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组图)

 陶然野佬 2017-02-25

陶然野佬 原創 (作於2014-08-02 16:09:39)
標簽: 老北京 牌樓 景德街 歷代帝王廟 老照片


  “景德街”牌樓是歷代帝王廟前跨阜城門內大街的一對木牌樓。造型大氣,雍容華貴,彰顯着帝王之氣,分立於歷代帝王廟大門外的東、西兩側,爲“四柱三間七樓”的木
結構牌樓,是帝王廟建築的一部分。1954年1月,這對被建築大師梁思成譽爲北京最爲華美的牌樓,因妨礙交通被拆除了。在梁思成的呼籲下,牌樓構件、榫卯結構基本完整保留。首都博物舘新舘落成後,該牌樓成爲第一件入舘的展品。2003年底,其中一座牌楼被安裝於首都博物舘大廳內。其正面进行了重新彩繪,背面古舊班駁,基本保留了原貌。


  歷代帝王廟是朝廷崇祀華夏奉爲正朔的歷朝歷代帝王的享廟。位於北京城阜成門內妙應寺迤东路北。原址爲保安寺。明嘉靖九年(1530年)在保安寺原址改建而成,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歷代帝王的地方,其政治地位與太廟和孔廟相齊,合稱爲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廟宇。三皇五帝一直被視爲華夏的祖先,爲歷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則是後代借鑒和效法的榜様,所以也要祭祀。明初朱元璋確定祭祀的歷代帝王是18位,清朝順治帝入主北京後定爲25位。康熙曾經留下諭旨:除了因無道被殺和亡國之君外,所有曾經在位的歷代皇帝,廟中均應爲其立牌位。乾隆皇上更是提出了“中華統緖,絕不斷綫”的觀點,把廟中没有涉及的朝代,也選出皇帝入祀。乾隆爷幾經調整,最後將祭祀的帝王確定爲188位。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間,在歷代帝王廟共舉行過662次祭祀大典。作爲建築文物,1979年被公佈爲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代帝王廟的祭祀大典早已成爲了歷史,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封建王朝後就終止了一切祭祀活動。帝王廟的主體建築是景德崇聖殿,這“景德”二字,卽景仰前辈(歷代帝王)功勛、推崇先人德行之意,是這座祭祀場所的主題。其門前的街道,自然就是“景德街”了,跨街牌樓額書“景德街”則是完美標示和扣題。這也是北京展現帝王思想和意識的一處標誌性建築。在當時“破除帝王思想,根除帝王意識”的環境下牌樓被拆除,也在情理之中。可是有形的牌樓很容易就拆了,那無形的呢……


1900s
,歷代帝王廟前“景德街”西牌樓西面。牌樓額文字是滿漢雙文,滿清時被稱爲“國漢字”。當時牌樓中間明間兩側還各有四根戧柱,總共是十二根戧柱。阜成門大街東向,可見大門前的影壁(明信片)。
老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组图)

1910s,歷代帝王廟前“景德街”西牌樓西北向。入民國加固了牌樓,中間的四根戧柱撤除了。
老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组图)

1918,歷代帝王廟前“景德街”西牌樓西面,阜成門大街東向,可見兩座跨街牌樓和大門前的影壁。
老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组图)

1921,歷代帝王廟前“景德街”西牌樓西向,遠處可見阜成門城樓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
老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组图)

1930s,歷代帝王廟前“景德街”西牌樓東面,阜成門大街西向,遠處可見阜成門城樓。“景德街”牌樓在民國時未被改造成水泥柱,爲保持穩固,戧柱一直保留着。
老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组图)

1950,歷代帝王廟前“景德街”牌樓,阜成門大街西向。
老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组图)

1952,歷代帝王廟前“景德街”西牌樓東面,阜成門內大街西向,遠處可見阜成門城樓。被梁思成驚嘆,在夕陽西下時,這是一幅絢美的圖畫。
老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组图)

1953,歷代帝王廟前“景德街”東牌樓西面,阜成門內大街東向,遠處可見西四牌樓。
老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组图)

1953,歷代帝王廟前“景德街”牌樓。
老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组图)

1953,歷代帝王廟前“景德街”西牌樓西北向。入冬後臘月這牌樓就要被拆除了。
老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组图)

1953,歷代帝王廟前“景德街”西牌樓西南向。牌樓下已掛上“危險”字牌。
老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组图)

1954-1-8,北京市建設局養路工程事務所開始拆卸歷代帝王廟前“景德街”牌樓,20日拆卸完畢,牌樓正在拆除。“景德街”牌樓一直到被拆除,仍還是原裝的木結構,未被改建過水泥柱。
老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组图)

2009,於2003年利用舊構件搭建在首都博物舘大廳的“景德街”牌樓。
老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组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