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老洋房的故事--神秘的绿房子

 街心舞苑 2017-02-28

? 这是颜料大王吴同文的故居、这是设计大师邬达克的作品、这是司徒雷登为一睹真容特地从北京前来造访的建筑、这是当年某国外交官,用一艘万吨邮轮外加50 万美元现金都换不来的远东第一豪宅。这里见证了上海的传统和时尚,这里记录了贝聿铭童年时代的建筑启蒙……这里,就是铜仁路333 号的绿屋,上海人称他为绿房子。若干年后,一本名为《蓝屋》的小说风行全国,绿屋就是小说中蓝屋的原型。写这本书的作者叫程乃珊,吴同文的外孙媳妇。


绿屋故事的点点滴滴

常常会想,那些外观已经不辉煌、内饰已经不豪华的老建筑,究竟凭什么那样牢牢我们的眼 光?就好像这次去拜访绿屋,围墙上还是不能幸免的有“快速办证”之类的牛皮癣广告;主楼外墙有局部的破损,露出锈迹斑斑的钢梁;从屋外直通二楼阳台的楼梯 已是斑驳……可我们依旧对这座绿屋充满了好奇和崇敬。岁月老洋房,或者,说到底房子只是岁月和故事的承载,然后由历史收藏,被传奇演绎,容今人凭吊,供后 世瞻仰。绿屋当然有他的故事,程乃珊说过:绿屋内外,层层叠叠,都是故事。


令邬达克得意非凡的绿屋
绿屋1938 年建成以来换了好几任主人,可唯一能让人记住的还是吴同文。中日战争中靠经营绿色颜料而赚到大钱的吴同文,认为绿色是他的lucky colour,便在嵌有他名字的爱文尼路和哈同路(今天的北京西路和铜仁路)之间建了这幢绿房子。他请来大名鼎鼎的设计师邬达克,要求房子必须是“独一无 二”的。建成后邬达克拍着胸脯跟他保证:“即使再过五十年,这幢房子的现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过一百年,我相信她仍不会Out!它应该可属经典之列。” ——想来这绿屋的设计令大师得意,不知这里有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反正我们所知的事实是,绿屋是邬达克留给上海的最后一件作品。


窗明几净、富贵豪华、沧桑陈旧、破败仓惶……又很多词都可以形容绿屋,但永远都流于片面。只有那高耸的枇杷树,与绿屋朝夕相处荣辱与共,也只有她,知道绿屋的全部,过去也好,未来也好。

令吴同文至死不弃的“樱桃园”
绿屋建成还不到一年,当时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就对其做了专门报道,称其为“远东第一豪宅”, 绿屋声名大噪,当时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还特地登门造访。1948年圣诞前夕,某国外交官愿以一条万吨邮轮再加50 万美金现金来买下此屋作为领事馆,吴同文没舍得卖。程乃珊对此的理解是:绿房子是他心灵中的“樱桃园”——《樱桃园》是契柯夫笔下讲述的一个女主人从巴黎 赶回俄国,只为挽救一座即将拍卖的樱桃园,可又无力改变现实的悲凉故事。吴同文坚守住了属于他的樱
桃园,他那时颇为赌气地说:“我死,也要死在绿 房子里!”18年后,也就是1966 年8 月,吴同文和姨太太在绿房子里,用咖啡、安眠药和煤气,体面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故事说到这儿有点悲壮,但吴同文至少在他的有生之年,坚守住了这幢他所 至爱着的绿房子。在绿屋一角,有一棵上了年头的枇杷树,有人说是吴同文当年亲自种下的,也有人说是当时的市长夫人种的,众说纷纭一时也难以考证。只有一点 可以确认:它必定是和这绿房子一起,默默见证了颜料大王吴同文一家的兴起和没落,可惜我们无法和它对话,故事里很多细节,现在都不知道了。


令贝聿铭获得启蒙的绿房子
从绿屋经南阳路步行至“贝家花园”用不了3 分钟,那曾是贝聿铭父亲贝祖诒的故居,年纪比绿屋还大4 岁,也是一幢极有风格和故事的老洋房,以后的杂志中必会专门关注到它。吴同文是贝家的女婿,娶了贝家九小姐。算起来,贝聿铭要管吴同文叫姑父——以下文字 全部都是主观臆测,并无任何证据,或会贻笑大方,却难免让人联想:某次和朋友路过绿屋和贝宅,说起吴同文和贝聿铭,朋友说:难怪贝聿铭能在建筑设计上有如 此造诣,从小就在这两幢世界顶级的名宅之间穿梭、生活,那么多年的耳濡目染,长大后当个世界顶级的建筑设计大师,也算顺理成章。言下之意,只要在绿屋和贝 宅里生活过,是个人就能成为设计师。这固然是句玩笑话,而且查到的资料都表明,对贝聿铭影响最
大的还是苏州园林。只是在心里还是近乎偏执地认为:贝宅和绿屋,对贝聿铭的童年,多少都会有些建筑设计的启蒙作用。


既然享有远东第一豪宅之名,必有过人之处。假使仅仅奢侈富贵,怎么可能劳动司徒雷登屈尊大驾 特地前来造访?看了那么多老建筑,越发让我们坚信:好的建筑绝不是冷冰冰的水泥砖块总会有些特别的文化内涵在。可是文化却又那样的难以量化,可意会不可言 传。妙到颠毫的境界,便是妙不可言。然我们却必须要在这房子里找出一些符号来描述他,这一过程枯燥、而且总觉得有些煞风景。


上海第一家装电梯的私人房子
估计这是最能证明绿屋具有“远东第一豪宅”气质的符号之一。总共才4 层的房子还配电梯,那么电梯肯定不仅仅是方便上下的设备,更是主人显示尊贵的手段。据说电梯门是弧形木制的,在当年肯定很气派。还有厨房和厕所。300 平方米的厨房,豪宅风范;整幢楼里共有12个颜色各异的厕所,豪宅风范!我们还没能采访到和绿屋靠得更近的当事人,只能依稀凭借各种线索的片断,去一一找 寻、对照,在想象中还原这幢老房子当年的模样。在历史面前,所有人都显得小心翼翼,虔诚畏惧。绿屋就在眼前,可有时候感觉他还是像个谜。


60 多年前的吴同文一家,想必也常在绿房子里吃当时最顶级的西餐,窗外的花园也一定这样精巧雅致。一楼偌大个空间,今天是西餐厅,过去呢?想起一句话: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或许只有这绿房子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圆形的房子,像艘扬帆启航的船
当年邬达克拍胸脯说,这房子50 年后也是最现代的,从1938 年往后数50 年是1978 年,1978 年建的房子阳台上都有柱子,绿屋没有;1978 年建的房子都方方正正的,绿屋是圆的;1978 年建的房子都像火柴盒,绿屋像艘扬帆启航的船……50年的承诺,邬达克做到了,他还说100年以后绿屋也不会OUT。现在离2038年还有31年,未来不 知道,但至少现在,绿屋的一些设计细节还是令人回味无穷。

圆形的绿屋,被认为可以化解凶险;扬帆起航的船,我们也愿意相信它有美好的寓意。绿屋现处在四周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毫不起眼,走过路过一不留神就会错 过,但他却彷佛毫不在意似的,依旧带几分自恋几分孤寂的处在那里,就像一个历尽沧桑顿悟人生的长者,可以看淡一切接受一切,可以与任何事物为伍,可以坦然 面对任何变化。

突然记起一句话:豪宅也是一种文化!反思当下一些以“豪宅”自诩的楼盘,为强调身份居然也搞些限制购房者看房的措施,和这绿屋比起来,显得幼稚和可笑。价 格贵、地段好绝不是豪宅的唯一标准,那样靠包装吹嘘出来的“豪宅”也实在太过浅薄。也许,我们会在今年夏天,在梧桐树叶最茂密的时候,也到绿屋里来喝一杯 咖啡,就站在2楼的露台上,或者坐在楼下的草坪里,再次好好近距离的看看,看看这幢有故事的远东第一豪宅。


找上海老房子,就来公恒地产,沪上最专业的老房子地产经纪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