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忆舞蹈表演艺术家贾作光

 街心舞苑 2017-02-26

22岁的贾作光



贾作光近照



文化艺术界追忆贾作光




  1月6日上午,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中国舞协名誉主席、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编导艺术家贾作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贾作光是中国现代民族民间舞的奠基人,有“东方舞神”之誉。


  贾作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代表作品《牧马舞》《雁舞》《马刀舞》《哈库麦》《鄂伦春》《挤奶员舞》等流传甚广,并提出了舞蹈“稳、准、敏、洁、轻、柔、健、韵、美、情”十字要诀。贾作光多次荣膺国家表彰:2003年,获文化部“表演艺术成就奖”;2009年,获中国文联“特殊贡献奖”、中国文联和中国舞蹈家协会“终身成就奖”,并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授予“功勋艺术家”称号;2011年,荣获文化部“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文化艺术界人士纷纷追忆怀念贾作光。中国舞协名誉主席赵汝蘅说:“我们又痛失一位真正的人民艺术家。”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在诗中写道:“东方舞神今何在?草原舞王忆无边。民族舞魂持彩练,阳光永照苍生天。”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说:“贾作光保持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高峰状态。他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舞蹈界的一代宗师。”舞蹈编导艺术家门文元在悼念文章中写道:“泪水流,情深深,贾老教诲永在心。”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潘志涛说:“贾老的敬业精神,他的崇高而伟岸的艺术形象永远是我们的榜样。”内蒙古舞蹈家康绍辉说:“唯承继贾老的精神,发扬光大,才是对贾老最深的慰藉和报答。” (本报记者 叶飞)


贾作光演出《牧民见到毛主席》


贾作光演出《雁舞》



他为中国舞蹈树起一座丰碑

——深切缅怀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

贾作光同志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文化部艺术司副局级离休干部贾作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6日上午10时01分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3岁。


  贾作光同志是国家一级编导、一级演员,中国当代民族民间舞艺术的奠基人、蒙古族舞蹈艺术的奠基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终身荣誉主席。


  贾作光同志1923年4月1日生于辽宁沈阳,满族。1947年7月参加革命,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贾作光同志1938年开始习舞。新中国成立前,他自编自演了《渔光曲》《苏武牧羊》《少年旗手》《故乡》《迷途羔羊》《西线无战事》等爱国主义作品。1947年7月进入内蒙古文工团工作,先后担任演员、演出科科长、编导等职务。1950年1月起,在内蒙古歌舞团工作,先后担任演出科科长、编导、教员、副团长、团长等职务。1957年调中央民族歌舞团任副团长、艺术委员会主任、编导,并兼任内蒙古歌舞团团长。1964年至1966年任内蒙古艺术剧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内蒙古舞蹈家协会主席,内蒙古文联第一副主任、党组成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1971年在内蒙古乌兰牧骑任教员。1977年任北京舞蹈学校领导小组成员。1979年至1985年,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兼任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舞蹈家协会主席。1985年5月起在文化部艺术局担任专员(副局级),同时担任文化部艺委会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党组成员、北京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等职。1994年2月离休。


  贾作光同志多次荣膺国家表彰。2003年,获文化部“表演艺术成就奖”;2009年,获中国文联“特殊贡献奖”、中国文联和中国舞蹈家协会“终身成就奖”,并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授予“功勋艺术家”称号;2011年,荣获文化部“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在多年的舞蹈实践中,贾作光同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而舞”,牢记人民是舞蹈艺术的母亲,是贾作光同志奉行一生的准则。贾作光同志借鉴草原牧民骑马、摔跤、射箭、挤奶等生活动作,把它们提炼为舞蹈语汇,结合自己热情奔放的舞蹈特点,形成了以蒙古族舞蹈艺术为主体的民族舞蹈创作与表演风格,提出了舞蹈的“稳、准、敏、洁、轻、柔、健、韵、美、情”十字要诀,形成了“贾派舞蹈”的文化现象。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其中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创作的《鄂尔多斯》《盅碗舞》在1955年举行的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金质奖章,《挤奶员舞》获铜质奖章;《嗄巴》(鱼舞)获三峡杯奖。20世纪70年代创作了舞蹈《彩虹》,参加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并获创作一等奖和演出奖;《海浪》《希望在瞬间》《青年牧马人》《火的遐想》分别在全国舞蹈比赛和北京舞蹈比赛获一、二、三等奖;《喜悦》获内蒙古首届萨日纳一等奖、《蓝天的诗》获优秀创作奖;《任重道远》获全国舞蹈比赛一等奖。《牧马舞》《鄂尔多斯》《海浪》在“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获“经典作品金像奖”。20世纪80年代,贾作光将国际标准舞引入中国,组建了我国首个国际标准舞社团——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担任首任会长。离休后,贾作光同志仍勤耕不辍,经常深入生活,辅导基层创作大量作品,如河南《铜器舞》和《盘古舞》、河北昌黎《秧歌》、河北藁城《大鼓》、辽宁阜新《查玛》等,其中一些作品在北京广场舞蹈“龙潭杯”大赛中获金奖、优胜奖。同时,他还在多个专业歌舞团中任艺术指导,参与指导创作出不少优秀作品,如湖北的《九歌》、内蒙古的《格萨尔》等,特别是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情愫》舞蹈诗中亲自任总编导,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贾作光同志艺术理论研究成就丰硕,曾出版《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贾作光艺术文库》,《鄂尔多斯》《马刀舞》《哈库麦》等也分别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产生广泛影响。他曾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表演与讲座,并多次担任国际舞蹈比赛评委,对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耄耋之年的贾作光同志,不仅依旧为舞蹈艺术拼搏、奔忙,更在国家遭受重特大自然灾害和社会需要援助的时刻伸以援手。2008年,他为汶川地震的抗灾工作捐款3万元,2010年为玉树地震的抗灾工作捐款10万元。


  贾作光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忠诚党的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我国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他对同志襟怀坦荡,顾全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联系群众,受到大家尊重。


  作为中国舞蹈艺术界彪炳史册的重要人物,贾作光同志的艺术人生横亘创作、表演、教育、研究。他用自己的切身实践证明了“德艺双馨”的艺术生命价值,造就了人民艺术家的辉煌,为中国舞蹈树起一座丰碑。  




贾作光演出《牧马舞》



贾作光在北京舞蹈学院为学生授课




深深悼念贾作光老师

冯双白


  2017年1月6日,听到贾作光老师去世的消息,尽管心里早有准备,却还是悲从心来,万分哀伤。彼时彼刻,他的音容笑貌如此清晰地映入脑海,他的代表作品的名字,如同阵阵浪涛,一波波拍击胸膛,《马刀舞》《盅碗舞》《鄂尔多斯》《雁舞》《挤奶员舞》《彩虹》《牧民见到了毛主席》《鸿雁高飞》《海浪》《嘎巴》(鱼舞)《喜悦》《灯舞》《任重道远》等等。我不禁从心中赞叹,贾作光,怎样的一个神人,创造了中国当代舞蹈史的奇迹。一个人,如果有一二作品传世,就已经很了不起,但是,他的代表作品名单,却有长长一串!其中的《鄂尔多斯》等曾经获得国际大奖,其作品还荣获过“20世纪华人经典舞蹈”称号。贾作光,舞蹈艺术经典的创造者,中国当代民族舞蹈高峰上的不老松。当日,把不断的思绪连成几句,以表怀念之心。


  惊闻大师已成仙,驾鹤归向西天边。泪作倾盆雨落下,强按悲伤神已散。回首遥望来时路,才俊超群千百年。马刀飞旋盅碗香,鄂尔多斯舞翩然;大雁情深阳光路,彩虹桥上挤奶员;牧民想见毛主席,横风斜雨不畏险;鸿雁高飞茫茫地,海浪海燕海疆远。嘎巴跃跃童子心,喜悦涟涟复涟涟。青灯一盏无眠夜,任重道远路漫漫。东方舞神今何在?草原舞王忆无边。民族舞魂持彩练,阳光永照苍生天。罢!罢!罢!唏嘘不已歌哭罢;念!念!念!晚生后辈永相念。 (作者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征服舞蹈世界的大雁

罗斌


  贾作光先生是中国舞蹈艺术的先驱者之一。他是震慑生命、征服舞蹈世界的大雁。他的艺术人生横跨创作、表演、教育、研究。这也是所有艺术大师的共同特性。


  草原的滋养,大地的哺育,造就了人民艺术家的辉煌。鲜明的个性特征、厚重的民族精神、永不凋谢的时代光辉,成就了贾派舞蹈的经典品格。他的舞风似草原夏日里的浓郁,一片勾魂的翠绿,清爽、无垠。他的创作如草原旷达的苍穹,一片蔚蓝的透彻。


  草原、山川、林莽、湖海,都是他舞的情愫。他是中国舞蹈的常青树、不老松。有他的地方阳光永远灿烂。他用火一样的热情感染着年轻的舞蹈家们。“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这正是贾作光在中国舞蹈界辛勤耕耘的写照。人民、艺术是贾作光人生坐标上最重的砝码。是人民的滋养让贾老师的艺术永远年轻!


  他是中国文艺界的骄傲,为中国舞蹈界树起一座丰碑。他不忘初心,他童真灿烂,他肩负使命,他是中国舞蹈的领头雁,他将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国标舞等多个单飞的孤雁带回中国舞蹈的雁群,又带领这支雁群翱翔前行。


  现在,鸿雁高飞了,飞远了。遥祝这只鸿雁天国安详!  (作者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声声雁鸣到天边

明文军


  你在追求什么/你一次次飞过/白云蓝天/矫健的身影/掠过青山草原/


  你在追求什么/你一年年飞过/春暖秋寒/翅膀下的岁月/苍茫一片/


  喔/告诉我鸿雁你在追求什么/风儿一样/不知道疲倦/只听声声雁鸣/传到天边


  这是2000年我主持的纪念贾作光从艺60周年的晚会《鸿雁》中,由陈晓光作词,腾格尔谱曲,陈铎现场朗诵,德德玛、腾格尔、幺红及童声四种声乐形式演唱的歌词。记得那天晚上贾老师在听这首写给他的歌时流泪了,在场的1200名观众流泪了,我感动着但没流泪。2004年,在北京舞蹈学院为贾作光铜像揭幕的现场,我为其再次朗诵了这首歌词,贾老师当场也流泪了,在场的近200位嘉宾也流泪了,我依然激动着但没流泪。今天,听着这首歌,我则泪流满面,不能自持……舞蹈界风儿一样不知疲倦的带头雁啊,这一歇,竟是永远,这一别,竟是不再见。


  贾老师,40年的师生情缘不算短,从一个中专生到今天成为一个舞蹈界的中坚,您讲的“情寄于舞,舞表于情,形神兼备,情舞交融”十六字箴言一直影响着我的艺术观念。您对舞蹈本质、舞蹈生命力,特别是舞蹈表演方面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一直影响着我们几代人的舞蹈理念。您的舞蹈艺术生涯,您充沛而炽烈的民族情、乡土情一直影响着您的学生们,您钟情并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一定会沿着您的足迹走下去。


  贾老师,您的作品就如您的胸怀一样,充满着“诗”意,这诗中有“梦”、有“念”、有“意”、有“境”,有“家国”、有“情怀”、有“真意”,更有“执着”。我还记得1980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结束后,您因《海浪》没有得到当时舞蹈界普遍认可而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诗句激励自己的神情,多年后这个作品则被誉为中国当代“诗化舞蹈”的开山之作。这足以证明您敏锐地捕捉到的中国文化中“诗情”“诗性”“诗意”的精魂,已融入了您的骨髓,并以身体书写着一首首诗篇。


  贾老师,您的一生就是用舞蹈写就的“诗”,您留下的一个个昂扬着中国精神、浸润着中国风格、彰显着中国气派的作品,穿过岁月的重幕,仍然直指人心。您毕生追求的,是“中国”,因为您在最后一次“为人民而舞”的呐喊中让我们领悟到了中国的舞蹈艺术一直都应该是中国人民的,只有中国人的情感、中国人的言语,才能筑就中国文艺之精髓,才能在漫漫艺术长河上留下无愧的一笔。


  贾老师,当鸿雁飞越苍穹,当雄鹰翱翔山巅,当骏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您依然是中国舞蹈界展翅高飞的头雁,声声雁鸣到天边……目送着您远去的身影,追随着您留下的足迹,我们毅然前行。 (作者为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


寄往天国的鸿雁

张继钢


  敬爱的贾老师,您好!


  知道会有今日,却不知今日来得如此突然!您知道吗?舞蹈的世界根本没有准备,也许,就根本不愿意准备!


  我正在新加坡准备着舞蹈诗《侗》的首演,当日攒了一堆的信息没看,偶然一看,一行字吓了我一跳,是于大雪发来的:“贾老师去世了,刚听舞协的老师说的。”我模模糊糊没有看清,摘掉眼镜再仔细看看,愈发看不清了,因为脑中一片空白,泪水不止……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远飞的鸿雁啊,我想告诉您:


  我算了算,您对我的表扬没超过十句,几乎全是指责,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每次都让我灰头土脸的……


  在1986年我的舞蹈《元宵夜》参加比赛时,我第一次见您就像朝圣般心慌意乱,果然,您一见面就劈头盖脸地说您看了作品,并给作品挑了一堆的毛病。其实,当时的我并没有听进去您的意见,只是关注您的态度,因为您的态度决定着舞蹈的奖次,我心想,完了,得不了奖了,谁曾料想,《元宵夜》得了大奖第一名!是啊,“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远飞的鸿雁啊,我想告诉您:


  您每次见我都提《女儿河》,要不是您强迫我改进服装的颜色,《女儿河》就不会演遍全世界。


  从那以后,“吓”得我每有新作品问世,总要先请您老人家把把关、定定调。《一个扭秧歌的人》在排练厅审查时,看完后,只见您泪流满面地说:“那个秧歌艺人就是我!”这一次您顾不上“指责”了,因为您已被“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了……


  远飞的鸿雁啊,我想告诉您:


  有一次您告诉我,我的作品《黄土黄》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您说:“你的作品提名奖两个、经典一个,没选《一个扭秧歌的人》你没意见吧?”我心想,您连“自己”都不给投票,我还敢有什么意见。


  终于有一年让我抖了抖威风,舞协决定由我出任总导演,请健在的所有老舞蹈艺术家在舞台上再舒长袖,那才是经典呢!经典的《金秋风韵》!并且您“钦点”由我排练您表演的《鸿雁》。那年正赶上您双膝疼痛,在北京舞蹈学院的排练厅里,几十个孩子为您伴舞,舞蹈排了一遍又一遍,您是那么投入和认真,好几次我让您休息您都拒绝了。然而,中间我去洗手间,一出门就听见了您的声音:“兔崽子!想要累死老头儿啊!这个兔崽子,他明明知道我腿疼!”我回到排练厅就问大家:“刚才是谁在骂我啊?”一时间所有孩子都看您,您马上就说:“没有啊!谁也没骂啊!我在呢,他们谁也不敢!”我心想,好,咱们再来一遍,所有人必须做出来!然而,我还是心软了,中间宣布休息,您对我又开骂了:“兔崽子!怎么不排了?”我看得出来,您是真不想休息啊!


  远飞的鸿雁啊,我想告诉您:


  舞蹈界多么需要您的引领、护航、栽培、扶持、批评和“指责”啊!您走了,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填补的寂寞。


  全凭老干为扶持!今天想来,那个璀璨星空里的杨丽萍、刘敏、沈培艺、李恒达、黄启成、周洁、于晓雪、卓玛、山翀、黄豆豆、姜铁红、李玉兰、王晓燕、沙呷阿依、敖登格日勒等青年艺术家都在仰望更高更远的苍穹,仰望着指点过也“指责”过他们的鸿雁,共同引吭呼喊——恩师鸿雁!走好!


  今天迟早会遥远!舞蹈的天空再无鸿雁!


  今天迟早会遥远!舞蹈的天空鸿雁永在!


  敬爱的贾老师,我们永远热爱您! (作者为著名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顾问)


无数的“每一次”,宛如昨日

曹晓明


  2017年1月6日10时01分,当时的微信平台上已泪流成河,都为了我心中的这位英雄——贾作光。


  “天上增一鸿雁,人间少位舞神。”当看到我的老领导高占祥为贾老师题写的挽联,我崩溃了,我的天塌了……


  1998年,我刚刚大学毕业,有幸在您身边工作。您是中国艺术界的骄傲,是舞蹈界永远的明灯,是我的引路人、我的领导、我的亲人,与您相伴的日子是我一生的财富。20年来的形影相随,恍如隔日。那日上午,我正在长沙开工作会,当噩耗传来,我无法面对了:我们还有那么多约定没有实现,那么多设想没有完成……


  那些陪您一起工作、生活的场景历历在目。您的每一次演讲、每一次媒体采访、每一次演出、每一次出访、每一次出版、每一次任性、每一次争执、每一次容忍、每一次灿烂的笑容、每一次敞开心扉……这些平常且无数的“每一次”,都在一瞬间浮现于我的脑海。我们已经习惯了彼此,20年的相伴,您走了,我的脑海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您住院期间,我尽量减少出差,每天到医院探望,汇报工作,和您说说您想知道的那些事。您总是那么开心快乐,把最阳光、最灿烂的笑容给我。护工阿姨说,每到下午您就看手表,问我们几点到,护工说您不好好吃饭,说要等我们到了才认真吃……


  2016年12月15日,在您进入ICU病房后,旁人无法陪护,我们四五个人蜗居在医院旁边的小酒店,就为了离您近一些,期盼您的召唤。您的走,让我没有一点准备,使我精神恍惚。在您住院的日子中,您每天都要查看我的微信朋友圈了解外面的世界,我知道您还有许多话要对我说,还有许多为什么要问我。


  可我现在不知道您要对我说什么、要让我做什么。当开车经过您最喜欢的长安街时,我总是习惯性地看着后视镜,可后视镜里缺少了您的身影,后车座上没有了您用手指敲打车窗的节奏声。


  驶过长安街,继续开往昔日您熟悉的地方,我泪流满面。 (作者为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副秘书长)


在《海浪》中走进老师的精神世界

张健


  鸿雁飞走了,我的恩师、慈父、偶像,人民艺术家贾作光先生没有扛过这一次,他走了……


  贾作光老师用他超凡的才华和毕生的心血,为中国舞蹈的艺术殿堂留下了许多值得珍藏的“国之瑰宝”。男子独舞《海浪》就是其中之一。


  舞蹈《海浪》创作于1980年,在第一届(大连)全国舞蹈比赛上大放异彩,当时由北京市代表团北京歌舞团青年舞蹈家刘文刚先生表演参赛。我有幸成为贾作光老师亲自挑选、亲自指导排练的第一批《海浪》作品的表演者,参加了同年国庆节在北京天桥剧场举行的全国舞蹈比赛获奖作品汇报演出。那是我首次公演独舞《海浪》。


  1981年春节期间,在贾作光老师的推荐下,我经过中国舞蹈家协会组成的海选团甄选,十分幸运地随中国舞蹈家代表团出访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首次在国际舞台上将《海浪》展演在世界观众的眼前。当时演出轰动的程度让我终生难忘。演出中掌声几乎不断,表演之后的谢幕时间比节目表演的时间还要长。后来,我曾先后在30多个国家表演《海浪》,几乎都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海浪》成就了我,也成为我的舞台代表作。再后来,我应邀参加贾作光老师舞台生涯50周年纪念晚会,在北京西单附近的民族文化宫剧场,我有幸与当时65岁高龄的贾老师同台演出,共同表演他的代表作《海浪》,倍感荣幸,也终生难忘。也是在那个最有意义的时刻,我完成了与《海浪》的告别演出。


  在我看来,《海浪》的艺术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一个舞蹈作品的范畴。


  在1980年的历史背景下,《海浪》的出现可谓是开创性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贾老师将民族的、现代的、时尚的创新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个7分钟的独舞作品中。


  《海浪》引领和推动了中国当代舞蹈的创作,开创了全新的舞蹈创作思维,它的成功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了之后的《雀之灵》《海燕》《东归的大雁》等舞蹈作品。


  《海浪》是一首诗,他用舞蹈的形式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海燕勇敢顽强的精神气质。它是贾老师生命之花的光荣绽放,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人生正能量的释放。我清楚地记得贾老师在创作过程中的往事——我们在天津滨海码头整天观察海鸥,在前往大连的游轮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揣摩船尾逐浪而飞的海鸥,在大海边等待旭日升起、夕阳西下……有机会聆听了老师一生的传奇经历和谆谆教诲,我才渐渐读懂了《海浪》这首浪漫又极富哲理的舞蹈诗。我的舞蹈表演也是从此开窍的。每一次表演,只要音乐响起,我就走进了老师的精神世界。


  《海浪》是“桃李杯”舞蹈比赛的规定剧目,也成就了一批舞蹈家。近40年的时间证明,它的艺术价值是永恒的。


  2017年1月6日上午,贾作光老师因病去世,享年93岁。噩耗传来,我一路马不停蹄地奔至老师家中,与3个姐姐相拥而泣。我们的父亲没有扛过这一次,他是累了,真的是该换一个更美好安静的地方休息了。


  宇宙无限,初心不朽。您一定是宇宙中那颗永不陨落的恒星! (作者为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先生弟子)


天堂鸿雁

尹建平


  鸿雁走了,飞走了。


  1月6日上午,我的手机闪出一个信息:“贾作光老师已离开我们。”我立刻给贾老师的女儿打了电话,噩耗得到了证实。虽早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悲从中来,无法接受这个让人痛心疾首的事实。老爷子走了,他那典型的长者微笑仍宛然在目,占据了我整个脑海。贾老师的学生和朋友数不清,每个人都有对他的怀念之情,而我对他的回忆可以追溯到47年前,他与我交往几十年的画面如今反复重现,我的泪水禁不住溢满眼眶。


  1970年我考入总政歌舞团,那时我才14岁。一个偶然的机缘,贾老师来总政歌舞团选小演员,从此与他相识并结为忘年交。作为当时的小文艺兵,能得到贾老师的青睐,无疑是极大的幸运。


  我忘不了1971年北影棚屋里贾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学舞蹈光有灵气还不够,要吃苦,要舍命,更要做一个有情感、有灵魂的舞者。”


  我忘不了1976年他重新出任舞蹈学院院长后兴高采烈地请我喝酒的场面。当年他为我试排了舞蹈《战地黄花》。


  我忘不了1983年总政歌舞团建团30周年的晚会上,他为我表演的双人舞《战士心中的女神》亲手献上了捧花。


  我更忘不了2010年他为我的音乐作品专辑题词并特意为我的作品音乐会录制视频的感人情景。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贾老师的艺术理念和风格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他那奔放灵动的激情,他那形神交融、全心投入的舞姿,他那一谈到舞蹈、一听到音乐就会喜形于色、眉飞色舞、如数家珍的挚诚情怀,总是打动并感染着我。几十年来,情寄于舞、舞表于情、形神兼备、情舞交融,这16个字一直是我艺术创作的座右铭。


  贾老一生命运多舛,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文革”中他惨遭迫害,住的是简陋的平房,即便在那样简陋的条件下,他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艺术的道路上坚韧前行。那时我经常悄悄地给他送饭,对于我们这些学习舞蹈的年轻人,只要肯学、愿意钻研,他都非常支持。他经常说:“艺术必须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去,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老师。”


  作为人民的艺术家,我无需赘述他身上的光环,但他在新中国舞蹈史上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历史地位是我们以及后人应当铭记于心并世代相传的。贾作光的精神,就是中国舞的精神,是留给中国舞蹈界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其中包括为人民创作、为人民起舞、深接地气的民族精神,包括胸襟宽阔、博采众长、勤奋钻研、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更包括激情似火、童心未泯、弃恶扬善、热爱祖国的赤子精神。


  他病重时我去医院探望了几次,最后一次是2016年10月,当时他还半开玩笑地说:“我的中国梦就是活到100岁,咱爷俩一起搞一台贾作光百年舞蹈晚会。”想不到这一次见面竟是永诀。


  1月6日,我彻夜未眠,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写一首歌寄托我对恩师那份深深的爱和怀念。《天堂鸿雁》这首歌是我含着热泪一气呵成的,我痴情地希望他能听到,希望他的灵魂永不消失。


  “鸿雁走了,飞走了,那辉煌的热血浸染着晚霞,舞姿飞向天堂落入神圣的家。


  鸿雁走了,飞走了,那燃烧的激情向日月喷发,舞魂穿越时空抛向春秋冬夏。


  望着您远去的身影,泪流成挽歌。


  望着您飞去的背影,心浇铸鲜花。


  天堂鸿雁,天堂鸿雁,你是永远的怀念,无尽的牵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