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AID介绍 什么是RAID
使用RAID目的
RAID实现的方式:
RAID有级别之分,不同的级别仅代表磁盘组织工作的方式不同,并未有优劣之分。 常用的RAID级别有:
对比总结 二.RAID级别及其特点 1.RAID-0:也叫条带化存储,将一块数据切分为块,其中一半存储在一块磁盘中,另一半存储在另外一块磁盘中 特点: (1)至少需要两块磁盘 (2)可用空间:磁盘块数 * 所有磁盘中容量最小的磁盘容量大小 (3)从图中可以看出来,RAID 0没有容错能力 (4)磁盘的读写性能均有提升 2.RAID-1:也叫镜像化存储,将数据拆分为数据块进行存储,而且一边存储一边备份 特点: (1)至少需要两块磁盘 (2)可用空间:磁盘块数 * 所有磁盘中容量最小的磁盘容量大小 (3)具有容错功能,允许一块磁盘损坏 (4)磁盘的写性能有所下降 3.RAID-5:分布式奇偶校验,数据分块之后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校验码也分布在各个磁盘上,如下图,p为校验码 特点: (1)至少需要3块磁盘 (2)可用空间:(磁盘总数-1)*所有磁盘中容量最小的磁盘的容量 (3)具有容错能力 (4)磁盘的读写性能均有提升 4.RAID-6:双分布式奇偶校验,将数据分块之后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之上,使用两个独立的校验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即使两个磁盘同时损坏,也依然能将数据恢复,如下图,p和p'分别采用不同的校验系统 特点: (1)至少需要4块磁盘 (2)可用空间:(磁盘总数-2)*所有磁盘中容量最小的磁盘的容量 (3)因为要做两次校验,因此磁盘的写性能下降 (4)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5.RAID-01:顾名思义,先做RAID-0,整体再做RAID-1,如下图所示: 特点: (1)至少需要4块磁盘 (2)磁盘的读写性能均有提升 (3)可用空间:(磁盘总数 * 所有磁盘中容量最小磁盘的容量)/2 (4)具有容错能力 6.RAID-10:同样,先做RAID-1,再做RAID-0,如下图所示 特点: (1)至少需要4块磁盘 (2)可用空间为:(磁盘总数 * 磁盘中容量最小的磁盘的容量)/2 (3)磁盘的读性写能都有提升 (4)具有容错能力 三.以软件的方式实现RAID 软RAID的实现要依赖内核中的multi devices模块,使用mdadm来实现,目前支持的级别有 RAID-0,RAID-1,RAID-5,RAID-01,RAID-10,注意,要想实现软RAID磁盘的分区类型必须为fd 1.mdadm的使用方式: mdadm [mode] <raiddevice> [options] <component-devices> 其中: mode有:创建模式,装配模式,监控模式,管理模式 (1)创建模式:-C -n <number>:创建RAID使用的设备数 -l <raid_level>:指定所创建的raid级别 -a {yes|no}:是否自动创建RAID设备文件 -x <number>:指明空闲盘的个数 (2)装配模式:-A (3)监控模式:-F (4)管理模式:当对raid设备进行标记,添加,移除等操作时,就是在管理模式 <raid_device> :RAID设备 <component_device>:要使用那几块磁盘创建 [options]: -D <raid_device>:查看指定RAID设备的信息 –stop <raid_device> : 停止指定的raid设备 -h,–help:获取帮助 2.使用示例: 创建一个大小为10G的RAID1,要求有一个空闲盘,而且CHUNK大小为128k 思路:RAID-1至少需要2块硬盘,还要求有一个空闲盘,于是至少需要三块盘,但是由于是软raid,所以以分区模拟磁盘 步骤: (1)创建三个分区,使用fdisk创建: (2)创建RAID-1: 查看结果为: 创建一个大小为4G的RAID5设备,chunk大小为256k,格式化ext4文件系统,要求可开机自动挂载至/backup目录,而且不更新访问时间戳,且支持acl功能; 思路:RAID-5至少需要三块磁盘,同样以三个分区来模拟,要想实现开机自动挂载,要通过编辑/etc/fstab来实现 步骤: (1)创建分区,与上一示例相同 (2)创建 查看结果为: (3)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 (4)修改/etc/fstab文件 首先创建/backup目录 修改配置文件:vim /etc/fsta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