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头像和我们的心理有关系?| 领客专栏 · 微信时刻

 alayavijnana 2017-02-26

A 君注有没有想过,头像其实也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某种投射和反应?

WeChatMoments 将告诉你头像的演变过程,以及微信头像与我们内心的关系。(微信号 appsolution 后台回复「微信」告诉你如何备份微信记录,帮你留住那些美好。)

在如今自拍美图人手必备、各种亚文化冲击主流的时代,头像成为强调个性的一个侧写。自拍、艺术照、明星、动漫人物、萌宠……每个人都可以凭喜好在社交网络上选择一个虚拟形象,甚至如果你都不满意,还有一门专门针对头像的生计——祖传定制手绘头像,每张 50 元。

来看看我曾经使用过的一部分头像,它们真实地呈现了一段时间内我的生活状态

本文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年,我们使用过的头像,以及它背后的文化心理
个性萌芽的自我表达
在「个性化头像」的这条道路上,我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可以像这样随时所欲地表达。

最早的 QQ 头像只不过线条简单的卡通形象,就是它们陪伴我们叱咤了一整个青春,透过它们我们为自己打上各种性格标签。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过去的 QQ 十八周年,腾讯粑粑还特地制作了一支 MV,让这群头像又聚在一起劲舞 K 歌。


每个头像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和青葱岁月。
虚拟头像是真实的投射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QQ、微博、微信先后走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时候的头像已经不局限于系统自带的卡通形象,小伙伴可以自由设计更新。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头像。我们随机采访一些路人,看看他们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头像的。

我这个头像是度假时候拍的照。不认识我的人看不清我的样子,认识我的人一眼能看出我的轮廓,有点保护隐私的意思吧。via「那厮」 80 后

我是为了表示我的兴趣(徒步),但是没有好的照片,只有随便找了一张。via「鹌鹑能猫」 80 后

因为我跟好姐妹一人一个,大家是一个系列来着。via「秋秋」 90 后

因为美啊。via 网友「Jerry」 90 后

我是用自己的头像,当时是想说好好经营下自己的朋友圈。via「WooG」 90后

不管是使用真实头像还是其他图片,头像就像一个标签,代表了使用者自己想呈现的形象。反过来讲,周围的人也可能根据你的头像而对你做出主观的判断。比如我对通讯录的好友做了一个简单分类,大概是这样:(以下纯属本人胡诌)

更深入一点讲,作为人性的延伸,头像让人们在虚拟世界里拥有了个性与形象,同时满足了人们对身份的认同

人们想把自己眼中的「美」展现给周围的人,但同时又希望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所以他们往往会用风景、卡通展示自己,即使是个人相片,通常也是经过美化的。

形形色色的头像看似是「随意」的选择,显然还是经过挑选或者设计的——人们期待这种个性的表达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认同。

当人们将自己的虚拟形象当做肖像画一样在公众面前呈现出来时,人们看待自我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虚拟世界反馈现实
据说有一个处女座的妹子相信星座,因此一直有强迫症。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她用农历去算星座,于是用阳历算的话她就变成天秤座了,所以她就没有强迫症了。

人们会因为相信自己的「星座性格」,就慢慢发展出那样的性格。类似的,今天活跃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普通人,也很有可能因为头像而影响现实世界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斯坦福大学的学者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参与者置身于虚拟环境中 15 分钟,有的人被分配到的是高大的形象,有的人则是矮小的形象。15 分钟后,他们离开虚拟环境,参与现实中的面对面谈判。结果,使用了高大形象的参与者在线下也变得更为激进,使用了矮小形象的人则更为保守。
这种现象被称为「普罗透斯效应」,它说明人类有时候很难分清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甚至会让虚拟世界中发生的事情影响现实世界中的表现
头像就像是一种心理暗示,在潜移默化间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比如外向型人格的小伙伴可能会使用色彩丰富的头像,而正因为这样的外在形象,他的社交圈也变得丰富多彩。
然而头像仅仅是冰山一角。如果说社交网络中的虚拟形象还只是一种浅层的沉浸体验,那么虚拟现实技术带给人们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全方位沉浸体验。通过技术手段模拟出来的「现实」如此逼真,普罗透斯效应很有可能会变得更强。到那时,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置身于虚拟世界呢?这也许是留给我们的下一个话题了。

作为结尾,不管你用了什么样的图片作为你的头像,我觉得最离不开的还是那 4 个字:活出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