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英辈出的三国,刘备为何看中目不识丁的他?

 小说阅读君 2017-02-27

乱世出英雄是自古以来的定律。竞争激烈的三国乱世,也同样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社会精英。曹魏、蜀汉、孙吴三国的统帅,刘备、曹操和孙权,各个都是笼络人心的绝顶高手,不断地招揽、挖掘人才,将众多将才良士纳入麾下。

 
 

但在这群精英将才之中,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蜀国的将军王平。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三国时代蜀汉后期的大将,深受诸葛亮的器重。更曾担任蜀汉王牌军队无当飞军的统帅,多次随诸葛亮北伐,屡立战功。

王平这人几乎目不识丁,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老粗。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说,(王平)“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王平的起步也很低,他一开始是在曹操手下担任代理校尉,随着曹操南征北战无数,却始终没什么战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无比平庸的人,却在脱离曹魏阵营后,迅速获得刘备的赏识,加入了蜀汉阵营,最终被拜为大将。在马谡失街亭一战中,王平力谏马谡,表现出极为冷静周全的将才,更是受到了诸葛亮的重视。

一个原本平庸无名的小子,就这样成为了蜀汉的中坚人物,平步青云。按理说,这样普通得过分的人,一没有关系,二没有跻身精英阶层的资格,仅凭一点点资历,怎么会混得如此如鱼得水?

 
 

这背后的故事必定不简单。研究三国多年的悬疑作家何慕,考证多年之后,在小说《三国谍影》中给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王平之前在曹魏阵营中看似平庸无奇,实则是蜀汉的高级谍报人员——也就是说,王平一开始,就是蜀汉派到曹魏的卧底!

何慕的这种推测,是基于历史考据之上的,有一定的可信度。

其一,之前说了,在精英辈出的三国乱世,如果王平当真平庸无奇的话,是绝无可能出人头地的。表面上的平庸,恰好成为了卧底的最好掩护,能打个对方一个出其不意;

其二,王平倒戈蜀汉后,以难以置信的速度立即受到了超乎规格的礼遇。刘备、诸葛亮为何会对这样的平庸武夫表现出如此惜才的一面?这背后必定有极深的渊源;

其三,王平一入蜀汉,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和之前在曹魏当杂兵小将时表现得完全不同,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先前的那些平庸的表现,都是装出来的。

虽然《三国演义》没有太多涉及三国时期的谍战,但史料中确实提到,三国时期已经发展出了成熟的谍报机关,如曹魏的“校事”。因此,有足够的理由怀疑,王平在蜀汉的真实价值,绝不仅仅在于他的将兵能力,他在曹魏潜伏多年的间谍经历,才是刘备、诸葛亮更为看中的。何慕所著《三国谍影》中,详细解读了王平作为蜀汉卧底,奋勇击杀徐晃的情节,为还原一个谍报暗战的三国,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此外,小说《三国谍影》还着重演绎了在魏蜀吴的每一个角落潜伏着的各色间谍,他们或听命于曹丕、司马懿主持的“进奏曹”,或效忠于刘备、诸葛亮主管的“军议司”,或正在为孙权的“解烦营”舍命奔走;他们身份隐秘,来去无踪,却左右着三国大小战役的局势,成为冷兵器时代最可怕的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