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让叛逆的孩子毁了你的人生

 富书 2020-06-19

作者:魏然(爸妈内参主笔)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孩子的无情和无能?

你的现在,影射了孩子的未来 

慈母多败儿?

曾经有家长来找我,说:“你说人家孩子怎么就没这么气人呢?我怎么这么倒霉摊上这样一个倒霉孩子?就是不听我的,我怎么说,他(她)就对着干?他才十岁,就指着我鼻子,骂我,还让我们滚……这哪里是儿子,简直就是冤家仇人?”

然后历数孩子的各种不良行为:经常发脾气、容易生气,公然拒绝按要求做、提出无理要求,故意惹人厌烦,对别人的无意的一句话也会怀恨在心、恶意十足……

我们经常把孩子的叛逆归结于青春期,其实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调查指出,叛逆的行为并不仅仅因为青春期身体的发展而存在,在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可能出现叛逆的现象。

没有任何数据表明,某一种家庭(例如单亲或者婚姻不稳定的家庭)更容易出现叛逆的孩子。叛逆的孩子在各种经济水平的家庭、各种文化程度的家庭中都会存在。即使是大学教授的儿子,也可能在青春期存在极度的叛逆情绪和行为。

叛逆的孩子常常会让父母觉得生活更加艰难,工作的不容易,再加上回家之后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无法中指局面,甚至会对生活失去了原来的热情。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不是教育专家,教不好孩子就送给别人去管;于是选择眼不见为净,把希望寄托在家里其他孩子身上,于是就采取了送寄宿学校的方式“冷处理”。

还有的家长承认,在孩子成长的最初时间,自己没有时间陪伴,所以让孩子脾气乖戾,自己有很大责任;但是已经如此,自己真的无能为力,只能任其发展。

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

曾经有一个孩子,旷课逃学打架,不遵守学校规定,在不止一次留级之后,家长只能把他送到南方的某个军事化管理的寄宿学校。后来,那个去寄宿学校的孩子读了不到一年,回来上了一个技校,学了一门手艺。

听别的学生说,同学聚会的时候,那个孩子慷慨又和气,对每个人都彬彬有礼,只是在接父母电话特别不耐烦,看来和父母的关系一直没有缓解。

在我从教的十几年中,看到把孩子送到别的地方集中教育管理的行为,不止一次被家长使用,但是实际结果并不乐观。

经常是孩子与家长本来就在沟通交流环节不畅通,地域的影响又更加剧了这份隔膜。即使孩子长大“懂事”以后,与父母心灵沟通之门也再难以打开;甚至有些孩子会认为,自己被父母放弃,心怀怨怼。

如果你有一个让自己和家人头疼不已的孩子,作为家长,你必须明白,帮助你的孩子度过叛逆的时期、走上正常的人生轨迹,是你不能推卸的责任。

在这条路上,你并不孤独,很多家长也曾经面对过这样的问题。科学的合理的解决方法,可以求助于专业的书籍和工作人员。但是勇敢的尝试、耐心的坚持、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是作为父母应尽的义务。

心理学家指出,叛逆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情商缺失。情商包括自我认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发能力、理解他人情感能力和处理他人关系的能力。

那么,遇到问题急躁焦虑,不知如何处理表达;不能集中精力用于专一的目标,所以容易分神多动;可能会误会别人的意见,采取不当的对策,和别发生不必要的矛盾。

简单地说,叛逆的孩子就缺乏理解和表达情感与愿望的能力,总是抱有不切实际的愿望。那么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更融洽地和他人、环境相处,就是家长的任务。

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叛逆的孩子”,应该算是塞林格笔下《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如果想了解一个异常叛逆、游走于社会边缘的十几岁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意识,那就一定要读这一本书。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

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一段是《麦》中最经典的一段,有人说它最大的功劳就是贡献了“守望”这个词语,并用“麦田里的守望者”比喻老师的工作。

笔者认为,这是对这本书的误读。叛逆的主人公希望做一个“守望者”,在悬崖边防止孩子掉落,这其实是自己生活迷茫与担忧的体现。

那些孩子在麦田里奔跑,没有原因、没有目的、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只是狂奔,这就是主人公自己迷茫的生活状态。

把靠近悬崖的孩子捉住,这个“工作”就是对自己的担忧。看不到前途与方向,但是非常害怕一个不小心就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就是这个叛逆少年的心理状态。

“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叛逆少年的内心,如此软弱,如此渴望被理解。哪怕一点点善意的目光,都让他感激。难以接近的坚硬“外壳”,用尽力气抗拒着身边的一切,与亲人、与他人、与环境为敌。这种生活状态下,这个叛逆的孩子无比的脆弱与无助。当我们明白了“叛逆孩子”软弱的内心世界,就帮助我们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叛逆的孩子成熟起来呢?

第一, 照顾好你自己,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和家庭。

和睦的家庭,稳定幸福的婚姻,对减少孩子的叛逆行为有隐性的好处。

在年幼的孩子心中,只有“好”与“坏”的分别,还不能懂得大人之间的纠纷。孩子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的想法,是不是我不好,让爸爸妈妈吵架;是不是他们不想要我、不爱我了。

在家庭中,无论是父母哪一位对另一位发起“战争”,孩子都会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如果让孩子觉得需要在父母中间选择站在谁一边,无疑是十分痛苦的。

再大一点,孩子的情感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用叛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对家长的不满。这些都会成为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

如果家长一个人养育孩子,那么一定要对孩子讲明,爸爸妈妈都爱孩子,成人的原因与孩子没有关系;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左右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因为埋下仇恨的种子,收获的绝对不是快乐与幸福。

不要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允许自己保有兴趣爱好和生活空间。偶尔可以和伴侣过一个“二人世界”。

因为幸福与快乐的气氛是有感染力的,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让自己在帮助孩子的时候,不被坏情绪打垮。

学会一两种给自己减压的方法,比如瑜伽中的放松,在自己要大发雷霆的时候让自己冷静下来。

在头脑中回忆孩子非常可爱的形象,这些良好的心理暗示,都会对与孩子建立良性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建立全新的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都是传统的处理问题思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同样适用。

不要等孩子让你头疼的时候,再想办法。做一个开明的父母,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话,理解孩子的感受。

有的家长在孩子一开口的时候,就准备好了教育的内容。“你说你没有听到要求,人家的孩子怎么就知道呢?”“你觉得自己累了,妈妈以前学到更晚,还没有自己的桌子……”

这些家长常见的说辞会关闭孩子与你的沟通之门,那么你无形中自己就站到了孩子的对立面。“妈妈根本不懂我,反正说了也没用”,孩子一旦这样想,叛逆的情绪就可能随之产生。

在给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问一问自己,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什么?你的要求是不是为了让孩子“听你的”,树立你在家的绝对权威?

当你说“是”而孩子一定要说“不”的时候,你可能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到一个智力水平来争夺权力了。那么,绝对权威让孩子一时服从于你,却不能给予你敬佩和认同。

孩子暂时服从你的要求,并非你“控制”了局面;下一次的争执可能会更大,孩子可能会有更激烈的反弹。

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在制定规定的时候,让孩子参与。孩子感受到自己被认同和接受,就可能有更多的合作行为。

在孩子不合作的时候,提高声音分贝的方法不但不起作用,还会适得其反。走到孩子身边,和孩子有一定的目光接触,温和、坚定、简洁地提出你的要求。

具体的方法,很多非常专业又通俗易懂的书籍,会更你提供更多的策略,比如《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正面管教A-Z》《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等等。

最后一点尤为重要,你的任何尝试和努力,都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不要期望任何转变一蹴而就,做一个自信坚定的家长。

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当你发现孩子的行为有所进步的时候,一定不要吝惜表扬的力量。任何合作和主动的行为,都是值得称赞的。

“你今天没有和弟弟抢东西,我真为你骄傲。”“你看,你的作业本今天比昨天工整了很多,真不错。”来自父母的真诚而具体的夸奖,会让孩子有认同感。

也不要忘记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鼓励。“今天我没有对孩子发脾气,我平静地告诉他这样做不行,这是我的进步。”积极的自我对话,能够让自己更有信心坚持和尝试。

相信自己,没有人能够替代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位置,没有人能比你能给你的孩子更好的帮助,没有人生来就是完美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是终身的任务与目标。

作者简介:魏然,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签约作者,教育工作者,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坚持文字与美食,都是美好生活的载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