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 世界生态系统类型的标本馆

 廿氏春秋 2017-02-27

  文/杨宇明图/肖林、肖诗白、郗旺

  

  

  支持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西南林业大学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互依存、协同进化,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生态安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同时在维护下游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属金沙江(长江)、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独龙江(伊洛瓦底江)四条亚洲著名大江的上游地区,众多的高原湖泊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生态功能;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游293万平方公里流域地区和国家的生态安全,影响着下游各国约5亿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活动。该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对于缓解和调节中下游的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位官员在一张卫星遥感地图上惊奇地发现:在东经98度到100度30分,和北纬25度30分到29度之间的地区并列着三条近乎垂直由北向南奔腾而下的大河,它在地球表面塑造了两大奇观:一是在北半球,大多数的山脉都是东西走向,而在这里却是纵向岭谷的横断山脉;二是绝无在这么小的区域内三条大河垂直并列纵向流淌,三江之间最窄处仅相距72公里,而成为世界地理上的仅有奇观,这不仅仅是可从高空看到的一处地理奇观,更意味着由此产生的地球上独特的生物地理效应,和对人类历史文化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这个奇观就是位于云南西北部横断山纵谷之中的“三江并流”地区。在东西150公里内排列着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哈巴雪山4条山脉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条大江,形成了横断山脉的主体。在“三江并流”地区,从南到北的水平地带和从谷地到山峰的垂直地带,集中了北半球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到寒带的多种气候类型和生物地理群落;汇集了急涧险滩、山地森林、灌丛草甸、高山湖泊、冰川泉华、丹霞奇观等多种景观,相当于从海南一直穿越中国大地直到黑龙江北部的严寒地区。可以说沿峡谷走上一趟,相当于游历了半个微缩的地球。


“三江并流” 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和植被分布图。(来源:世界遗产网)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地区兼容并蓄,吸纳了三大自然地理区域多样的地理生物区系成分,生物物种在此高度富集,不同生物地理区系成分交错分布,汇聚成一个世界级的生物基因库。加上地貌构架、复杂的气候类型与纵横交错的河网水系,使该区发育形成了在北半球除沙漠和海洋以外的各类生态系统类型,堪称世界生态系统类型的标本馆,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地区生态景观类型和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是全球关注的重要保护区域。这里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东喜马拉雅地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国原生生态系统保留最完好、全球温带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是中国三大特有物种起源和分化的中心之一。中国政府把该地区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优先重点保护17个“关键地区”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其列为全球25个优先重点保护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国际鸟类生物学组织等国际机构的研究均认为“三江并流”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位十分突出。

  


  翁水村水源源头,美丽山谷溪流中的无斑山溪鲵。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面积17000平方公里,仅占中国国土面积的0.6%,却拥有中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25%以上的动物种类。区内分布有高等植物7000多种,占云南总数的43.8%,其中5079种为中国特有,横断山区特有种2988,“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特有种910种。这里还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拥有8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包括230多种哺乳类,440多种鸟类,60多种爬行类和50多种两栖类,占云南总数的50%以上,约占中国的1/4—1/3,其中有77种属国家级保护动物,53种被列入IUCN红皮书。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最为珍稀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主要分布于此。在800多种脊椎动物中,有200种属于喜马拉雅山地区—横断山区特有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遗传基因价值。“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还因其独特的地理构造,为不少古老动植物提供了最后的栖息地,成为众多古老孑遗物种的分布中心,仅高黎贡山和怒江峡谷目前已发现、已记载的种子植物即有210科1086属,4303种,其中野生种类为4200种。其丰富程度超过了热带西双版纳的4000种,为西藏全境5296种的81.25%;超过了整个华北地区3925种,其物种丰富度R为 3.88,为中国各地区之首。

  


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岩羊。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物种特有现象突出,是中国三大特有物种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南北纵横的河流与山脉,成为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生物地理界动植物交汇点过渡的重要通道,不同生物地理起源的物种在这里汇集,成为世界物种分化中心和许多重要类群起源中心,尤其是世界“新特有物种”类群的分化演替中心。“三江并流”地区集中拥有全球仅见于本区的新特有类型、特有物种比例高达40%以上。区内分布的7000种高等植物中,有中国特有种5079种,横断山区特有种2988种,“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地区特有种910多种。其特有植物中,中国特有属72个,占中国特有属的28%;“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地区特有属12个。这些新分化的特有物种不仅是世界生物多样性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经济利用价值。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有10个植被型,100个以上的群系,包括亚热带、温带、高山寒温带、寒带以及干热河谷和高原湖泊湿地等水生植被类型。其中有许多是本区特有的植被类型。是当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复杂性的基础。主要森林类型就超过20个,从河谷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山地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暖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到山峰地带的寒温针叶林、山顶苔藓矮林和寒温性灌丛等,山地森林垂直带发育十分完整,占到云南主要森林类型的2/3,是发展林业产业重要的资源基础。该地区还保留着地球上分布纬度最低的寒温性针叶林和古地中海残余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其中在北半球只出现在北纬45°至北极圈的落叶松林神奇般的在白马雪山和高黎贡山北纬27度到29度以特有种-怒江落叶松,形成大大面积的天然落叶松林,被世界林业专家称之为云南森林的奇迹。


胡兀鹫, 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 低危(LC)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山地森林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发育了从亚热带河谷到寒温带高山垂直高差超过四千米各种森林、灌丛、亚高山草甸、高山流石滩和冰川雪山景观等景观类型,云南共有50个以上的陆地生物地理景观类型,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有40个以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还是我国高原湖泊河流与沼泽湿地景观分布最为集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我国高原湿地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湿地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吸引人们的景观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优势和特色之一。这里集中了全省六大水系的四个水系:长江水系、澜沧江水系、怒江水系、伊洛瓦底江水系,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是我国河流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种类丰富和区系成分十分复杂,特有类群分布集中,并占到流域总数的1/3以上。云南4个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本区就有3个,占我国9个高原国际重要湿地的1/3。目前该区大多数湿地类型尚未受到大的破坏或严重的人为影响,在这一地区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无论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上都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是全省湿地保护意义最为重要的区域。

  


白唇鹿,鼻端两侧、下唇记下颌白色,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使“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形成了携带丰富而多样化特有基因资源的新特有动植物类群。这些独特的遗传多样性,是世界生物遗传基因多样性极为丰富、多样性最为突出的地区。其中有很多人类栽培利用植物的野生类型或近缘物种,其所携带的遗传基因对于改良人工品种有人类无法解决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目前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并且很多物种处于其分布范围的边缘,保护价值十分突出,开发利用前景不可估量。

  

  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不仅具有满足人类物质、精神生活的直接使用价值,还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沙漠化、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改善生活环境等重要生态功能的间接使用价值。尤为重要的是,生物多样性还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或选择价值,能为未来的人类提供多方面的选择,从而有能力应付将来生态和社会经济中有可能发生的不可预料的事件。从长远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最大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适应全球环境变化的各种机会。因此,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谁就拥有未来发展更多的选择权。200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也以“适应变化世界的生命保障” 的主题,表明了生物多样性除了为世界上所有的生命提供生活必需品外,在保护生命、减轻变化的世界所带来的压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黑颈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背鸫 ,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 月1 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巨大的基因库,包含了大量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物种和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开发潜力。目前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物种资源的科学价值的调查研究远比对经济价值的研究深入,迄今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7000多种植物,所知被利用的仅有数百种。我们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植物资源的经济价值的认识还非常表面和肤浅,远谈不上研究和开发利用,90%以上的植物种类还有待研究和确认其利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许多今天还认为没有用的物种明天就可能变成无价之宝,特别是未发现的天然药物资源更有着不可估量的开发潜力。应当尽可能避免真正在认识一个物种价值之前,就因种种忽视与粗暴开发而导致其消失。

  

  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保护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生命资源的汇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工业原料(纤维、木材、橡胶、造纸、天然淀粉、油脂等生物产品);医药来源(目前以动植物为主的传统医药仍是80%地球人口维持基本健康的基础)等,创造大量直接经济价值;而且还为人类提供了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机会,在单个作物和牲畜种内发现的遗传多样性,既为其与害虫、疾病斗争注入了活力,也为生物育种学家们提供了改良和培育新品种的机会。袁隆平院士在海南湿地发现的一株野生水稻雄性不育系就为后来培植高产水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解决我国乃至全球粮食问题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资源,特别是高山花卉和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据研究统计,云南观赏植物的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横断山脉的各大高山,海拔多在两千五百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日照充足、紫外辐射强烈、气候冷凉等自然特点,花型奇特,色彩丰富,被誉为世界野生观赏植物的“空中花园”。“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生观赏花卉多达2200余种,是许多世界著名花卉的分布中心。“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还拥有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草药2000多种,拥有大量以栽培作物的野生近缘种为代表的基因种质资源,拥有大量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可供开发利用的野生资源植物相当丰富,用途十分的多样化。有着极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和巨大的商业前景。

  


滇金丝猴,1977 年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继大熊猫后,滇金丝猴被列为第二国宝。

  

  

  从自然地理背景、生物多样性特征来看,“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高度的特殊性和唯一性,是科学研究的宝贵对象和模板。特殊的自然地理、独特的地质历史、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组合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是重要的模式标本产地,在科学研究和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据《自然》杂志统计,全球生物多样性每年产生的价值约在3万亿美元左右,而整体的生态系统每年经济效益则高达33万亿美元。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货币价值的估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对GDP的年贡献额在2570~4210亿美元之间。我们目前尚缺乏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全面评估——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评估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以利摸清家底,促进其未来的保护与发展。

  

  


  云南花王——滇杜鹃。“三江并流”地区集中拥有全球仅见于本区的新特有类型、特有物种比例高达40% 以上。区内分布的7000 种高等植物。

  

  

  同时,自然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类型和方向;生物资源的存在和利用决定文化形成的内涵。“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多元性源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生物多样性是当地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了生物多样性的物质基础,再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文化也会随着物质基础的消失而消失。由于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是相互依存协同进化发展的同一整体,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保护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传统知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传统文化也就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也就保护了传统文化。“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便于保护其伦理价值,特别是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紧密结合,其保护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作为倍受关注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几大国际河流的上游,其在政治上和外交上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