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运行级别 0 - 系统关机状态 1 - 单用户工作状态,用于维护 2 - 多用户模式(NFS 未启动) 3 - 多用户模式,字符界面 4 - 系统未使用,留给用户自定义 5 - 多用户模式,并且在系统启动后运行 X Windows ,给出一个图形化的登录窗口 6 - 所有进程被终止,重新启动系统 查看当前系统运行级别 #runlevel 切换运行级别 #init [0123456] linux系统目录结构 / linux文件系统的入口,也是处于最高一级的目录 /bin 基本系统所需要的命令,这个目录中的文件都是可执行的,普通用户都可以使用的命令 /boot 内核和加载内核所需要的文件。一般情况下,GRUB系统引导管理器也位于这个目录 /dev 设备文件存储目彔,比如终端、磁盘等 /etc 所有的系统配置文件 /home 普通用户家目彔的默认存放目彔 /lib 库文件和内核模块所存放的目彔 /media 即插即用型存储设备的挂载点自劢在这个目彔下创建,比如u盘、CDROM/DVD自劢挂载后,也会在这个目录中创建一个目录 /mnt 临时文件系统的挂载点目彔 /opt 第三方软件的存放目彔 /root Linux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家目彔 /sbin 基本的系统维护命令,只能由超级用户使用 /srv 该目彔存放一些服务启劢乊后需要提取的数据 /tmp 临时文件目彔 /usr 存放用户使用系统命令和应用程序等信息,比如命令、帮劣文件等。 /var 存放经常变劢的数据,比如日志、邮件等。 几个特殊的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 挂载点 说明 root / Linux系统运行的基点,根文件系统不能被卸载 proc /proc 以文件系统的方式为访问系统内核数据的操作提供接口,适用于2.4和2.6内核 sysfs /sys 以文件系统的方式为访问系统内核数据的操作提供接口,2.6内核使用 tmpfs /dev /var/run /var/lock 程序访问共享内存资源时使用的文件系统 usbfs /proc/bus/usb 访问usb设备时使用的文件系统 devpts /dev/pts 内核用来不伪终端(以进程方式登陆)迚行交互的文件系统 swap 内核使用的特殊文件系统,无挂载点 用来创建虚拟内存 linux 启动过程 学习linux,必须要透彻的理解其启动顺序。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在系统启动出现启动故障时快速准确定位问题。 第一步:加载BIOS 当我们打开计算机电源,计算机首先会加载BIOS信息,BIOS中包含了CPU的相关信息、设备启动顺序信息、硬盘信息、内存信息、时钟信息、PnP特性等等。只有首先加载BIOS后,计算机才知道下一步该找谁。 第二步:读取MBR 硬盘上第0磁道第一个扇区被称为MBR,也就是Master Boot Record,即主引导记录,它的大小是512字节,里面存放着预启动信息、分区表信息。 系统找到BIOS所指定的硬盘的MBR后,会将MBR复制到物理内存中。 第三步:Boot Loader BootLoader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计算机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做好一切准备。 Boot Loader有若干种,其中Grub、Lilo和spfdisk是常见的Loader。 我们以Grub为例来讲解 系统读取内存中的grub配置信息(一般为menu.lst或grub.lst),并依照此配置信息来启动不同的操作系统。 第四步:加载内核(kernel) 根据grub设定的内核映像所在路径,系统读取内存映像,并进行解压缩操作。此时,屏幕一般会输出“Uncompressing Linux”的提示。当解压缩内核完成后,屏幕输出“OK, booting the kernel”。 系统将解压后的内核放置在内存之中,并调用start_kernel()函数来启动一系列的初始化函数并初始化各种设备,完成Linux核心环境的建立。至此,Linux内核已经建立起来了,基于Linux的程序应该可以正常运行了。 第五步:加载inittab文件 内核被加载后,第一个运行的程序便是/sbin/init,该文件会读取/etc/inittab文件,并依据此文件来进行初始化工作。 其实/etc/inittab文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设定Linux的运行等级,该文件的最后一行为“id:5:initdefault:”,这就表明Linux需要运行在等级5上。Linux的运行等级设定如下: 0 - 系统关机状态 1 - 单用户工作状态,用于维护 2 - 多用户模式(NFS 未启动) 3 - 多用户模式,字符界面 4 - 系统未使用,留给用户自定义 5 - 多用户模式,并且在系统启动后运行 X Windows ,给出一个图形化的登录窗口 6 - 所有进程被终止,重新启动系统 这里所说的运行等级就是第一篇文章中开头说的运行级别,系统的运行级别就是这个时候加载的。 第六步:执行rc.sysinit 在设定了运行等级后,Linux系统执行的第一个用户层文件就是/etc/rc.d/rc.sysinit脚本程序,它做的工作非常多,包括设定PATH、设定网络配置(/etc/sysconfig/network)、启动swap分区、设定/proc等等。具体的文件内容可以查看rc.sysinit,内容很多,初学者可以暂时了解一下。 第七步:启动内核模块 具体是依据/etc/modules.conf文件或/etc/modules.d目录下的文件来装载内核模块。 第八步:执行不同运行级别的脚本程序 根据运行级别的不同,系统会运行rc0.d到rc6.d中的相应的脚本程序,来完成相应的初始化工作和启动相应的服务。 第九步:执行/etc/rc.d/rc.local rc.local就是在一切初始化工作后,Linux留给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地方。你可以把你想设置和启动的东西放到这里。 第十步:执行/bin/login程序,进入登录状态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登录界面,输入你自己的账号密码就可以登录系统了。 本篇文章涉及的相关英文(自行百度查看详细内容):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 MBR:Master Boot Record 主引导记录 Boot Loader: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 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是一个多重操作系统启动管理器,用来引导不同系统。 Lilo:LInux Loader 功能类似Grub spfdisk:是一支综合了硬盘分割工具(FDISK)及启动管理程序(Boot Manager) 的软件 kernel:操作系统内核 操作系统内核是指大多数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存储器、文件、外设和系统资源的那些部分组成。操作系统内核通常运行进程,并提供进程间的通信。 inittab:linux初始化文件系统时init初始化程序用到的配置文件。这个文件负责设置init初始化程序初始化脚本在哪里;每个运行级初始化时运行的命令; 开机、关机、重启对应的命令;各运行级登陆时所运行的命令。 我们在学习linux的时候,当然需要一台装有linux电脑用于练习,那今天就说一下如何安装linux系统。 Linux系统有很多分支,像RedHat(红帽)、CentOS、Ubuntu等等,这三个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版本。不过有好多朋友说CentOS在企业中使用的比较多,那今天就安装CentOS这个版本。(至于每个分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去了解) 版本: CentOS-7-x86_64-DVD-1503-01.iso (x86_64标识的就是64位,不过貌似CentOS-7 以后就只有64位的系统了) 目前CentOS 最新的版本是7.2,也就是CentOS-7-x86_64-DVD-1511.iso 一,安装平台 VMware (这是一个专门做虚拟化的公司,很厉害呢。虚拟化也是门技术,非常不错。) 一般在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使用自己的电脑安装CentOS,毕竟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太会使用。那么这里就需要使用虚拟机来安装CentOS。 这里虚拟机使用VMware,其实windows 10 系统中自带了Hyper-V 也很好用,很方便。VMware下载,安装,激活就自己动手吧。不过也可以留言留下你的邮箱,我给你发一套:CentOS、VMware。 二,安装CentOS 系统 这里就直接用图片记录了,一看就懂。 WMware Workstation 的界面 OK,到这里所有的安装过程已经完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