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句话,读懂一种人生

 品者 2017-02-27




这是曾国藩为人处事的准则,就处理眼下的事情,一个诚字走天下,不考虑周边的第二层、第三层博弈关系,这反而是在乱局中最聪明的办法。如果一个人真能做到这一点,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干什么样的工作,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摘自《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





有很多在单位打工的人,可能觉得工资少没前途。解决这样的纠结的最好方案就是学习李鸿章,看住当下,利用好你现在的资源,做一件现在岗位上最漂亮的事。我们现在做任何事,既是为现在的单位贡献也是为了让下一个单位看见。

摘自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





30岁的卢梭流浪至巴黎,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活法里,没有一扇门是向卢梭敞开的。于是卢梭倒转身形,背弃了当时知识分子原来的市场。当时的卢梭并不是靠哲学著作成名的,而是面对大众,写出了《新爱洛伊丝》,里面全是情书,一时洛阳纸贵……卢梭寻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我们这一代人其实生活在一个大变革时代,反观历史依然能给我们启示。

摘自《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





甘地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本土他是大神级的人物,可是当他把这种运动往世界其他地区推广时却屡次碰壁。乔治奥威尔曾经说甘地的这种方法只能在大英帝国统治下的印度才有用。意思在于你得看你的对手是谁,如果面对希特勒你还向犹太人推广这种运动,那肯定不奏效。所以,单凭自己热切的愿望想获得成功是不现实的。

摘自《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





胡适拥有学者和文化名人的双重身份,很多学科领域都有开创之功,但都涉入不深。思想上他既不左也不右。他自己曾说:狮子从来都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狐狸才会成群结队。胡适是不信主义的,他有一整套科学方法论,即先疑而后信。


摘自《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




张廷玉作为康雍乾三朝老臣,但最后的结局却比较凄惨。从张廷玉的经历中,我看到两点。第一点,传统社会,官员的所有东西都是皇家给的,依附于皇家。第二点,张廷玉一辈子不求名利,但是他非常在乎皇家给他死后“配享太庙”的荣誉,总是惦记,结果最后乾隆不乐意了,到最后把张廷玉家都抄了。所以从张廷玉这里我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凡人要有自己立命的根本,不可依附于他人。第二,不追逐妄念,是你的才是你的,不是你的别老惦记。


摘自《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




雍正的人际关系的处理策略是,如果亲近你就用尽全部力气亲近。如果恨,那么就把你作践到死。与年羹尧一开始亲密无间到最后抄没家产,赐狱中自裁。所以,无论人际关系有多亲近,但都别当自己是功臣,人际关系始终不能过界。


摘自《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