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时韵致 | 江南丝竹,道尽春光

 圆角望 2017-02-26

在这个飞机与高铁早已普及的年代里,突然开始怀念小时候才坐的绿皮火车,不为别的,就为每到终点站报站时,列车的广播都会响起一段乐曲,而这乐曲,常常与终点站密切地呼应着。

那是第一次坐着晃晃荡荡的小火车南下,快到上海虹桥火车站时,车厢里的老式广播丝丝拉拉地响了。或许是当时年纪小,或许是相隔太多年,只记得清亮的笛声一下下冲击着耳膜,扬琴的声音叮叮咚咚地缠绕:“旅客朋友们,伴随着这首江南丝竹乐曲《江南好》,我们的列车……”

那也是一个春天——不,那春天只是江南的,并不属于北京。当列车越过树枝依旧干枯的北京,又把华北的田野抛在身后,第一次带着我驶入那花柳已抽了新芽的江南,呼吸着鼻息间潮湿的气息,年少的我早已想不出任何词汇描述自己的诧异。所有的惊奇,都在听到这首广播乐曲的迸发,心里霎时无比敞亮,甚至有些坐不住,仿佛伴着笛子那打着颤的尾音,打着转就飞上了枝头。

我暗暗地记下了这首曲子的名字——《江南好》,还记得它是根据传统江南丝竹《欢乐歌》改编而成。每次翻出来重听,婉转的旋律都能让我想到初遇的江南之春。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清脆的竹笛带着无限生机,无论什么时候听到,都让人精神百倍。随着乐曲速度由慢渐快,音符越发跳跃灵动,欢乐的情绪调动着兴奋之情,即便无来由的,也能心生“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昂扬感。

一直以为,这一切兴奋的感受皆因年少时太过惊艳的“初见”。直到再后来,偶然间听说“音乐养生”的概念,《黄帝内经》中有言:“天有五音,人有五脏。”五脏又与五行相匹配: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于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其中,角为春音,属木,主生。角音为主的音乐,“描绘了大地春回、万物萌生、生气蓬勃的画面”。再往下看,其代表曲目就有:《江南好》。

一下就怔住了!这感觉竟十分奇妙,仿佛万川归海,冥冥之中自有力量,又如一直以为的“偶然”,竟找到了“必然”的逻辑。不禁开始问自己,是我先有了这听觉的美好感受,才认同这一套“音乐养生”的理论?还是这流传千年的先祖智慧,真的解释了我无比兴奋的缘由?又或者无关理论,笛箫、丝竹之声悠远舒展,本就使人飘然欲仙?但那又该如何解释,笛子这种乐器常常用来表现春意盎然、生气勃勃的情绪,这份从生理到心理的愉悦,与时节、乐器、情绪的一一对应确乎相关吧!

这形而上的思考果真有些费神,想着想着还是回归了感官。翻一翻同是属木的音乐,《姑苏行》《鹧鸪飞》,音乐无不活泼流丽,使人心生飘然。既然耳朵属意与此,又值春日,也算与时气相得了吧!再一想来,所谓养生,不就是为自己心情愉悦吗?种种理论,倒也无所谓信与不信,说到底无非是那一句:大好春光,合该听一些心情舒畅的,是吧!

图/袁媛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及《三联·节气》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