡子、甘草、当归) 等。有时夹有痰浊的, 可用加减龙荟丸( 龙胆草、芦荟、黄芩、山栀子、当归、胆星、神曲) 更为贴切。
【痰阻清窍】在临床上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 急性的, 常为爆震性耳聋, 伴以强烈耳鸣, 可有眩晕及耳内疼痛症状。脉、舌无参考价值。检查可见, 鼓膜可能暗晦浑浊, 但也有正常者。慢性的, 为原因不明的失听,无全身性或特异性症状。测听为传导性聋居多, 当然也有混合性的。论治急性的活血破瘀法,代表方为复元活血汤( 柴胡、花粉、归尾、炮山甲、桃仁、红花、大黄、甘草) 。慢性的通窍活血汤( 红花、桃仁、赤芍、川芎、老葱头、生姜、红枣) 。因气为血帅、血随气行, 有在破血中往往参用理气药, 则复元通气散.( 木香、茴香、山甲、青皮、甘草、陈皮、白芷、漏芦) 中也可选择几味与以上两方混合取用。
【中气下陷】起病缓慢, 大多在不知不觉中听力在下降。如有耳鸣, 则鸣声音调低沉而音量较大。全身性症状为运化无力, 食欲不振, 大便多搪薄。小便清白, 甚至频频欲解。眩晕倦怠, 四肢沉重乏力。面色恍白无华。冬令特别畏寒, 下肢冰冷不温。脉大而濡软。舌薄白苔, 质嫩胖色白, 甚至舌边齿印如锯。听力测验为混合性聋者为多见。鼓膜下陷。论治当以益气升阳、补脾健土为法, 常用方有补中益气汤( 内容见前) 或益气聪明汤(升麻、葛根、党参、黄芪、白芍、川柏、蔓荆子、甘草) 。如其偏寒者加些温阳祛寒药。如其情志不畅所致者, 参用消遥散( 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薄荷、甘草、姜) 。
【营血不足】表现为耳鸣不息, 或轰轰然声大而低, 或蝉噪的吱吱声。听力下降为进行性。全身症状伴有面色苍白,头晕目花, 腰酸背痛, 蹲久骤立即两眼发黑及口干等。脉细小而软, 或大而空。舌薄苔, 质淡或瘦。局部检查, 无特殊变化。侧听大多为神经性聋。治疗比较简单, 常用代表方为四物汤( 熟地、当归、川芎、白芍) 加味。有时归脾汤(黄芪、党参、茯苓、木香、酸枣仁、远志、当归、白术、桂圆肉、甘草、生姜、大枣) 也可取用。
 【肾虚精脱】一般长期的耳鸣、耳聋, 当第一个考虑的就是此证。鸣声音量小而音调锐高, 有时轰轰然, 有时吱吱不息, 日轻夜重, 无时或息, 在夜深人静时更使人难以安静。失听程度不等, 可以从稍有障碍到完全失聪。全身症状大多口干咽燥, 失眠, 面颧掌心经常灼热,下午潮热, 腰酸, 头晕, 健忘等。甚至男性多遗精,女子多白带及月经失调。脉细小。舌薄苔或无苔, 舌质红而干瘦。局检无异常, 测听多为神经性聋。如老年人, 高音频率首先降低, 听力损失两侧对称性。
论治, 当从滋补肾阴为法, 常用代表方有六味地黄扬(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及其衍化出来的耳聋左慈丸(甲方: 六味地黄汤加柴胡、磁石。乙方: 六味地黄汤加磁石、五味子。现在我们常用的为乙方)。此外, 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等、枸杞、甘草) 也为人所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