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焦虑症患者的自白 | 完全极客养成指南

 小蓝2266 2017-02-27

「完全极客养成指南」是极客公园的一个「保留节目」。
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编辑们会在这个栏目里,与大家分享一些不一定与科技和互联网相关的、私下感兴趣的内容。

 极客公园微信号:geekpark

 完全极客养成指南

最近跟一个朋友聊起了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人为什么活的痛苦?」

我们的结论是:

「对生活中不确定性的习惯性焦虑;想证明自己,即向外寻找答案;苛求努力之后的结果。」

一定还有很多别的答案。但今天我就想写写「焦虑」这件如影随形的小事,它有时候小到让你无法察觉,但又在影响着你的许多决定。是的,我总是处在焦虑当中,难以自拔。

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仅仅是一件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就可以让我焦虑。比如,这样一篇「极客养成指南」就会让我焦虑。并不是文章有多难写,只是因为我知道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会发生一次,那么我就会一直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在心里惦记着、准备着。它就像一个定好时的闹钟一样,而我必须要在闹钟响之前的一刻精准无误地把它按掉。

我在网上找书,然后看到了罗伯特·L·莱希的这本《我焦虑得头发都掉了》。罗伯特是一位知名的认知心理学家,而所谓认知心理学,则是与行为心理学相反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研究那些无法被直接观察到的内部机制和过程,这让我觉得神秘而有意思。

当然,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因为焦虑而不停地思考时,我真的会在洗澡的时候掉更多头发。

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焦虑症患者?

我们生活在一个焦虑的时代。美国焦虑症患者的比例在 18% 左右,是抑郁症患者的两倍。而不少非官方数据显示,美国有数百万带有焦虑症状的人——不管他们是否被确诊患有「焦虑症」,都曾向医生咨询过各式各样与焦虑有关的问题。想知道自己有焦虑症吗?罗伯特干脆给了我们 6 种常见焦虑症的表现,有其中任何一种表现,都可以被视作焦虑症:

特定对象恐惧症

对特定事物或情况感到恐惧,比如飞机、电梯、深水、某种动物等。你的潜意识里认为这些事物本身就是不安全的。据统计,约有 12% 的人患有特定对象恐惧症。想来,我是没有这种症状的,除了很害怕各种虫子之外。

恐惧症

这是一种受到恐惧刺激时在心理或生理上出现的恐惧反应,比如心悸、呼吸急促、眩晕、出汗、颤抖等,都可以被视作将要崩溃、失控的前兆。这往往会引发一系列逃避症状,严重则会限制人的活动意愿。约有 3% 的人患有恐惧症,而且常常伴发抑郁。想来,我也是没有这种症状的。

强迫症

脑子里反复出现让你感到困扰的想法和画面,也会强迫自己实施某些行为。大约 3% 的人患有此症,这种焦虑通常也容易导致抑郁。

好的,我终于中招了。从程度来看,应该轻微的强迫症。像「反复确认有没有锁门」、「反复洗手」这样典型的表现,我是没有的。但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强迫症状,比如,我对收纳整理就有着一种奇怪的执着,会希望桌子、抽屉、衣柜、书柜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摆放的整整齐齐;或者,在出差或者旅行前反复的检查自己的行李。咦,好像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罗伯特告诉我们:其实还有一些表现也是强迫症,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比如:在完成任务时希望自己能够做得完美、持续需要向他人寻求肯定来获得自信等。

广泛性焦虑症

表现为对各种事情感到广泛而持久的焦虑。患者总是想象各种可能出现的消极结果,以及该如何应对。这种症状通常会导致一些生理性的反应,比如失眠、肌肉紧张、肠胃问题等。大约 9% 的人有此症状。

耶,终于找到跟自己最吻合的症状了!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能让我焦虑了。比如,接不通电话时会不断的猜想对方是不是出事了,重要的文档一定要备份在好几个地方才放心,第二天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时会反复查看地图,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会担心明天的工作无法完成......

当无法达到别人的预期时,我会焦虑;当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时,我可能会更焦虑。这让我总是处在挫败的情绪当中。

除了挫败,还有如影随形的本能性消极。在做一件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之前,总是习惯性地把所有困难全部摆在自己面前,并做好最坏的打算。

罗伯特将这种焦虑心理归结为「早在远古时期的人对生存的本能性反应」。为了躲避来自大自然的危险,为了确保物资供给生存下来,我们的祖先不可避免地需要事事提前计划。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总是倾向于过度思考。他们总是在思考将要发生的事情,试图预测哪里可能出错、哪里存在威胁。

社交焦虑症

害怕被他人评论,尤其是在社交场合。在公共场合结交新朋友也会感到局促,对社交会过度担心,甚至孤僻不群。约有 14% 的人属于这个类型。

在罗伯特看来,有社交焦虑表现的人,通常都是不自信的,而这种症状的核心就是害怕被他人负面评价。这种恐惧,使得任何社会交往都充满了焦虑:在公众面前讲话、外出聚餐、与异性交往、向他人提出要求等,在任何一个场景里,都会担心自己说错话、被人批评。

社交焦虑症患者更可能来自那些压制内部矛盾的家庭,比如家庭中气氛很紧张,但没人被鼓励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这种症状与父母、尤其是母亲有很大的关联,他们往往更挑剔和更有控制欲,对孩子给予的支持却很少。通常,自身有社交焦虑的父母也不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或者步入外面的世界。这几乎就等同于一种羞怯训练,而它的影响可以持续一生。

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我确实有社交焦虑症。但职业的需要,我又不得不不停地认识陌生人,跟他们交流,出入各种大小活动、聚会。而就我所知,不少记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症。而且很多看起来整日社交或者能 hold 住各种重要场合的人,其实都有社交焦虑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在经历过某种威胁或者伤害后出现的过度恐惧,患者通常会噩梦,或者幻觉重现中再度体验创伤,并会极力逃避各种可能引发回忆的情形。他们也会表现的易怒、紧张、反感、恐惧,甚至感到抑郁和绝望。约有 14% 的人受此折磨。

所谓创伤,不一定是巨大的创伤,比如车祸、火灾、强奸、暴力等,它也可能是生活中一件小事,比如没有做错什么事却被父母狠狠教训,而这样的事如果反复发生,也会形成一种创伤记忆。对于我来说,这样的事情给我带来的影响就是会极力避免生活中一切可能与别人起冲突、争吵的事情发生,想要维持和平的相处方式。

原来焦虑是这样一个东西

马东在一次采访中说:「焦虑是人生常态。对于我来说,没有不焦虑的时候,所以也没有最焦虑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焦虑。我们今天总羡慕古人的田园生活,难道他们就不焦虑吗?」

「我觉得古籍里只要记载下来的,满纸都是焦虑。」

原来,《奇葩说》里一边吃着「粑粑瓜子」一边做着段子手的污力大魔王,也需要应对无时无刻的焦虑。接受「焦虑是一种常态」,或许对我们真的会有帮助。

确实,焦虑的情绪源一直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中。当我们认识到焦虑覆盖的范围有多广、多普遍之后,或许就可以坦然接受这种情绪。

罗伯特告诉我们:

「焦虑并非毫无理由的从我们的脑袋中跳出来,也不是我们犯的某种错误或某些性格缺陷所致,它也并非产生于我们懵懂的童年。当我们莫名其妙感到焦虑和恐惧时,我们不过是按照从上百万年前流传下来的模式在运行。这样的模式帮助我们的祖先躲过无数的危险、生存下来,但在今天,这套模式对我们的生存和安全已经没有太多用处。」

那么,我们头脑中的这套规则到底是怎样的?

  • 检测危险,以便于消除或躲避它。如果你害怕蜘蛛,就会迅速发现,甚至想象它的存在;如果你害怕被他人拒绝,就会很容易注意到别人在皱眉,或者将模棱两可的表情理解为存在敌意;如果你严重焦虑,就会对这个世界保持持续的警惕。

  • 将危险灾难化。其实就是放大我们对危险的感受,好像没有什么事是小事,一切危险或者潜在的危险都可能引发一个灾难性的结果。

  • 控制局势。试图通过控制周围的事情来控制自己的焦虑。就好像,如果你担心自己没有锁门,就会返回去检查是否真的是这样。

  • 规避危险,为了避免或是逃避焦虑。这是相对于第三步而言的,在选择控制之外,我们还可能选择逃避。比如,如果你担心在聚会上遇到某个人,可能干脆就不去聚会了。总之,我们会想办法不让自己面对最深层的恐惧。

实际上,对于很多焦虑症患者来说,任何风险都难以忍受。这极大的干扰了一个人平衡和理性评估风险的能力。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附加。开始一段感情,就有可能分手;去参加一次演讲,就有可能被人嘘;在聚会上主动结交朋友,就有可能被拒绝。而焦虑症患者会无限放大这种潜在的、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风险。

我们到底在焦虑什么?实际上,很多焦虑的感觉都是出自于人对焦虑自身的恐惧。焦虑症患者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定时炸弹,时刻准备着引爆自我。焦虑思想通过收集不利信息来捍卫糟糕的可能性,这使得他们不愿意全心投入任何事情。但讽刺的是,有调查显示,人们所担心的各种事情,有 85% 的最终结果都是中性或正面的。

那些「无用」的方法

对抗焦虑感,好像没有什么好方法,至少没有通用的方法。

如果我写稿写得很焦躁,我会听莫扎特。虽然我并不相信「莫扎特的音乐能让人变聪明」这样的研究结论,但他的音乐能让我平静和专心下来。同理可得巴赫、舒曼、德彪西、肖邦……

当然,并不是谁都爱听古典乐,也并不是什么场景下的焦虑都可以用音乐来解决。如果我因为一件得不到答案的事情而感到焦虑,我就会放任自己深陷其中,想遍每一种可能性,直到精疲力尽,沉沉睡去。而如果只是「广泛性的焦虑」,我会健身、看剧、找好朋友聊天,直到精疲力尽,沉沉睡去。

用睡觉逃避焦虑并不奇怪。大多数焦虑者会逃避那些他们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所以,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在焦虑,应该看看自己是否在逃避什么。你或许会避免与人接触、逃避完成工作、不愿意回某个重要的邮件或电话。焦虑会把人「冷冻」起来,变得消极。

无力解决问题的潜意识会促使焦虑症患者依赖一种幻觉——对绝对控制的幻想。所以,焦虑与控制欲总是相伴而生。所以,当你遇到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他也许并不是在有意挑剔你的行为,而只是为了让自己感到安全。

罗伯特告诉我们,接受不确定性吧,接受它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让我们安心地活在当下。否则,我们总在错过身边正在发生的、本来很美好的事情,这让我们无法接受并享受当下的感觉。是的,我总是做这样的蠢事。

他还给了一些让我很想尝试的建议,比如:尝试着密集地焦虑,然后失控看看;直面最深层的恐惧,练习把它们想象出来;做你一直在逃避做的事情,不管结果如何;学一些让身体放松的技巧,因为身体的紧张会对大脑产生直接的影响;从各种思绪中跳出来,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观察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也焦虑,不如和我一起试试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