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朝韩半岛:边打边求饶还是屈服了

 花小鼠 2017-02-25

高丽国对蒙古的反抗,看上去热火朝天,但干的都是自己拆房牵牛、伤筋动骨的事儿。而蒙古之所以没有立刻收拾他们,是因为此刻正在征讨更强大的东真国。

1233年,蒙古皇子贵由征服东真国(此后东真国完全作为蒙古的藩属存在),窝阔台这回可以腾出手来收拾高丽了。

闲话朝韩半岛:边打边求饶还是屈服了

(图:蒙古贵由王子)

1235年,蒙古大军第三次进攻高丽,随同的还有作为附庸国的东真军队。高丽军接连败绩,有的军民甚至主动给蒙古人当向导以换取活命。

蒙古军是当世无双的精锐,在正面作战中,高丽军很少取得胜利。他们的战果,则往往是靠派遣“别抄”(独立警备队)之类的精锐部队,用游击战术偷袭蒙古军取得。这些游击队只能从战术上杀伤少数蒙古军,对于正面战略没什么意义。蒙古大军锋锐分路南下,整个朝鲜半岛基本都有蒙古铁骑出没。数十人,百余人左右的蒙古骑兵,就敢于大模大样的纵横在高丽全境。

当然,这并不等于高丽全境沦陷。还是有不少城池在坚守,高丽朝廷的军队也从海岛上寻隙偷袭。

双方的战争就这样化整为零,形成了不断在半岛各处爆发的小规模冲突。

闲话朝韩半岛:边打边求饶还是屈服了 (图:高丽抗元)

1238年12月,高宗再次向蒙古求和,说我们小国本来一直想给你们当附庸啊,但是大国老是出兵来攻打我们,而且要我们缴纳那么多的供赋,我们实在缴纳不起啊。请你可怜可怜我们吧。

窝阔台则发现朝鲜半岛的战争很是头疼,虽然高丽军正面作战能力很一般,但一些城池守得倒是颇为严密。加上沿海岛屿此起彼伏的登陆偷袭,以及神出鬼没的游击队,要持久打下去也很费劲。另外,蒙古帝国一路西征欧洲,一路南下攻宋,也犯不着在小小朝鲜半岛上浪费力气。既然高丽王求饶了,那就先放一马吧。

于是蒙古大军再次北撤,留下满目疮痍的朝鲜半岛给高丽君臣收拾残局。

在此后的几年里面,两家又有了频繁的使者往来。蒙古方面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督促高丽朝廷赶紧从江华岛上搬回大陆,好置于我们的控制之下;而高丽朝廷则对此事一再拖延。蒙古军不耐烦了就动手,1240年又揍了高丽一次,而高丽仁宗则在蒙古军的威胁下把一个王室子弟冒充自己的儿子送到蒙古去当人质。

双方的主要矛盾一直没有解决。蒙古要求的是,你高丽既然愿意臣服我们,当然要把都城迁回半岛,老躲在江华岛上算什么?而高丽高宗想的是,我现在占据江华岛,才能和你讨价还价,要是回到岸上,岂不任你宰割?

双方就此事始终谈不拢,谈不拢了就打。蒙古铁骑一次又一次的进入半岛,攻城略地,杀人放火,依附蒙古的东真军队也趁火打劫。而高丽朝廷的法宝是,蒙古人一来了就带着老百姓往海岛上躲。岛上容纳的人毕竟有限,高丽军民顽强抵抗之余,损失极为惨重。仅公元1254年,就有二十万以上的高丽百姓被蒙古人劫掠当奴隶,杀死杀伤的还不计在内。

几年以后,情形渐渐发生了变化。

一是随着蒙古军多次深入,朝鲜半岛上抵抗的力量在渐渐削弱,各城畏于蒙古军的威风,很多都投降了;二来蒙古军队原本擅长骑射,水战是弱点,但为了攻打南宋,也开始训练水师,制造战船。

闲话朝韩半岛:边打边求饶还是屈服了

(图:蒙古水师)

以往高丽军队打不过蒙古人,上船往海岛一躲就是,而现在,他们容身的海岛,都开始遭到蒙古战船的围攻,虽然还是互有胜败,但已经不再是安乐窝了;高丽朝廷孤悬在江华岛上,眼看手里的兵马、钱粮都一点点减少下去,自然是相当绝望。

小贴士:讨价还价

这段时间,蒙古和高丽国的讨价还价,也是非常有趣。高丽口口声声说要上岸投降,蒙古将军问,你们说要上岸投降,为什么要在海岛上修筑城池?高丽人回答,我们修筑城池是为了防止宋朝海军来攻打我们。

1253年,蒙古派大军南下,高丽使者崔东植前去求和。蒙古元帅说,让你们的国王六日之内来,我们皇上就答应你们求和。崔东植说,现在兵荒马乱的,我们国王哪里来的了呢?蒙古元帅说:那你怎么来的了呢?

终于,最坏的消息传来:蒙古朝廷派人威胁说,要是高丽国王再不乖乖上岸,他们就要把高丽派去蒙古的那个王子立为新国王!

这下子可抓住高宗的要害了。自古当君王的,不怕国土被占,不怕老百姓被杀,就怕自己的权位被夺走。要是蒙古真另立国王,那我岂不一无所有了?

高丽大臣们也像捅了马蜂窝一样躁动起来。他们发动政变,消灭了坚持驻守海岛的权臣崔氏,向蒙古求和。

蒙古照例提出了条件,要高丽朝廷离开海岛,上岸居住,并且国王和太子都要去朝见蒙古皇帝。经过讨价还价,因为高宗年迈,就派太子王倎前去会见蒙古元帅,然后由蒙古军护送到中国。

此外,高丽朝廷搬迁回西京平壤,原先在江华岛上修筑的城墙要限时全部拆毁。

这回高丽乖乖的同意了,官吏玩命的逼着士兵拆城。那城池当初修筑的时候很花了一番精力,坚固的很,现在拆起来真是苦不堪言。士兵们一边拆一边哭:“早知道今日,当初就不把城修这么结实了。”城中的老百姓听到拆墙的声音,也都悲伤哭泣。

1259年拆毁江华岛的城池,以及太子王倎前往参拜蒙古皇帝,标志着高丽朝廷抗击蒙古的战争告一段落。

前后坚持三十多年,最终还是以彻底的投降告终。但高丽还是不肯老老实实的迁回陆地,后来又跟蒙古磨磨蹭蹭好几年才终于重新迁都开城。

就在这一年,高宗王皞也咽气了。他在位46年,终年68岁,和南宋高宗赵构一样都是在位时间长的高寿君王,而且最终也都做了“投降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