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画王说】刘邦与孝文化

 Confucius365 2017-02-27

刘邦斩蛇

文 | 王洪震

游手好闲溺儒冠

年轻时的刘邦,又叫刘季,刘三,在父亲刘太公眼里,在已经死了丈夫分家另住单立灶台的大嫂眼里,在乡亲们眼里,根本就不是个孝子,而是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一个庄稼人不种庄稼,就是不务正业。何况他还天天伙着一帮狐朋狗友吃货团呼啸来去喝酒打白条。

至于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那只是在后来刘邦当了皇帝,人们才理解为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愿意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

刘太公欣赏的是生产能手致富标兵的老二刘仲。

孝道本是儒家标榜提倡的玩意。而刘邦骨子里瞧不上儒生。宋诗所谓“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 汉祖溺儒冠的典故是指刘邦因为不喜儒学 ,并在稠人广众之下往读书人的帽子里尿尿 。这一恶作剧让文化人对刘邦诟病千年。

刘邦内心深处,仰慕的是秦始皇。目睹秦始皇出行的威仪,脱口赞叹“大丈夫当如是也”。

以见风使舵见长的秦王朝的博士叔孙通,带了一群丧家犬般的徒子徒孙投奔刘邦时,就是丢弃了儒生的峨冠博带换了一身引车卖浆者流短打扮的。

自命不凡的高阳酒徒郦食其通过走乡人后门见刘邦时,刘邦倨坐,有两女子伺候着洗脚,一副不待见的样子。郦食其也不得不对谒者自报酒徒为特色的吃货团家门以套近乎。

曾几何时,偶像出了问题,且是大问题。戍卒陈胜首唱,一夫发难七庙毁,攻守之势异也。貌似坚强坚固可以传之万世而无穷的秦王朝,一朝冰山倾颓,狂澜既倒。而他刘邦,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因时乘便,扶摇直上,位登九五。

为义帝发丧

秦灭楚之后,楚怀王的孙儿熊心(? 前206年),又名芈心,在乡间隐居,以牧羊为生。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当时反秦力量之一的旧楚国将领项燕之子项梁接纳范增的建议,在民间找到熊心,并立熊心为楚王,仍号怀王,定都盱台,以争取楚人民心。项梁在定陶之战中战死后,怀王从盱眙迁至彭城,重用宋义及刘邦,以牵制项梁之侄儿项羽,立下怀王之约“首先攻入秦国首都咸阳的将领将被封为关中王”。宋义后来在率军北上救赵时被项羽所杀,怀王任命项羽领宋义军,在巨鹿之战后,项羽势力大增。公元前207年,刘邦首先进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其后项羽大军抵达,项羽希望怀王承认拥兵坐大的事实封他为王,但不识相怀王的答复是“如约”。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项羽于是尊怀王为“义帝”,随后自行分封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项羽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项羽不久把义帝徙至长沙郴县,义帝被逼起行,在途中被项羽暗中命令英布等人杀害。

《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项羽弑义帝,“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资治通鉴》也记载着这场政治秀:荀彧对曹操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晋文公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们如影随行,汉高祖为义帝戴孝而使得人心尽收。如今自从天子蒙受风尘之苦,将军你最先倡导举义之事,只因山东不稳,未能前去。如今天子重返洛阳,而洛阳一片破败之相,义士有想念故土的想法,百姓有怀念过去的哀思。乘此之时,供奉天子以从人心之愿望,是非常自然之事,这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由头。

建鼓舞。62*52

画分上下两格。上格建鼓居中,鼓盖上有斗鸡相向。左右日月悬璧,下有二人援桴击鼓,二观者鼓掌。下格一花冠女子观看,一女琴师抚琴,一女作长袖舞,一女吹奏管乐器。

《秦朝野史》第三四回 《汉王为义帝发丧 项羽战彭城大捷》则对这场政治秀作了演绎:

话说汉王率领诸将士东征,渡过平阴津,到得洛阳地方。

正行之间,忽有人拦住马前拜谒。汉王询其姓名?乃是新城三老董公。董公因对汉王说道:“臣闻兵出无名则事不成,故古语有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今项羽所行无道,放杀义帝,乃天下之贼。大王当率三军之众,为义帝素服发丧,遍告各国,声讨项羽之罪,天下莫不瞻仰,此三王之举也!”汉王闻言,甚以为然。遂向董公谢道:“若非先生,寡人不得闻此议论!”

汉王即日假作新得义帝凶信,袒臂大哭,命将士素服举哀三日。分遣使者,齐持文书,遍告各国,书中说道: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按照楚怀王与诸将的约定,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刘邦率军率先攻入关中,理所应当做关中王。但项羽倚仗实力强大,偏偏不让刘邦做关中王,将刘邦封为汉王,实际上,刘邦接受韩信的建议,回军与项羽争夺天下,但这纯粹是为了刘邦自己的利益,无利谁肯早起,因而刘邦的行动难以得到众多诸侯的支持。

刘邦率军到达洛阳之后,听新城三老董公说了项羽暗杀义帝的情况,刘邦敏锐地意识到,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刘邦立即大张旗鼓地为义帝吊丧,并且传告诸侯,义帝是诸侯共同拥立的天下共主,项羽暗杀天下共主,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自己要联合诸侯攻击项羽,为义帝复仇。实际上,刘邦为义帝复仇只是一个借口,刘邦借此将自己与项羽争夺利益的战争美化为为义帝复仇的正义之战,使自己攻击项羽师出有名且名正言顺,大大增强了自己对诸侯的号召力,通过联合诸侯使自己一方实力大增,为楚汉争霸增加了获胜的砝码。

为死敌项羽发丧

公元前204年,西楚霸王项羽四面楚歌,兵败垓下,乌江自刎。汉军兵麾指处,所向披靡,独有鲁地负隅顽抗。刘邦大怒,而且大惑不解,天下拱手,鲁以弹丸之地,也敢抵抗天兵?难道就因为公元前208年楚怀王曾经封项羽为鲁公?

鲁国乃孔子故地,战国时期为楚国所灭,怀王封项羽为鲁公,是希望诗礼之地能够化去项羽身上的戾气。项羽天性嗜来戾气未除,难道鲁人竟忘了灭国之恨,反为项羽效忠?

这里自有深远的历史原因在。

鸿门宴。

鲁人恪礼笃信,不知变通,抱残守缺,由来已久。可以把它和相邻的齐国进行比较。“夷”者,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意思是“身背弓箭的大人”,所以,弓箭最早应出自东夷人之手。繁体的齐字上面是三个箭头,就意味着他们对箭及其对武的尊崇。周武灭纣,封姜尚俗称姜太公为齐的第一代国君,封长子伯禽为鲁的第一代国君。姜太公是和周公的长子伯禽一起就国的。姜太公仅用五个月的时间就整顿、安定了齐国。周公问为什么这样快,姜太公道:我根据当地人的风俗,简化了礼仪,利用得天独厚的渔盐之利,大兴工商之业,所以齐国很快就进入了正常状态。伯禽三年才回报周公,周公问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道:当地的风俗要改变,原有的礼仪要变革,还要教他们为父母守孝三年,破费时日,现在还算早的呢。周公听了叹息道:鲁国后世必定北面而事齐!因为政策简易则容易贴近百姓,为政太烦琐就不会受百姓拥戴。后来果真如周公所言,齐国发展为“衣履冠带天下”、车万乘、带甲百万、雄踞东方的大国。而农桑发达,拥有殷民六族的头等诸侯国鲁国,国势却逐渐衰弱,沦为他国附庸,在列国兼并的夹缝中苟延残喘,最后为楚国所灭。齐国是“因其俗”而兴起,通权达变,变则通;鲁国是“变其俗”,实际上却是不知变通。

刘邦率军北上,把鲁国团团围住。鲁国一片寂静,从城中隐隐传来弦诵和钟磬等礼乐之声。刘邦深深感到了儒教的愚鲁坚忍不可武力征服。

古人有诗赞道:四面楚歌霸业移,乌江战败有谁知?鲁人尚有忠臣节,闭户弦歌拒汉师。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仪,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刘邦为死敌发丧,与其说又是做给儒绣儒林看的一场政治秀,毋宁说兔死狐悲,发丧的“泣”应有几分真诚在。

命陆贾著《新语》

陆贾,汉初思想家、政治家。《史记》、《汉书》有传。从史书记载看,陆贾在刘邦起事时乃一门客,后因出使南越有功,拜为太中大夫。在吕后时陆贾称病致仕。其主要的政治活动包括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向汉称臣捍卫了汉家天下的完整。在吕氏横逆,刘家天下将倾之际,与陈平等人谋划,为翦除诸吕、迎立文帝立下功劳。 应该封侯受赏,但高祖封侯、吕后和文帝封功臣都未见陆贾厕身其中。

陆贾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特别是对儒家《诗》《书》颇有研究,常得随侍左右,便趁机进言,称引《诗》《书》。以武力征服天下的刘邦颇不以为然,触发了看不起读书人的老毛病,破口骂道:“你老子是在马上取天下的,哪里用得着什么《诗》、《书》?!”很有读书人骨鲠之气的陆贾针锋相对,“您是在马上得天下的,难道您还能在马上治天下吗?臣闻汤武逆取顺守,方能臻于大治,秦并六国,任刑好杀,不久灭于赵高之手。假如秦得天下之后,施行仁义,效法先王,陛下如何能取而代之?”话锋尖利,说理深切,触动了一个久已萦回刘邦心中的难题 在立国之后,如何以秦为鉴为汉家找到一套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从善如流、善于脑筋急转弯的刘邦当即低声下气极其诚恳地说道:“就请你把暴秦之所以失天下,与我之所以得天下的经验教训,条分缕析,并阐发古人成败的原因,著成一书,以资治国。”陆贾遵命潜心创作,共成十二篇。每写好一篇,即呈送刘邦,刘邦击节赞赏,群臣欢呼万岁。刘邦钦定书名《新语》,即从未听说过的新鲜话语。

关于《新语》一书的写作始末,《史记》、《汉书》都有记载。

对于《新语》的评价,司马迁说:“余读陆生新语书十二篇,固当世之辩士。”(《郦生陆贾列传》)班固认为:“陆贾位止大夫,致仕诸吕,不受忧责,从容平、勃之间,附会将相以强社稷,身名俱荣,其最优乎!”(《郦陆朱刘叔孙传》)司马迁和班固对陆贾总体性的评价固然中肯,然而作为对其《新语》历史地位的评价,在我们今天看来,则明显低了。

强大的秦王朝二世而斩,昙花一现,面对长期战乱所造成的生产停滞、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刘邦必须梳理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找到长治久安之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陆贾及其《新语》应运而生,从而开启了汉初反思秦亡教训、探索治国理念的先河,在汉初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

陆贾《新语》的思想基调主要倾向是儒家。

班固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阳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艺文志》)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以“仁义”为主旨,以六经为依托,以尧、舜、文、武周公、孔子为道统。陆贾推崇儒家的“三圣”。《新语》首篇为《道基》,开篇即从“天生万物,地以养之”论起,历数三圣“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三圣”即“先圣”、“中圣”和“后圣”,指伏羲、文王和孔子。传说上古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六爻,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易传》为孔子所作。《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三圣”为儒家道统的重要人物。《新语》的中心内容是“仁义”。“故圣人怀仁仗义,分明纤微,忖度天地,危而不倾,佚而不乱者,仁义之所治也。”(《道基》)陆贾认为,天地大化,圣人成之,仁义自在其中。自然界的规律是天生地养,社会的规则是“怀仁仗义”。《新语》中“仁义”一词出现频率极高,陆贾思想出自儒家可见一斑。陆贾思想中蕴涵的人格主义理想。陆贾力倡“仁义”的目的在于希望当政者是“仁义”道德的榜样。他认为,当政者应该是一国之首善,人民之表率,“夫王者之都,南面之君,乃百姓之所取法则者也,举措动作,不可以失法度。”(《无为》)儒家历来倡导贤人政治,主张以身作则,注重当政者的行为对其他人的表率作用,即孔子所说的“子率以正,孰敢不正”。陆贾以这番话结束《新语》全书,应该说是有深意的,与传统儒家之一脉相承。

建鼓弄丸 180*45cm

徐州汉画大观园镇馆之宝。此图表现官员及仆人观赏建鼓舞和弄丸戏的情景。堂下主人正襟危坐,一人持笏禀报,两人堂下侍。居中两人持桴作建鼓舞,一人弄丸达九丸之多,为汉画像石同类题材所仅见。

仁义是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根据。陆贾说:“百姓以德附,骨肉以义亲,夫妇以义合,朋友以义信,君臣以义序,百官以义承,曾闵以仁成大孝,伯姬以义建至贞,守国者以仁坚固,佐君者以义不倾,君以仁治,臣以义平。”(《道基》)现实社会的伦常秩序必须要靠仁义道德的维系,它体现在君臣之间、夫妇之间、父子之间、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中。再次,仁义是政治道德的根本。他说:“夫居高者自处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不可以不固。自处不安则坠,任杖不固则仆。是以圣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则以圣贤为杖。”(《辅政》)有仁义才能施仁政。历史上一切成功的政治,都是实行仁义道德的结果,比如尧能行道德,以仁义为巢,舜肯用贤,以稷、契为杖。反之,秦朝不行仁义,以刑罚为巢,以李斯、赵高之流为杖,导致二世而亡。

陆贾提出与民休息的重民思想。儒家历来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政权得失、国家治乱的根本在于民心向背。怎样才能得到民心?面对长期战乱所造成的民生凋敝,治理暴秦严刑酷法所带来的历史后遗症。人心思安、国家思定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是最为明智的选择。“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无为》)陆贾高扬“无为”的旗帜,强调的却是与民休息、不扰民、省刑罚,更接近于儒家的德政思想。

陆贾对汉初治国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个国家治国理念的确立,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国家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一个国家治国理念的确立,既有社会政治、文化传统的根源,也是对前人治国经验、治国理论的总结和反思;一个国家治国理念的确立,既是时代使然的历史选择,同时也是当政者个人的人格、才品、能力、胆识的综合体现。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9年起事反秦,公元前202年称帝,公元前195年去世,实际参政十四年。在这十四年中,他发动起义,与项羽楚汉相争,翦除一个个异姓王,前七年戎马倥偬,奋斗的目标是夺取权力,建立国家,一尊天下。而夺取政权后,从公元前202年起,则面临着要转变治国思路,确立治国理念的新问题,也就是要将治理国家的中心转移到巩固政权,治理国家上来。刘邦本人对这个转变的思想准备相对不足。十几年的征战生涯,无数次大大小小攻城掠地的战绩,一个又一个战争对手和政治敌手的飞灰烟灭,不能不使他坚信“马上得天下”、一切都要凭实力说话的真理。作为一个深谋远虑、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雄才大略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家的心机和统治艺术,用什么人,采纳哪种理论都要服务于夺取天下这个最大的政治目的,符合这个目的的就毫不犹豫地采用,而有碍于实现这个目的的则毫不留情地拒斥。所以,当新王朝建立之初,陆贾给他讲儒家的《诗》、《书》时,他会大为恼火:“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这说明“马上得之”的思维定势仍然在左右他对国家时政和前景的判断。可当陆贾给他继续分析“马上得之”与“马上治之”的不同之后,从善如流的刘邦对他的态度则判若两人。

“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陆贾此番话意味深长:如果不转变治国理念,汉就要重蹈秦的覆辙。

陆贾的话已足使刘邦猛醒。转变治国理念就是要转变治国的指导思想,反秦之道而行之,在当时首先是要转变对儒者和儒学的态度。 是陆贾,使他认识到了儒学的巨大作用。

命叔孙通制朝仪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二月,刘邦在诸侯王们的一致推戴下登上皇帝宝座。刘邦手下布衣将相们,出身鄙陋,举止粗豪,对秦代那种繁琐礼仪极不习惯,朝会宴饮之时,灌了几口黄汤,就放浪形骸,喧嚣一堂,争夸已功,往往争得面红耳赤,乃至于拔剑击柱,更有甚者,随地大小便,全没有一点体统,把庄严肃穆的朝堂,搞成了战场和市场。战争时期,刘邦和将军们情感融洽,亲密无间,彼此间于礼义不太讲究,但当天下一统,四海为家,已经贵为天子的刘邦慢慢对这些失礼怕举止由看不惯而变得无法容忍。孙通看透了刘邦的心思,不失时机地进言道:“儒生难以与之共创大业,却可能与之谋划守成。现在天下已定,朝仪事关朝廷体统,不可不加以整肃,臣愿往鲁地征集儒生,连同臣的弟子们,一起来到京都,讲习朝仪。”刘邦正中下怀,但又恐怕搞得太繁琐,再者,刘邦怎么都不敢相信,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读书人能够管得了如狼似虎的武夫。叔孙通胸有成竹说:“礼者,最早开始于祭祀,在一个宗族中形成和遵守。到了周代,为限制诸侯僭越,以下犯上,周公制定了礼法,从上到下,无所不包,所谓 礼经三百,威仪三千 ,将礼扩大到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因为它严格区分了尊卑贵贱和亲疏等级,形成了一整套制度,有 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之用,可以使 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 ,使一个国家有序地运转,方方面面都不会产生紊乱,这就是 礼可以为国 。”

叔孙通作为饱学大儒受命制订朝仪和尊号。叔孙通受命之后,以专使身分来到鲁地征聘儒生。鲁乃儒家圣地,通儒颇多。当时便有三十余人应征,但也有两位儒生非但不肯应征反而对叔孙通当面加以嘲讽:“公前事秦,继事楚,后又事汉,历事数主,无非曲意奉承,才得此宠贵,今天下初定,死未尽葬,伤未尽复,却想马上振兴礼乐,谈何容易?古来圣帝明君,必先积德百年,然后礼乐可兴,公不过想以此献媚罢了,我二人学不来公的样子,请你快快离开,不要玷辱了我们的视听。”面对如此食古不化、不知变通的腐儒,叔孙通一笑置之。

叔孙通率一行人同至京都,先将朝仪大略,共同商定,逐条开列,又在长安郊外空旷之处率众演练,现场铺设许多竹竿,当作定位,又以绵线绑结横竿,以此接彼,他划尊卑区位,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绵蕞习仪。布置已定,以部下儒生弟子权充文武百官和收士禁军,依照草定仪注,逐条进行彩排。应趋即趋,应立则立,着进则进,着退则退,周旋有序,动作有规,无非尊君抑臣,上宽下严。演练之后,请刘邦过目,刘邦欣然前往,十分满意,即令叔孙通督练文武百官。

大庄园百戏 162*110

画面分上下两格。上格中间是建筑,厅堂里三人坐观。一侍者立于左边。两侧各有一树。上有对称的羽人戏凤,屋顶有两猴攀援,树下有男女侍者七人。树下还各有一翼龙。下格中间部位是两人持桴击建鼓,下有两应鼓。左右各分上下两格,左上为二凤交颈,一人掷丸。下为一人倒翻,一女踏鞠作长袖舞。三人观看,有二人作鼓掌状。右上为庖厨图。下为七侍女。

公元前200年(汉七年)十月一日,是为岁首,也是刘邦大朝受贺之日。恰逢长乐宫落成,汉家君臣依照叔孙通制订的朝仪,正式施行朝拜大典。天色微明,由郎中令的属官谒者主持大朝礼仪。丞相、御史大夫、诸侯王、诸侯,及文武百官候在宫门,由谒者引导依照爵位等第依次理入殿门,文东武西,序立两阶。廷中早已陈列仪仗,戒备森严,车骑步卒,旌戟林立,盔甲分明。大行设九宾之礼,上下交互传告。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刘邦乘辇而出,卫官郎中交声唱警,纠察百官。刘邦徐徐下辇,南面落座。大行引导诸侯王以下文武百官逐班进见。一一拜贺。场面庄重严肃,文武百官诚惶诚恐。大行传语平身,大众起身退下,仍归原位。御史大夫立于殿上,大声道:“朝廷之礼,所以辨上下,正名分。百官有列,班序有伦,非惟尊体统,抑亦四方瞻仰所在也。今文武百官朝参奏事,有未娴礼仪者,是礼法不严于殿陛,何以训天下!诸侯王、诸侯、群臣如有在殿中行私礼跪拜,行立失序,迟缓,不正,谈笑喧嚣,执笏不端,穿越班序,无故离位,趋拜失仪,食、行、坐失仪,十条中如有违犯一条者,夺俸一月,数条违犯者,夺俸半年。有司纠正而不从者,贬秩直至夺官。”皇帝赐酒,大宴群臣。旁立御史数人,注意监察,百官屈身俯首,莫必失礼,依卑之序,举爵为皇帝祝寿。酒过九巡,谒者就进请罢席。整个过程都有御史执法,偶有失态忘形者,便会被引出去惩治,因而场面上进止有序,气氛肃然。

刘邦看着看着,由衷发出一声感叹:“今日我才知道了皇帝的尊贵啊!”

不好儒的刘邦终于认识到了儒学的实用价值,叔孙通被任命为太常,赐黄金五百斤,位列九卿。

封太上皇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汉代是以孝治国,他当皇帝也要以身作则,也要常回家看看。这天他回家去看老爷子,老爷子第一个动作就去抱扫帚,把扫帚抱在怀里,边走边退边扫。在秦汉的时候,这个礼节叫做拥彗。 彗就是扫帚,拥,把一个大扫帚抱在怀里。尊者长者,来到家里的时候,主人在前面边退边扫路,表示一种尊重。在汉画像石里面有很多这样的拥彗的形象 。这刘邦受不住了,老爷子你不是要我难堪吗?赶快到前边把扫帚夺下来扔到一边,把老爷子扶到了家里坐下。老爷子,你这不是折煞孩儿吗?你怎么回事啊?这肯定不是你自己的主意?刘太公,刘老爷子就从实交待,好,这都是咱们家那个管家的主意,他告诉我,国有国法,你皇帝你就是人上人,你再小,你是人主,我再老,我是人臣,哪有反过来叫人主来拜人臣的这个道理呢?

作为刘邦,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了,这个问题史无前例,怎么解决。刘邦马上把这个管家叫来,赏五百斤黄金作为奖励。然后就叫制定朝仪的这些人拿出个章程来。同时,他颁发了一道诏书,说作为父亲是爱儿子的,儿子呢,有了功业也要归功于父亲,现在我贵有天下成为皇帝,贵为皇帝,那我就要封我的父亲为太上皇。这样呢,刘老爷子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

命吴宽建新丰

虽然贵为太上皇,刘老爷子小日子过得也是不满意,他整天唉声叹气。刘邦五天一朝,家朝,来到家一看老爷子总是不高兴,怎么回事?左右就说,老爷子呢,他喜欢斗鸡走狗蹴鞠,喜欢喝酒喜欢欢跟那些少年在一起瞎胡闹,想老家的人,那些老乡亲。

刘邦马上叫一个能工巧匠,叫吴宽的人过来,你现在就去我的老家丰乡,比着葫芦画个瓢,把那个地方图纸给我原搬照抄,就在我们国都,在长安的左近附近,你在那搞一个新丰,就把那个地方原样给我搬过来。

好,果不其然,什么东西,能搬来的全部搬来。你说怎么着?就包括那些鸡、鹅呀,狗呀,一到了晚上,鸡都跑到自己家那个鸡窝里去,狗就跑到自己家里那个狗窝里去了,都不会走散,这就是成语鸡犬新丰。

刘邦兄弟四个,大哥早死。 封王的时候,刘邦首先就把他二哥刘仲封到了代地,大致上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山西和河北一部,是个丰常重要的一个军事要地。给匈奴打仗,这是最前线。想想看,作为一个生产能手,一个撸锄把子的能手,你现在叫他去拿枪杆子,这不是叫要公鸡下蛋嘛,你不是赶着鸭子上架吗?

果不其然,很短很短时间,那边匈奴一开始发动进攻,这个刘老二连匈奴的照面都没打,他跑回来了。

刘邦终于逮住了一个教训他二哥的机会,同时也在那里敲山震虎,也在敲敲老爷子。长乐宫落成,举行庆典。大家都在那举行庆典,喝酒的时候那自然而然要把太上皇,要把刘老爷子摆上正位。这个时候刘邦就讲了,大家都听着,在我小的时候,我老爷子教导我,那整天都是拿我二哥作为榜样,来教导我,说我二哥多能干,干下了多大一片的基业,现在,你看,就指着周围刚刚落成的长乐宫,我这么大一片产业,跟二哥比怎么样呢?群臣大笑,刘邦大笑,太上皇也大笑。我想,太上皇这个笑是干笑,这个笑比哭都难看。

还有你,二哥,你看,我给你这样一个代国,这么重要的代国,你居然连一个照面都没给人家打,就逃回来了。你在家里你争家产,你和邻居争地边,你给人家打仗,你不是很勇敢吗?一个国就这样丢了。言下之意,你是个无用的东西,言下之意,老爷子,这就是您老眼里边的治家的能手,创业的能手。好了,毕竟是二哥,同胞兄弟,又能拿你怎么样呢,你就干拿工资吧,合阳这个小地方,给你挂个名,挂个侯,你就在这儿拿工资得了,这是他二哥。

太上皇一看这天下这一块大蛋糕,霹雳啪啦,切给这个一块,那个一块,最后眼看着剩的不多了。怎么我们老大家的刘信怎么忘了呢,他就提醒皇帝去了。说你看你是不是忘了?这你大嫂家的这个信儿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么些年也跟着你,你怎么把大家都封了,把你亲侄子给忘了呢?刘邦讲了,老爹啊,我可没忘,我惦着呢,那既然你说封了,那咱们就封吧。金口玉言,封了一个颉羹侯,读颉,意思呢,就是克扣稀饭,还有人说它有刮的意思,刮锅,羹是肉汤,肉制的稀饭。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蹴鞠舞 46*46

图为三舞女。上一女作踏鞠舞,下二女对舞。

年轻时代的刘邦,整天不干正事,天天喝酒,练武,闹事,整天带着一大帮狐朋狗友回家来,到最后老爷子是见他的面就要骂他。他不敢把朋友往老爷子家里带了,怎么办呢,就跑到大嫂家里边,他大哥死的早,大嫂带着侄儿,很早就跟他分开家,应该说大嫂小日子过得还稍微好一点,所以刘邦就隔三差五过来蹭饭,长了,这个大嫂也受不了。这一次他又带了一大帮兄弟到大嫂家里边来蹭饭,刚刚一进门就听着那个刺耳的声音来了,那什么声音呢,世界上最难听的声音之一,那就是用勺子刮锅,嘎吱嘎吱刮锅,什么意思?叫你要捂着耳朵,告诉你,别想再蹭饭了,刷锅水你也赶不上了!朋友讨了个大没趣,四散而去。刘邦他不走,他就要跑到厨房里来,掀开锅看一看,一看,饭菜都没动呢,都在那放着呢,热气腾腾的放着呢,刘邦那脸皮再厚也吃不下这顿饭了。

好,有你的初一,你就等我的十五!今天机会来了,分封,我就要叫你这个不行人事的老娘们,我就叫你知道,你作下的恶,我要叫你儿子,叫你孙子,把这个都给顶戴下去。我叫天下人都知道,你当年对你的皇帝兄弟,就用过那样的手段连饭都不给他吃。

刘邦就这样快意恩仇或者叫睚眦必报。

衣锦还乡封汤沐邑

刘邦活了62岁,在他61岁这年,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平定了淮南王,班师回京的时候,专门绕道回到了故乡。刘邦这一次是衣锦还乡啊,当了大皇帝,统一了天下,回到了他的故乡,刘邦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跟父老乡亲共饮,喝酒,喝醉了,喝到高兴处,那边就击筑高歌,筑啊,就是一种琴,带弦的几弦琴,一种乐器,在那里自己敲自己唱,即席赋,唱出了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个时候的刘邦,一方面为亲情所陶醉,一方面又沉浸在自己以前那些戎马倥偬的岁月,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因为什么呢?自己61岁了,在那个时候也算是高寿了,况且在这么多的战役中,身经百战,历史记载,身被七十余创。什么意思呢?就他身上七十处伤口,特别是这一次,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中了一箭,中在左胸上,心口这个地方,非常危险的地方。他自己已经感觉到来日无多,他的心情既高兴又沉重,所以唱出了大风歌。沛县父老,沛县的官员们,跟他一起叙旧,喝酒,玩耍,刘邦在激动之余又开始分封,沛县是我的老乡,我起义依靠的沛县的老班底,在当沛公起义的时候,最先起义的就是沛县,有两三千的子弟兵,现在回来的这些子弟兵,又有多少人?原来走的时候两三千,回来的可能只有两三百。在这个时候呢,一个是分封这些子弟兵,照顾,抚恤,对家属进行慰问等等。还了王婆武负的酒债。游子归故乡,我虽然远在京城,我的心也是挂念着家乡的这一片土地。我要把沛县当做我的汤沐邑!汤沐邑,汤就是热水,洗头,沐就是洗浴,淋浴,洗身子。当时就是说洗洗澡,供用些东西。什么意思呢?世世代代沛县人,都不用交租子了,也不要出劳役了,那个时候的国民负担,一个是租赋,再一个就是劳役,这两项全免!不负担一点你们也过意不去,负担什么呢?就负担一点招待费,我什么时候来的时候,你们请我喝酒,请我洗个澡洗洗头,这些钱就算你们交赋税了。父老乡亲对于刘邦的恩德,那只有叩头,皇天浩荡。

奏乐图。

家乡人知道刘邦是个古道热肠,知道刘邦什么时候最好说话。喝到八分醉的时候吧,刘邦过意不去了,乡亲们,你看我带着这么多的兵马来到以后,这个吃喝嚼用,乡亲们怎么担当得起啊?我一定要走了。乡亲们走一步拦一步,拦在马前。刘邦盛情难却,说好吧,部队统统从城里撤出来,不许扰民,搬到城外扎营。过一天乡亲们不同意,再过一天,乡亲们还是不同意,那就三天,大家痛痛快快喝三天。喝到高兴了,大家推选出来沛县父老里面人头们出来了,说皇帝啊,既厚于沛,何薄于丰?刘邦就讲了,人醉的时候他开始说真话,他说乡亲们啊,丰这个地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是什么时候也不可能把它忘记,我就是生这个雍齿的气,作为老乡,他竟然背叛我,让我陷入那样窘辱的境地,起兵之初,他竟敢第一个带着丰乡父老,来反抗我,跟我为敌。算了,俱往矣。刘邦在乡亲们交上的呈文上面,关于丰乡也享受汤沐邑,也享受免除赋税的请示报告上,刘邦批了两个字:比沛。什么意思,参照沛县执行。从沛县回去以后,到了第二年的4月25日,他是十月从沛县离开,也就是半年,他就死掉了。

晚年曾写《手敕太子》的诏书,追悔自己对儒学的态度。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子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於汝者,皆拜,并语於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馀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汉十二年,过鲁,以太牢祠孔子。”(《高帝纪》,公元前195年,刘邦在鲁地以太牢祭孔子,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祭祀孔子的皇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