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后妃系列·孝和睿皇后

 金色年华554 2017-02-25

【简介】

孝和恭慈康豫安成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镶黄旗满洲钮祜禄氏。原任一等承恩公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初十日生。在选秀中被高宗指为皇十五子嘉亲王侧福晋而入宫。乾隆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午时,生嘉亲王第七女。乾隆六十年六月二十二日寅时,生嘉亲王第三子绵恺。乾隆六十年十月十三日,高宗上谕归政,皇十五子嘉亲王继位,即为仁宗嘉庆帝。嘉庆元年正月初四日,以礼部尚书德明为正使,礼部右侍郎周兴岱为副使,册封为贵妃。嘉庆二年二月初七日未时,孝淑睿皇后崩,百日后,高宗上谕,拟册立贵妃为皇后,先期晋封为皇贵妃,二十七月除服后册立为皇后。嘉庆六年四月十五日,以文华殿大学士董诰为正使,内阁学士普恭为副使,册立为皇后。嘉庆十年二月初九日子时,生皇四子绵忻。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仁宗崩,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十二月初二日,尊上徽号为恭慈皇太后。道光二年,因宣宗册立皇后拟加徽号,十一月二十七日加上康豫二字。道光八年,因评定新疆拟加徽号,十一月初八日加上安成二字。道光十四年,因宣宗继立皇后拟加徽号,十月二十一日加上庄惠二字。道光十五年,因孝和睿皇后六旬万寿拟加徽号,十月初九日加上寿禧二字。道光二十五年,因孝和睿皇后七旬万寿拟加徽号,十月初六日加上崇祺二字。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申时崩逝。年七十四岁。咸丰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奉安昌西陵。咸丰十一年十月加上尊谥仁正二字。

清后妃系列·孝和睿皇后

图为孝和睿皇后朝服像

【入宫背景】

根据目前资料显示,孝和睿皇后应该是在乾隆五十四年或者五十七年的八旗选秀中,被高宗所选中,指婚给嘉亲王为侧福晋,以补上乾隆五十一年指婚的侧福晋完颜氏,也就是后来的恕妃的位置。

清代宫廷内,皇子的侧福晋大致有两种来源,比较普遍的一种是使女受到宠幸而纳为格格,进而因为生育子女而得封侧福晋,这种侧福晋一般是出身内务府三旗,是作为宫女成为皇子的使女的,因为是从使女里“纳”得,所以没有婚礼。另外一种侧福晋则是八旗秀女,一般拥有相当的不错的出身,在选秀中直接被皇帝指婚给某位皇子为侧室,有相应的纳彩和婚礼。

仁宗在潜邸时,于乾隆三十九年被指婚而大婚,嫡福晋也就是后来的孝淑睿皇后,在乾隆五十年小产之后,身体愈发虚弱。在这种背景之下,乾隆五十一年选秀女时,高宗将出身名门的完颜氏指婚给了仁宗作为侧福晋,当年纳彩并举行了婚礼。但是这位侧福晋完颜氏入宫没多久便去世了,孝和睿皇后便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作为完颜氏,也就是后来恕妃的继任而入宫的。

作为直接指婚的侧福晋,出身镶黄旗满洲的孝和睿皇后的家世虽然并不能跟一等世家相比,但是好歹也是中等官宦人家,并且还属于弘毅公府的支系,应该说,其家世甚至是超过了嫡室孝淑睿皇后的。故而也有推论认为,鉴于孝淑睿皇后当时的身体情况以及后来孝淑睿皇后去世之后高宗所下达的让孝和睿皇后继立的上谕,选孝和睿皇后入宫本身可能就有日后取代嫡室的意思。

【家族背景】

孝和睿皇后出身钮祜禄氏弘毅公府,弘毅公府的大宗是清代旗人名门中的名门,但是孝和睿皇后这一支在弘毅公府里,却是支庶的身份,只能说是个中等官宦人家而已。

孝和睿皇后的直系祖先,是额亦都的第六子达隆蔼,根据《钮弘毅公家谱》的说法,这位达隆蔼“因疾未仕”,其子约拜,原任护军统领,革退之后改任头等侍卫,约拜承继子锡特木布,原任二等侍卫,锡特木布的儿子公元,康熙年间以笔帖式入仕,任主事,雍正年间历任郎中、广东按察使、泰宁镇总兵。这位公元即是孝和睿皇后的高祖父。

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有“弘毅公支庶”的身份,但是孝和睿皇后一支大多都是旗内或者侍卫体系,多数为武职,只能算中等官宦人家。

公元生有三子,其中第一子钟锦和第二子公德未出仕,第三子公保,即是孝和睿皇后的祖父。

清后妃系列·孝和睿皇后

图为舒穆禄氏大系

【家庭情况】

孝和睿皇后的祖父公宝,雍正十一年生人,乾隆二十年考取笔帖式入仕,乾隆二十三年补授工部笔帖式,乾隆二十八年,公保便因病告休,从此再未跻身仕途,但是相当长寿,曾经参与了乾隆六十年的千叟宴,最后在嘉庆六年去世。孝和睿皇后的这位祖父,虽然只是个小小笔帖式,却见识到了自己孙女入宫、封贵妃,乃至于立后,也是相当特殊的。

公宝有三个儿子,第一子恭阿拉,即是孝和睿皇后的父亲,第二子那木萨尔扎普,出继给远房了,第三子是明善。

恭阿拉,乾隆十八年生人,乾隆三十六年承袭堂叔的勋旧佐领而入仕,在乾隆年间,他做到了参领之职。仁宗登基后,于嘉庆四年,作为皇后的父亲,恭阿拉升任副都统,并在之后得封承恩侯,接下来历任总兵、步军统领、都统、内大臣、兵部尚书等职,最终于嘉庆十七年病逝,在去世前晋封了承恩公。其得以重用,显然是孝和睿皇后的缘故。恭阿拉之妻为叶赫那拉氏,正白旗满洲一等男白明之女,生于乾隆十九年,卒于嘉庆九年,恭阿拉共生有三子三女,从家谱看来,应该都是叶赫那拉氏所出。

恭阿拉第一子宁武泰,生于乾隆四十年,是孝和睿皇后的哥哥,原任笔帖式,在嘉庆三年病故,没有后代。第二子和世泰,生于乾隆四十六年,是孝和睿皇后的二弟,嘉庆三年以整仪卫出仕,历任内务府总管大臣、三阿哥谙达、副都统、总兵。嘉庆十八年承袭了父亲的爵位之后,则历任理藩院尚书、都统。他的大儿子景恩,还娶了孝贤纯皇后的本家侄子福隆安的孙女为妻。至于第三子吉伦泰,生于乾隆五十八年,出生时孝和睿皇后正在怀着皇七女呢,他被过继给无嗣的叔父明善为嗣。顺便一提,孝和睿皇后的这位叔父明善,是祖父公宝的老来子,乾隆四十年生人,只比孝和睿皇后年长一岁,原任员外郎,在嘉庆十九年病故。

另外,孝和睿皇后还有两位妹妹,二妹生于乾隆四十七年,比孝和睿皇后小六岁,嫁给了肃王府的不入八分辅国公敬叙夫人,三妹生于乾隆五十四年,比孝和睿皇后小十三岁,嫁给了睿勤亲王端恩当福晋,这两位妹妹得以嫁给两家铁帽子王府,大概也是沾了姐姐孝和睿皇后的光。

清后妃系列·孝和睿皇后

图为孝和睿皇后家系略图

【入宫之后生活】

入宫之后的孝和睿皇后,作为高宗侧室福晋,受到了相当的尊重和宠爱,仁宗继位之后,直接封为贵妃,并且在孝淑睿皇后崩逝之后晋封皇贵妃,进而继立为后,在册立皇后时,册文说她“早依光于桂邸,敬慎恒昭,嗣领秩于兰宫,温恭愈懋。问安侍膳,时襄温清之文,献茧称丝,夙树俭勤之本。”大概是相当称职的。另外,孝和睿皇后入宫之初连生一女一子,之后,时隔十年,在嘉庆十年二十九岁时生下第二子,这种间隔很长时间的生育,在清代宫廷里并不算常见,而且当时仁宗已经五十五岁,从此或可推测仁宗和孝和睿皇后的关系应该是相当不错的。

嘉庆二十五年,仁宗崩逝,四十五岁的孝和睿皇后开始自己的皇太后生涯。一般认为,孝和睿皇后虽然为宫中之妇人,但是颇有决断力,在道光一朝对内外有着相当的影响。另一方面,宣宗对这位继母也是相当的孝顺,如宣宗自己上谕所说,“朕自圣母孝淑睿皇后慈驭上宾以来,深荷大行皇太后隆恩覆庇。”几乎每天都要亲自向孝和睿皇后问安。如《翁同龢日记》同治五年的四月十六日一条内记载,翁同龢听醇贤亲王奕譞讲道光朝故事,“言宣庙晚年每披军报,必不怡良久。一日问孝和睿皇后安,适英夷占定海,上强为慰藉,太后厉声曰:祖宗创业,尺土一民皆艰难缔造,何今日轻弃之耶。上长跪引咎。”可见一斑。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从绮春园回宫的孝和睿皇后身体不适,宣宗闻讯,赶忙前往问安。初九日、初十日,宣宗也都前往问安。十一日,孝和睿皇后病情急转直下,宣宗赶忙前往孝和睿皇后身边服侍,申时,孝和睿皇后崩逝,《实录》记载宣宗“哀恸号呼,擗踊无数。”并且在孝和睿皇后的丧事中,“上(宣宗)凡值供奠行礼,哭必尽哀。”在孝和睿皇后崩逝的当年,她所生育的皇三子绵恺和皇四子绵忻都已经身故,只有宣宗这个养子尽孝。而在这一年的年初,已经六十八岁的宣宗身体就已经不大好,孝和睿皇后的丧事无疑对其的健康造成了进一步的损伤。《实录》中指出,“先是,上自上年入春以来,圣躬数违和,仍日召对臣工、批答章奏,无少倦懈。王大臣有劝上节劳者,上颔之,然未尝少自暇逸也。至是遭大行皇太后大故,擗踊摧伤,疾增剧。”最终,在孝和睿皇后崩逝一个月后,宣宗也随之崩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