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利汽车:从被嘲笑到被尊敬,吉利三十而立!

 祝冀馆藏 2017-02-26

吉利汽车:从被嘲笑到被尊敬,吉利三十而立!

2017-02-24 云咖啡创空间

推荐理由

记得很多年前看过一档访谈节目,作为主讲嘉宾的李书福,被台下一众商界精英轮番提问,言语间颇有几分好言相劝的意味,甚至节目的后半部分让电视前的小编隐隐感受到了讥讽。

貌不惊人的李书福却有着惊人的耐心,回答每个问题都十分认真,一脸大度能容天下之事的的笑呵呵的表情,让人看到了一个企业家的韧性和执着。

早在2001年,《中国企业家》杂志在其出刊200期纪念活动同时,评选出该刊10大封面人物,并颁了奖,李书福被评为最执着的人物,当选理由是:不管外界如何批评,也不管受到怎样的挫折,顽强地做着自己的造车梦。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11月,吉利终于获得了中国汽车企业生产名录。柳暗花明,对酒当歌!至此以后,吉利开始全面发力,产品序列不断扩展、战略布局延伸海外、不拘一格集聚人才。

今天的吉利,已走过三十载春秋,我们对其充满期待的同时,也引发几多思考,在困难和争议中前行的中国民营企业依然前路漫漫。

吉利这些年的上镜率很高,从最美中级车博瑞到最美SUV博越,再到即将推出的Lynk&co,吉利一次次的给了我们惊喜和期待,很多人看到了如今光鲜的吉利,但吉利背后的心酸故事并不被人熟知!

不像那些根正苗红的国有车企,吉利这个纯粹的民营企业在早期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就是那个被称为“汽车疯子”的李书福,聊吉利,就得从李书福说起。

起点很文艺,李氏“摄像师”

1982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李书福带着一款自主品牌照相机“海鸥”在各景点拍照挣钱,并开了一家照相馆,几年间赚了上百万,在那个年代,这是一笔巨款!

原始积累

在此之后,李书福凭借浙商的敏锐,陆续于1984年开始生产了北极花冰箱(后因民企身份被叫停);1991年开始生产铝镁曲板装修材料;1994年生产的踏板摩托车,在大江南北火的一塌糊涂!凭借这期间的打拼,李书福完成了原始积累!

风声水起时转行汽车

在李书福看来,铝镁材料及摩托车的规模都很难继续做大,他有更大的梦想,在当时的中国,基本都是合资汽车的市场,对于充满自主情怀的李书福毅然决定集中多有资源转型到汽车行业。

起步困难重重,冷水不断

李书福转型汽车的想法一经提出,几乎得到所有人的反对,在当时主要有以下几个难题:

(1)无人、无钱、无技术;

当时他一个亿的起步资金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2)大环境得不到政府支持。

当时是三大三小的汽车布局,三大即一汽二汽上汽,三小为北京、天津、广州生产基地,都是国企背景。

(3)家人及摩托车董事会的反对

毫无疑问,对于这些人,转型汽车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但最终李书福还是坚持做起来汽车,从此开始了汽车之路,而李书福坚持不懈的韧劲也体现到后来他的汽车开发之中。

夹缝生存,被嘲笑的造车人

造车从拆车开始,早期的吉利拆解了大量的奔驰、红旗、丰田等车型进行研究,试制的第一台“吉利一号”在台州马路上试车时还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然这台“纯手动打造的限量版”汽车问题很多,也只能当练手了。

经过一番尝试和市场分析后,李书福决定从经济型汽车开始,在那个夏利都要十几万的年代,打出了“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口号。

第一辆豪情的诞生

不夸张的说,吉利造车的过程每一步都有坎,从在临海以“造世界最豪华的摩托车”的名义租用政府用地,到由于没有生产资质而与停产的四川德阳监狱合资成立股份公司,再到生产基地的波折建立、由于量小而大量高价采购零部件,历经各种艰难终于把这个摊子勉强支撑起来。

就这样,在费劲周折后,第一台吉利豪情在1998年下线。

下线当天,李书福发出的700多张请柬中,这些官员名流们没有一个人到,原因是当时政府不允许民营企业造车,直到心急的李书福给浙江省副省长叶荣宝,在这位致力于发展浙江汽车工业的副省长到来之后,其他官员才闻风而来!

每次读到这段故事时,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一个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实干家,而一边是一群思想保守的官员,这里还是要向叶省长致个敬,中国需要这样的领导人。

当然,第一批100多台豪情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什么漏水漏灰的,李书福一怒之下用压路机把这批车都毁了,有点像当年的张瑞敏砸冰箱,而从此吉利更加投入研发和生产制造,于次年生产的2000多台豪情得到了市场的一定认可,并直接冲击了夏利,甚至造成夏利降价到3万元的情况。

不管怎样,李书福在造车的路上又迈出了一步!包括1999年在宁波诞生的美日,让吉利真正开始盈利,在此期间加速了吉利的发展。

汽车疯子

2000年后,李书福开始不断的宣传吉利品牌,有点像现在的自媒体人,曾经在某地方台和一群汽车大佬的座谈会中,备受冷落的李书福的一句“造汽车嘛,我看也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再加一个车壳吗?曾引起在场人的嘲笑,也让李书福“汽车疯子”的绰号流传至今,我不知道那些当年嘲笑李书福的人今天看到吉利的发展作何感想!

2001年11月,吉利终于获得了中国汽车企业生产名录,得知消息的那一夜,李书福和吉利的工人们在一起彻夜酒欢!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认可!

第一代产品

在此之后,吉利陆续推出了优利欧(江湖潜台词就是优于夏利和赛欧,名字充满喜感),以及后续的跑车美人豹(当然意义大于销售价值)。

2001-2005年,豪情、美日、优利欧构成了吉利的第一代产品

第二代产品

2005年吉利与韩国大宇联合开发了自由舰,一经推出,引起了很大反响,这款车也以皮实耐用而深入人心。

吉利引以为豪的1.8L CVVT发动机也在此期间开发完成,搭载在后面的远景上,直到现在畅销的新帝豪仍在使用改款后的这个发动机,可以说为吉利提供关键“动力”。

从2005-2009年,自由舰、金刚、远景实际形成了吉利的第二代产品。

第三代产品

其实吉利目前的第三代产品跨度比较大,在轿车市场中帝豪车型尤其EC7在吉利2010年之后的产品断代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左右,几乎支撑了吉利的大半边天,包括2016年后续基于此平台的GS/GL。

SUV市场中,因为当时GX7在火热的SUV市场中只能做到每月几千台的销量,实在差强人意,应该说直到博越上市后才算真正形成吉利在SUV的竞争力。对于16年上市远景SUV,应该是介于GX7和博越之间的水平。

B级车,EC8的销量惨淡曾让吉利在该细分领域底气不足,当然这也一直是自主品牌的软肋,直到博瑞的上市,中国最美B级车不但让吉利赢得了市场,更成为自主B级车的标杆。

所以如果要说吉利的第三代产品,代表性的就是帝豪EC7系列、博瑞、博越。

新产品序列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吉利基本会在第三代的基础上不断做出车型及技术的升级,不断扩展产品序列,包括给予帝豪平台打造的混动和纯电车型,未来比较期待的当然是吉利与沃尔沃联合打造的LYNK&CO系列车型,这将进一步提升吉利的产品级别。

战略布局,海外大手笔

吉利在经过起步积累后,李书福的战略眼光开始体现出来,如何快速发展是吉利要提前考虑的问题,而通过收购核心领域的汽车公司成为较为合适的方法。

从2006年入股到完成英国锰铜的收购,使吉利进入了英国这个传统出租车制造领域,虽然TX-4车型销量有限,但还是为吉利的海外收购奠定了基础并积累了经验

2009年完成对世界第二大自主研发生产的自动变速器厂DSI的收购,并开始进行吉利车型的自动变速器领域的开发、应用,虽然2016年吉利出售DSI大部分股份给宁波双林,但经过7年的深度开发,为吉利培养了大批自动变速器生产、设计、软件标定方面的人才,直到今日吉利在自动变速器领域的技术仍在自主品牌车企处于领先水平。

历经3年,于2010年3月完成对沃尔沃轿车的收购,此次收购对吉利的影响深远,自收购之后至今,吉利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模块研发、新车型开发、技术系统整合,并在沃尔沃之外成立CEVT-欧洲研发中心,为未来的吉利技术和产品的腾飞打下基础。

国内布局

在国内,目前吉利在全国已有十几个整车生产基地,另外有宁波的动力总成中心。

吉利的研究院于2010年从临海搬到了杭州,目前正在从杭州搬往宁波慈溪,关于这一点其实各有利弊,从临海搬到杭州时属于集体利好,因为第一到了省会,更容易吸纳人才,同时也利于员工更好的生活;目前的往慈溪搬家,实际上各有利弊,一方面宁波的汽车行业更加集中,而且吉利自己的帝豪、博越、1.8T的生产也在宁波,这样更利于提高研发与生产的整体性,另外一方面,吉利研究院在杭州已经积累了6年,这次变动对于研究院的员工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希望对吉利的研发体系和新车型进展不会有太大影响,并快速适应和开展在宁波的研发工作。

集聚英才

如果从1998年第一台豪情开始,吉利从零开始到收购豪华品牌沃尔沃,用了12年,短短12年进行了这么快的发展,一方面是李书福的胆识、战略、敏锐,另一方面也是靠其团队中将帅们!这里我们列举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人物。

杨健:元老级人物,从吉利创业开始即加入,在吉利的工厂建设、生产制造、各子单位管理运筹方面领导卓越,兢兢业业,在任吉利总裁期间为吉利做出巨大贡献!

赵福全:2006-2013年任吉利研究院院长,在任期间,第一:整理吉利的原有的研发力量(之前是各生产基地都有研发部门,但力量有限,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成立统一的研究院,并不断组建研发队伍。第二:打造完整研发体系,形成矩阵式的开发模式,为后续快速推出产品打下基础。第三:打造完整吉利产品体系,虽然还是面临了产品断代的问题,但将吉利的品牌形象推向了新的高度。第四:在收购DSI/沃尔沃等吉利的重大技术决策上发挥出色.

冯擎峰:2013-2016任吉利研究院院长,实际其在此之前历任吉利生产基地、销售公司等子单位一把手,属于全能型管理人才,对市场的理解也很深刻,在任期间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打造了博越、博瑞以及新帝豪车型的开发,同时大力推进了与沃尔沃的研发进展。目前任吉利集团首席技术官,负责吉利所有技术开发工作。

安聪慧:“市场的博弈者,年轻的总裁,一线产品经理”,对于吉利总裁安聪慧,这位充满工作激情的全能型管理者,将吉利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最大程度的拉近,作为吉利创业四君子之一,安聪慧始终推动着吉利的发展,曾经主导开发的帝豪车型,如今依旧是吉利的金牌车型。

尹大庆:2004年加入吉利至今,任职财务总监,外界对于尹大庆了解甚少,除了财务工作性质本身外,也与其低调的性格有关,但尹大庆对于吉利的贡献远非大家所知,从华晨仰融时代到加盟吉利,尹大庆参与了所有吉利重大的资本运作,每一个工厂建设、每一笔投资、海外收购、吉利的上市,这些都有尹大庆的运筹帷幄,相对于李书福这个狂热的创业者来说,必须要有尹大庆用他的专业和理性来为吉利的资本和血液保驾护航。尹大庆,保证吉利的“资金血液”流通,吉利的另一个“舵手”。

总结:

吉利是民营车企的代表,也是民企的代表,我们民企创业者的激情与坚持,也看到了它灵活和快速反应,这些值得我们的国企学习和思考

吉利创业30年,其快速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对于汽车这个高技术高资本的行业,和外资车企相对,任何一家自主车企都是后来者,都是追赶者,自主品牌要时刻保持谦逊和危机之心,不断的积累,让自己变得更厚重,更强大

在车型开发和产品定为上吉利曾经走过弯路,如SUV路线等,还好调整及时,重新抢占了市场。在汽车行业中,一款新车的推出都需要3-5年的时间,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和力量,那么从战略上规划好产品矩阵对于未来的市场竞争和细分领域布局至关重要,这方面吉利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相信未来会从容应对

2015-2016年度,吉利在人才领域挖掘可谓行业瞩目,这一方面体现出吉利对于人才的重视,一方面也体现出吉利对于未来车型研发质量的重视和追求。当然整合内外部人才,发挥最大作用,是任何一家企业都要面对的课题,包括如何让对沃尔沃的人力投资尽快收到成效。

技术能力:目前吉利的研发主要是吉利整车研究院、动力总成研究院、欧洲研发中心,研发可谓兵多将广,下一步关键是整合好这些资源;在生产制造方面,吉利生产基地今年升级很快,慈溪基地(帝豪)、春晓基地(博瑞)、宝鸡基地(博越)、路桥基地(L品牌)等一批先进的生产基地,让我们对吉利的产品水平更加期待!

http://danbin.blogchina.com/775903776.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