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可显著提升儿童数学、阅读和写作成绩

 高占国 2017-02-27
哲学可显著提升儿童数学、阅读和写作成绩


经常听到各位父母说“必须”让孩子学啥学啥,但哲学显然还不在许多中国父母的考虑范围之内——哲学是什么鬼?这真不是文艺青年们或者网红吃饱了玩儿的脑力游戏?我们大人也没太搞懂,那小孩子能学得懂吗? 小孩子该怎样学习哲学,哲学又是怎样提升他们的学术能力的?以下便和各位分享下英国的研究成果。

学习哲学有助于提升英数成绩
  
2015年,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找了英格兰一群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准确的说是48所学校的3000多个学生)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跟医学上证明药物疗效所用的试验类似)。也就是把这批小孩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2个学校)和对照组(26个学校),试验组的小孩在试验开始时就马上开始上哲学课,对照组的小孩则在一年之后才开始学,试验组中的部分孩子(主要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得到免费午餐。试验为期一年,在试验结束后对比“治疗效果”。

试验组的“小白鼠”每周上一堂哲学课,每堂40分钟。所用教程是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1970年代开始开发的P4C(Philosophy for Children,儿童哲学,更多内容可参见 www.P4C.com)。这个教程已经被60个国家的许多学校广泛采用。



李普曼教授发现许多大学生空有改变世界的热情,却头脑僵化、缺乏思考技巧,不懂得如何作出独立的判断以及进行有效论证。而要从大学再来训练思考,已经太晚,所以决定从娃娃抓起。



这个教程主要用以帮助儿童进行有逻辑的自我思考 、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观点并进行论证、以及学习听取他人的观点与看法。在课上,老师并不教孩子读柏拉图或康德的著作,而是先和他们一起读故事、诗歌或者看影片,然后鼓励他们使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对话的方式、就资料中涉及的哲学问题(如真实丶正义丶友谊丶知识等概念)进行讨论。 老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们注意论证的质量。

一年之后,你猜,结果如何?

结果是试验组小孩的数学和读写能力都有大幅提高,相当于比对照组的小孩多学了2个月。而那些得到免费午餐的小孩则展现出更显著的进步:数学提升了3个月的量、阅读4个月、写作2个月,自信心和倾听他人说话的能力也都有所增强。而两年之后呢?试验组的小孩仍然胜出——在停“药”一年多之后,“疗效”仍然显著。

而根据官方数据,哲学专业的大学生的成绩比其他系的要高(成绩最悲催的是“计算机科学”和“电气工程”两个专业),而在GMAT、LSAT甚至MCAT(商学院、法学院及医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哲学专业学生的表现也相当突出,均排在前三名。



学习哲学让孩子更善于思考 
 
杜伦大学发起试验的研究人员认为哲学的“疗效”来自于“它给了孩子们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这使得孩子们在思考的时候更有逻辑,也更懂得融会贯通。”

哲学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阐明问题(解释清楚某个概念、及其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为一个说法作出辩护(用各种手段来论证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哲学让孩子学会如何找到问题并形成问题,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普遍怀疑精神,也给了他们寻找答案的方法。

勒内·笛卡尔:“由于很久以来我就感觉到我自从幼年时期起就把一大堆错误的见解当做真实的接受了过来,而从那时以后我根据一些非常靠不住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东西都不能不是十分可疑、十分不可靠的,因此我认为,如果我想要在科学上建立起某种坚定可靠、经久不变的东西的话,我就非在我有生之日认真地把我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不可。”

通过学习哲学,孩子们能:

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更真实地评价自己的想法
更自信地作出独立的判断及自我纠正
更开明、公正地接受各种观点
更理性、会通过说理来解决争论

学习哲学加深孩子对人生的认识
 
亚历克斯·波尼亚科夫 :当别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哲学专业时,我就用这个奇怪的说法回答他们。我说,因为我想成为一个专业的人(professional human being)。

早在400多年前,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标志性哲学家米歇尔·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就强调过儿童学习哲学的重要性。除了能提升思维能力,蒙田认为“哲学教会了我们如何生活”——哲学其实就是厘清和分析各种人生切要问题(如存在、价值、认知、公平等)所涉及的概念和争论。孩子对这些问题感到好奇,且他们往往能提出非常有哲学意义的说法。从多个角度、用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孩子讨论这些问题(例如公平的可能性、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知识的局限性等等),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米歇尔·德·蒙田:不要等一个人的生命消失殆尽时,才开始教他如何生活……既然孩子们跟我们一样需要学习哲学,那我们为什么不教他们呢?

孩子们是天生的哲学家 
 
其实小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会用苏格拉底的方式思考,刨根问底、探本溯源。对于他们好奇的事情,他们一定会发问;而当成人回答了他们的一个问题之后,他们会就那个答案提出更多的问题。

苏格拉底:“要茶吗?” 友人:“要。”

苏格拉底:“茶是什么?” 友人:“你那茶壶里装的玩意儿。”

苏格拉底:“你又怎么知道茶就在茶壶里呢?”

(友谊的巨轮说翻就翻)

友人:“苏格拉底!要你倒个茶就这么难吗?!”

遗憾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的思辨能力就逐渐消失了。如同李普曼教授所观察到的,许多大学生的思想已经僵化。大概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孩子们更擅长于回答问题(如解数学题),而不太会提出问题、并通过搜寻答案对一个话题或事物进行深入研究。

许多中国学生似乎没有什么好奇心,他们没有欲望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进而得到更多的信息。又或者说,他们因为不懂得思考的方法,在信息的海洋中完全找不到方向。本人在指导高中生们写大学补充文书中“你为什么选我们学校”这种需要研究的题目时,就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

Ivy Labs 的升学导师们在指导学生做头脑风暴、发掘申请文书素材时,也会和学生们介绍“苏格拉底提问法”。我们希望通过一定的训练,学生能学会如何进行自我思考,通过自问自答获取所需的素材 。

儿童该如何学习哲学 
 
大学生学哲学是透过历史的哲学系统去学和哲学相关的知识,而儿童学哲学则注重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李普曼教授经常强调说孩子是在“做”哲学(doing philosophy),也就是在学过一些哲学方法之后要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应用、思考、探究。

李普曼认为,学习哲学从好奇(wonder)开始,直至理解(understanding)、甚至获得智慧(wisdom)。在这个过程当中,“对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对话”,讨论者才更能看清自己的假设、推理和结论是否站得住脚。成人和孩子从哲学的角度探讨问题的时候,应该不断地向孩子发问、挑战并评价他们的想法,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他们的想法有时候说不通,而有时候可以。

来源:美国常春藤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