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病大家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撷萃

 昵称39831613 2017-02-27

脾胃病大家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撷萃1.西医学认识

①慢性胃炎: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主要分为三种:非萎缩性(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型。

②引起慢性胃炎的因素主要有:①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最主要)、②自身免疫(血液中能检测到自身抗体,属于自身免疫病)、③其他因素(如酗酒、服用非甾体类抗凝药、某些刺激性食物)损伤胃粘膜。

③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常表现为不规则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然其严重程度与内镜报告并无肯定联系。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伴有贫血,或维生素B12缺乏等。

④检查方法:①胃镜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②Hp检测;③自身免疫性胃炎检测:血PCA和IFA,伴恶性贫血时IFA为阳性;④血清胃泌素G17、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测定:血清胃泌素G17升高、胃蛋白酶原Ⅰ和(或)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下降(胃体萎缩);血清胃泌素G17下降、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正常(胃窦萎缩);两者均低(全胃萎缩)。

2.中医辩证

①辨虚实:凡胃脘痛病程较长,痛处按压后症状缓解,饥饿时疼痛明显,饭后疼痛好转,面色少华,体虚乏力者,均属虚证;凡病程较短,痛处按压后疼痛加剧,饥饿时疼痛较轻,饭后疼痛加重,稍微进食即感腹胀者,均为实证。

②辨寒热:胃脘阵痛,疼痛剧烈,灼热口苦,乃是胃有实火;冷痛得温症状减轻,为中虚胃寒;胃脘烧灼样疼痛,有嘈杂感,饭后症状缓解,口干舌苔干净,多是胃阴不足,或阴虚胃热;嘈杂泛酸,多属肝胃郁热;泛酸口干,乃肝胆郁火,或中虚脾胃不和。

③辨气血:初起得病,痛且嘈杂不适,病在气分;胃脘疼痛日久,有刺痛感而有按压痛,病已入血络。有便血史,或平日贪饮者多病兼瘀滞。大便中有紫黑色血块,疼痛处不能按压,为瘀血在胃;中年以后,胃脘部疼痛反复不止,大便色黑形体消瘦,此外平时情志抑郁,或呕黏液血丝,应当考虑胃脘部恶性病变。

3.分证诊治

①中虚气滞证

症状: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常兼脘痞食少,嗳气,神疲便溏,舌多淡红,边多齿印,苔白,脉细。

病机治法:中气不足,旋运无权,气滞于中,治当健中理气。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或黄芪建中汤加减。

加减:胃虚上逆,呕吐清水,加吴萸、肉桂。脘腹冷痛,脾阳不足者,用熟附片、吴萸、良姜、益智仁等辛热通阳;中虚痰湿浊阴凝聚,寒湿偏重的,以苍术、桂枝、吴萸、生姜、半夏等通阳化浊。若衰年久病,命火式微,或胃病日久,有脾及肾,则在补脾药中选加熟附片、肉苁蓉、补骨脂、煨肉果等温肾之品。

②肝胃不和证

症状:胃脘胀痛,连及两胁,病发与情志有关,或伴吞酸呕苦,频频嗳气,苔多薄黄,脉小弦。

病机治法: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治当疏肝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饮加减。

加减:夹瘀加五灵脂、九香虫;若肝热犯胃,见胃脘灼痛,泛酸嘈杂,心烦易怒者,用左金丸、金铃子散清泄为主,少佐川芎、香附、柴胡以开郁;如肝经郁火伤阴,或胃阴不足,肝气横逆的,宜清肝、制肝用桑叶、丹皮、瓦楞子,养阴用沙参、麦冬,佐以酸甘;肝火既清,见肝胃阴虚,常以乌梅炭、白芍、甘草、生地、甘杞子等酸甘化阴,柔肝养胃。邪在胆,逆在胃,见呕苦的,配用旋复代赭汤,温胆汤治疗。

③胃阴不足证

症状:胃脘隐痛,或灼痛,嘈杂似饥,纳少,口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病机治法:胃阴不足,和降失司,治当滋养胃阴。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加减:如兼脘痞,加佛手花、玫瑰花、川厚朴花、川楝子。夹湿加佩兰、冬瓜子。若舌光红无苔、食入作呕,加荷叶、陈仓米、生熟谷芽,另用冬瓜火腿汤。若胃阴亏损,中州失濡,虚火内灼,则甘寒、酸甘合用,少佐清泄,玉女煎加减。若气阴两虚,用药甘温而不燥,柔养而不腻,常用太子参、生白术、山药、扁豆、生薏仁和石斛、玉竹、沙参、麦冬等。胃脘烧灼感明显,属胃阴虚所致者,多取乌梅炭、白芍、炙甘草。

④气滞血瘀证

症状:胃脘疼痛,经久不止,关如针刺,食后痛甚,按之亦痛,入夜痛剧,或有黑便,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病机治法:久痛入络,络脉损伤,血瘀气滞,治当理气化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失笑散加减

加减:加瓦楞子、九香虫、降香、元胡等。如兼远血,加阿胶珠、侧柏叶、地榆炭、炮姜

炭等。

4.临证要旨

①调理升降,以平为期

脾为阳土,以升为健;胃为阴土,以降为和。升降功能失常,水谷受纳、腐熟、运化功能障碍,则会出现脘腹痞满、疼痛、呕吐、呃逆、泄泻等病症。治疗时以疏通脾胃气机为要旨,斡旋气机升降,务求调气复平,不使中焦壅滞,寒热温凉勿予偏颇。

②用药轻清醇正

益气健脾:太子参、白术山药等清补之品;润养胃阴:南北沙参、麦冬等清养之品;行气:佛手、绿梅花等理气而不伤阴之品;清泄郁热:黄芩、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利湿:重用薏仁;养血柔肝:用当归、白芍、百合、合欢皮等兼调畅情志。

处方轻清简约,方药醇正;每味药物用量亦不宜太重,达到治疗效果即可;膳食调养,怡情悦性,节饮食,慎起居。

5.小结

①根据临床资料统计,属中虚气滞的占55.1%,肝胃不和的占18.5%,胃阴不足的占16.9%,此外,气滞血瘀的占9.5%。但在临床上各证往往可以错杂互见,虚中有实,寒热夹杂。

②萎缩性胃炎典型胃阴不足证,虽高于浅表性胃炎、溃疡病等,但仍属少数。不能误以萎缩性胃炎多是胃阴不足,而过用清润,以致戕伤中气,加重病情。

③由于萎缩性胃炎病涉及胃、肝、脾等脏腑,病理有虚实寒热和升降润燥过偏等不同,且标本虚实、脏腑相兼为患者甚多,故不能用简单分型机械硬套,而应根据随症辨证的症候表现灵活施治,才能提高疗效。

脾胃病大家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撷萃

单兆伟简介: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师从孟河传人张泽生教授和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被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脾胃病学术杰出贡献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诊疗体系,成为公认的脾胃病大家,尤擅长脾胃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疾病的诊治,疗效显著。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培养学术继承人4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6人。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先后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40人,硕士4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人。1997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撰写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编学术著作6部,副主编学术著作2部,参编学术著作5部。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8篇,通讯作者或指导学生期刊论文110篇,单兆伟教授经验类期刊论文176篇,共计314篇。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学会名誉顾问、中医脾胃病临床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 整理者 赵祝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