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液究竟能不能疏通血管?

 闲医 2017-02-25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身为医务人员,其实也是非常纠结的,因为很多患者在初春季节,特别是最近由于气候急剧变化,排着队到医院进行预防性输液,以为这样就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疏通血管,从而预防脑卒中。那么这种说法有没有用呢?下面小编就来扒一扒预防性输液的那些事,而这4个关于预防性输液的真相您应该知道。

真相一:预防性输液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关于预防性输液这件事其实也不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过小编认为这应该是从“供求”关系开始的吧,有些人认为认为血液粘稠了就会引发脑卒中,就去一些小诊所进行输液,而大医院为了各种原因也开始给患者进行预防性输液。但其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脑卒中每年定期输液和不输液的临床脑卒中复发进行对比研究,而且将临床上血液粘稠度作为脑卒中检测的标准指标还有待研究。总的来说预防性输液能预防只是老年人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真相二:预防性输液所用的药物只有治疗作用,没有预防作用

目前进行预防性输液主要是输一些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稠、抗自由基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血塞通、血栓通、葛根素、丹参、脉络宁等中药注射剂,这些药物确实来临床上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但这些药物都属于临床用药,只有治疗作用,并不能预防脑卒中。任何药物都有半衰期,输液预防中风的药物的半衰期不超过5小时,并不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输一次液就能预防几个月不发脑卒中。况且输入体内的药物很快就会被人体排出体外,难以发挥预防作用。另外,目前起到预防脑卒中的药物一般为口服制剂,而上述药物只有在血管方式痉挛的时候才起作用,如果没有发病,用药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倒是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输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反而会加重病情,所以单靠短期输一二种药物是不能起到预防作用。

真相三:输液本身就是一种损伤性给药方式

输液是一种损伤性给药方式,它只适合抢救性的疾病。输液可能引起输液反应,增加感染的风险,如发热、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况且,在输液过程中,进入血管的针头或杂物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损伤之处就会导致脂肪沉积,使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会形成新的栓塞,而且我们国家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中药注射剂的提取工艺也不尽人意,储存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外在环境都有可能影响药物成分,其中含有一些大分子物质或杂质,进入体内会引起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另外,输液会增加血容量,对有心脏病等基础病的患者有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总的说,由于我们就医的错误观念,一直是输液滥用,所以卫生部才会三令五申限制使用输液,做到能口服治疗的就不要输液。

真相四:预防性输液可能会造成心理依赖

想通过预防性输液来预防脑卒中的老年人一般依从性较差,对预防性输液的心理依赖性强,他们自以为每年输两次液体就能预防脑卒中,而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其实预防脑卒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引起脑卒中和再次脑卒中的原因是年龄、遗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烟酒、肥胖、饮食等因素,若是不从上述致病因素进行干预的行为,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所以我们若是想预防脑卒中,就应该在平时注意控制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和体重等,不滥用药物,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忌酒,定期体检,对异常的指标及时调整,如降压、降脂等,这才是预防脑血管的有效方法。

对没有中风的人来说,应该恪守戒烟限酒、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及心理平衡的四大基石,做到:1、注意控制高血压;2、积极治疗糖尿病;3、戒烟限酒;4、保持情绪平稳;5、老年人应该防止便秘;6、每天做到饮水充足;7、适度增加体力运动;8、饮食清淡;9、注意气候变化;10、定期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同时积极治疗与脑卒中有关的一些疾病。

对曾经中风的患者来说,应该针对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按照不同严重程度,坚持进行干预。如对血脂、血糖进行控制,适量的体力运动,改善膳食结构,如养成多食蔬菜水果的良好习惯。如果是脑梗塞,就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来抗血小板聚集,如果是有心房纤颤的患者就要长期服用华法令等抗凝药,但是这些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切勿自己擅自服用。

最后,在气候变化较大的时候,也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应该适时增加衣物,一旦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参考文献:《全科医学概论》祝墡珠主编。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