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下的叫余生,放不下的叫做人生

 石马路 2017-02-26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大将军郭

第三人称
Hush! - Everyone's Gonna Miss You

开通分答的那些天,我收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两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一个人问我:如何能放下过去?还有一个问我,如何能忘记他?

60秒的语音回答不了,或者说给我60年我也未必能教会你。

我让他们去看我写过的一篇文章,大抵是关于如何放下吧,那是一年前写过的东西,现在回头再看,我依然认同,但还想加一个问题,问自己,也问那些提问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放下呢?为什么一定要忘记呢?

也许,这个问题比如何做到更值得去琢磨。

几年前,我跟一个朋友在深夜推杯换盏,她也问过我,你是如何做到放下的?当时的我想了想说,我也没做到彻底放下啊。她叹气,无奈,“你是搞心理的,你都做不到,我更做不到了。”

其实,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可比性。要说不同,区别是,我并没有把放不放得下当做一件要考虑的事情。放下如何?放不下又怎么样呢?

无非是在某些人生片段里,你念起那个人,忆起那件事,多了一次皱眉,心上像加了几斤重量,再严重点,对过去的执着穿插在你生活当中挥之不去,望天能想起,低头能想起,隔着八丈远的联结都能让你想起。

痛吗?一定痛。

但我羡慕这种痛。

如今,夜阑人静窗外风雨啸,而我不知道该思念谁,该抓住哪些回忆片段去凭吊,那种空虚,比痛要厉害得多,我恨不得心上生出一双手,揪的我痛,总要好过心里一望无际的苍茫。

若是放不下,应该总有点什么能牵扯心上最柔软的地方,甜蜜的让你笑,疼的让你落泪,为过去失神几分钟,那一刻的怔忡填补了当下生活的一点空白,也是一番美妙滋味。

这才是活着的感觉吧,有力,激烈,丰满,当你有一天真的做到了所谓的放下,是不是也容易堕入另一种极端,麻痹又空洞,所有的故事都懒得讲起,关于过去的一切都觉得不值一提。

我害怕这种感觉,反而会想要有血有肉的“放不下”,因为“放不下”也未尝不是一种活力,它同样可以驱动着人挣扎和解剖自己,没有比这更真实的人生体验了,你说呢?

或者,不如换个说法,放不下的都叫做眷恋,它终归是一种向往和希冀。

我看办公室里跟我念叨放不下的小姑娘,依然活的劲劲儿的鲜活,反倒是我们这些看似豁达经历无数的人,蔫蔫儿的打不起精神。

有人在脑海,有事在心上,过去翻腾成沸水,灼热过后还能用眷恋加温,就算暖不了一颗心,总好过血液冰凉。

而那些痴缠于追问“怎么放下”的人,其实也不是想洒脱到什么都能放得下,他们要的不过是放下这个,却拾起另一个,交替往复,最终还是要手里捧着点什么才心安;

那些讨教“如何忘记”的声音,索求的并非是把过去全部留白,只是期盼着仅记得他想记得的那些事,如此除旧迎新,照旧要把脑海填满。

既然如此,何必苦苦要一个快速决断的答案?纠结在这个问题上只会让你放下的更晚一点,忘记的更慢一点,越是过度关注,它越纠缠,你越是挣扎,便越裹紧自己。

也别以为放得下就是豁达,记挂着要努力放下这件事本事已谈不上开阔,反倒是顺其自然,迎接该来的,不留该走的,才是真正的达观。

前几日,我跟椒叔吃饭,聊起成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谈了许多,最后的结论是:成熟就是知道了人生的很多秘密,却不感到沉重。

我想这秘密之一,就包含着人生的一个规律:所有失落、怅然、执着都需要时间去消化,不必苛求越过某个阶段,亦不必强制错开痛苦,任何体验都是丰盛的戏,你别缺席。

就像我去年写的:

在停不了的时间里继续生活才有可能放下,有一天往事就像你忘记放在哪的一把钥匙,但你已经换了门锁,记不记得它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就算最终还是忘不掉又放不下,那待到我们老去,把心上的人和事,风干佐酒,畅谈至天明,你说可好?

◆  ◆  ◆  ◆  ◆  

赛LaVie一直都觉得,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除了包括对外面风情、故事的探索,也应该包括对自己内心的深入了解。因此,我们常常会发很多与我们自身密切相关的文章,希望能带领大家多认识自己,多感受自己的心。

今天为大家找来的是赛LaVie喜欢的公号——大将军郭。

不要被她的名字吓跑。听上去是个女汉子一样的名字?

然而本尊其实是一个漂亮又善解人意的萌妹子。

她的文章,每一篇都能让人有所启发。好像又多了解了自己一点。

  • 她说年轻人二十几岁时一定要犯几个错误,有种说不出的真诚:

我想说,如果赚钱能让我过得好一点,我不介意在二十几岁的时候这么拼命,因为我不知道未来的我,或者是三四十岁的我有了其他生活羁绊后还有没有拼命的资本。钱其实没有给我带来超出一般人的快乐,但是它能带我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和阶段,这是拼命赚钱的意义所在。

  • 她写我们都很羡慕的“高情商”: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八面玲珑,而是先处理好自己的四面楚歌。我从未见过一个不能处理好自己情绪的人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情商高手,搞定自己,才是高情商的前提。”

“大多数人常常醉心于思考和行动,忽略了跟我们最直接相关的情绪本身。当你愿意定下神来,细细体会你的情绪,了解透彻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之中,会让接下来的思考和行动都更为准确。”

  • 她写朋友圈里的碎碎念:

“没人拦的住你在社交网络上发状态,发什么你都有决定权,但我看着有点心疼:可能现实生活中确实没什么人能分享心情,也没有得到想要的关注,所以只能把自己的一点一滴生活状态都放大到社交网络里,说不定能收获一点问候呢是不是?”

她说:“真正能让你从这些大量的情绪和认知中有所收获的是:复盘整件事,向内求索,跟自己对话,你有什么心得,你有怎样的体会,你以后打算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心情,无论是悲伤、难过、愤怒还是快乐、兴奋,你应该试着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试和自我整合。”

◆  ◆  ◆  ◆  ◆  

……

她并不像一个写字台后面的高冷医生

更像一个熟悉你喜怒哀乐的好朋友

甚至不惜一个耳光,打醒迷乱中的你

她其实可以成为你的好朋友,欢迎你关注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当然,除了他们,也不要忘了关注赛LaVi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