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间有没有超阶级的友爱

 东皮小屋 2017-02-26

二战前,英国发生了一个半个世纪后才公之于众的故事——“温顿列车”。

1938年的一天,作为伦敦股票交易所普通交易员的温敦,在去瑞士滑雪途经捷克时,发现一大批被纳粹扣留的犹太儿童,顿生怜悯之心,于是终止原计划,开始了解救行动。他动用各种关系游说德国军官,让他把这些孩子运到英国,同时他又回到国内,寻找愿意收养孩子的英国家庭。终于,他用8列火车运回669名孩子。

二战结束后,他从没有向人说起此事。偶然机会,妻子打扫阁楼时,从旧箱子中发现了相关材料。震憾和感动之余,妻子把此事告诉了媒体。于是,温顿被誉为英国的辛德勒,进而获得很多荣誉,英国女王授予其爵士勋位,伦敦和布拉格火车站树起了他的塑像,等等。

特别是在2009年纪念义举70周年活动中,“温顿火车”由布拉格开抵伦敦,很多“温顿小孩”赶到英国,重逢场面让人泪奔。即便如此,温敦仍然如常,并不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谈起往事,他更多的不是讲8列火车与669名获救孩子,而是遗憾那列被德国纳粹截下的火车。“如果火车能提前一天发车,结局将完全不同。”因为,第9列火车和车上250名孩子直接开去索比堡集中营的毒气室。

在布拉格接受捷克总统授予捷克最高荣誉“白狮勋章”时,温顿仍然强调:“感谢那些愿意收留他们、接受他们的英国家庭,还有那时竭尽全力与德国人战斗的捷克人,我也只是提供了一点帮助而已,却得到了这个奖。”温敦认为:有的人生来伟大,有的人追求伟大,有的人硬被人说成伟大。自己是第三种。

温顿的女儿芭芭拉为其作传,并以其座佑铭为书名——《如果并非不可能》。芭芭拉在书中说:“如果读了他的故事让人觉得‘那是个英雄,我永远做不到’,那绝非他所愿。”“如果一件事并非不可能,那么一定有办法去做。”

温顿的故事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我们,确实很难做到彻底和纯粹,但还是要坚信,只要有内心的向善向美,并且踏实去做,就会得到净化,进而享受人生之美。如果人人都努力这样做,我们生活的社会将再不一样。

读温顿的故事,在接受感动,得到启示的同时,其实还能延伸思考。为什么在那么严酷的条件下,仍然出现了温顿,出现了辛德勒,出现了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是什么东西照耀他们英勇前行,而成就了感天动地的故事?

应当是人类共有的爱和怜悯,这是普遍的核心价值。或许可以这样说,因为世间有一种超阶级的爱,让他们有了相同的行为,因此让分歧中的人们认识到,人类会有共同的终极归宿。

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世界处于严重的二元对峙或冷战状态。一切的价值判断和国家博弈都建立于阶级对抗、制度冲突。一定意义上,世界就是在这种政治关系和价值系统中运行了半个世纪。

那么,冷战结束后的今天,世界将往哪里走,特别是崛起中的中国,该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价值观评价世界,处理国家关系,进而参与世界规则制订?这已经成为摆在面前的无法绕过的重大命题。问题能不能得到彻底地解决,不仅关系到中国自身发展,也关系到整个世界的未来。

不可否认,此前大国兴衰都是走在铁血道路上。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俾斯麦在下院演讲中明确提出:“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正是持有这样的政治理念或价值观,而被称为“铁血宰相”。无产阶级革命走的是暴力道路,也就没是铁血道路。托洛斯基在谈及俄国十月革命时就说:我们已经“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一个铁与血的纪元。”

铁血道路自然有其历史规定性和客观必然性,但人类进入新历史阶段,拥有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已经能够支持作出改变的情况下,应当超越铁血道路。尤其是一直倡导世界和谐共存的中国,更不应也不会走“国强必霸”有铁血道路,而是着力探求更新更高的文明方式来引领世界。这对于我们来讲,这是一个新命题,也是必须回答好的历史答卷。

最后,还是借用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在给温顿105岁生日的贺信中的话结尾。“你的生命因众多原因而非比寻常。但你不认为自己是个英雄,(你的义举)树立了一个人道主义、利他主义、个人勇气和谦虚低调的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