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优步时刻”将至

 北极熊788 2017-02-28

科技让金融业的游戏规则快速改变,欧美银行已经先行入水,未来金融科技领域的原创技术试验场将会是中国,中国传统银行业可以充分拥抱金融科技,化被动为主动。

文 | 莱瑞

2016年年底,Uber再次震惊世界——其高达680亿美元的估值,已力压通用、福特等老牌车企,以及Netflix、PayPal在内的多家IT新贵。也几乎在同期,一个新词“Uberization”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引用。

Uberization,即优步化。字面上看,它指通过互联网整合闲散资源,实现了交通供需双方去中介化。但从更广的意义上看,Uberization代表了一种服务者和用户可以直接联系的商业模式。

作为诸多被影响的行业之一,金融业正在经历优步化。2016年3月,花旗银行全球视角及解决方案部门发布报告,明确指出“因为金融科技(Fintech)对于银行经营模式的颠覆性改变,银行们Uber时刻即将到来”。

这里提及的金融科技,不仅包括已经耳熟能详的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支付清算系统,还有仍然在推陈出新的网络安全技术、直接借贷系统、交易平台,新信贷模型、风险模型、合规与反洗钱系统等。

新技术让金融的游戏规则快速改变,就像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在2016年10月的一份报告《遇见EVA——你的开明虚拟助手和无形银行的未来面孔》中描述,到2030年,科技将主导银行的所有操作,类似Siri的人工智能助手EVA将提供全部金融服务。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金融科技已经在改变这个行业。那么在2017年,传统金融机构如何见招拆招?

欧美银行先入水

直到近几年,金融科技的概念才被业界正式提出,但此前,类似的产品就已在美国硅谷和英国伦敦的IT创业公司出现。

2008年,过度繁荣的银行业备受金融危机打击,首当其冲的就是欧美多家大型商业银行。舆论压力之下,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大幅提升了监管的资本要求。随后,为避免金融机构倒闭,多国政府动用公共资金注入银行体系。但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民众对传统金融业失去了信赖。

与此同时,行业的客户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以年轻客户为代表的长尾用户异军突起。在这两种变化的带动之下,金融科技应运而生。

最初,IT公司把一些信息技术用于非银行支付交易中,以改进交易流程和提升安全水平;后来,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种最前沿的信息与IT技术,被应用到证券经纪交易、银行信贷、保险、资产管理等零售金融业务领域。

花旗银行曾研究哪些金融业务受到金融科技影响最大,个人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移动支付和财富管理首当其冲,但事实上,传统金融机构需要警惕的危险名单早已更长。

从2014~2016年,金融科技可谓全面渗入传统金融机构,已经涵盖了银行所有主体业务——既包括支付结算业务、信贷资产业务、存款等资金来源业务,也有热门的理财等中间业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等。

比如巴克莱银行,其在2015年与美国知名加速器Techstars合作开设Barclays Accelerator,通过250人设计团队,协助银行团队找到问题核心,帮助其把核心技术转为市场应用,以解决金融科技相关领域的问题。

除了银行传统业务,金融科技更偏好一些长期被银行忽视的“痛点”领域,而这也让传统金融机构不得不放下身价,与之合作。

比如摩根大通,这家以“财大气粗”著称的投行,为了提升自己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和市场份额,在2015年拿出80亿美元与P2P借贷公司On Deck Capital Inc合作。对于这次合作,外界认为摩根大通“拼了”,因为前期On Deck并不出资,却要根据每笔贷款的金额得到手续费和服务费,同时通过内部优化模型进行决策和放贷。摩根大通这样看似风险极大的选择,无疑是为了提高市场份额,让自身快速进入金融科技领域。

中国市场可挖掘

在通常的概念中,谁拥有了领先的某项科技,谁就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先机。但金融科技领域或许是一个例外。目前为止,这一领域的原创技术很多都是在欧美出现,但未来的试验场或将是中国。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

第一个原因是人口基数。根据国际电联2016年版《宽带状况报告》,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在2016年年底前已经达到35亿,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达7.21亿,位居全球第一,而欧美的相关用户都在3亿之下,均不足中国的1/2。因此,这些国家创新金融科技之后,不仅普及成本高,规模效益小。相反在中国,得益于人口基础规模与平台数量优势,传统银行参与金融科技的速度非常快。

第二个原因是法律制约。欧美市场往往更愿意使用成熟的技术,而非新技术。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很多产品的最新版本肯定率先出现在中国等新兴市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欧美对于消费者的保护措施非常严苛,新产品一旦出现问题,需要付出极高的赔偿金。因此,在生产新产品和新技术后,他们宁愿率先让新兴市场先行使用,而这种出于谨慎的退让,也给金融科技在中国爆发创造了条件。

当下,欧美的投资已经开始开始放缓,据统计,2016年美国在金融科技的风险投资下降了30%,英国下跌了近25%,但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投资开始出现增长。

2015年前,中国的金融科技的形态主要表现为“互联网金融”,并对传统金融的业务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支付宝提现收费规则的实施。

有评论指出,只要用户把钱放进支付宝,就可以实现其生态圈子里的生产、消费、娱乐、休闲、投资等等活动,满足支付结算金融消费的需要。下一步,诸多金融交易、金融活动都会被锁定在支付宝的闭环之中。

这也正是银行最担心的地方。自诞生之日以来,银行承担的是中介功能,依靠承担风险、承担信用赚取利润。但现在,金融科技解决了风险和信用问题,这无形中使得传统银行的中介功能被取代,银行自身的价值逐渐在消失。2017年,互联网金融之外的其他金融科技形式还将不断发展,这意味着,银行原有的中间地带或将进一步缩小。

银行需要升级版

面对金融科技,欧美的拥抱姿态固然值得借鉴,但事实上,无论是欧洲银行业还是美国银行业,都在快速发展的科技压力之下有点措手不及,很多银行不得不采取裁撤网点、遣散员工的做法。

如果想神闲气定地应对、从容不迫地转型,银行需要重新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如物种进化一样,寻找全新的思维方式,对自身业务进行升级。

众所周知,传统银行的优势在于财富实力、管理经验。但事实上,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于风险的识别判断与管理。

不管是P2P、网络支付还是股权众筹融资,虽然有一层“科技的光环”,但归根到底还是金融中介,它需要对整个资金客户的信用做分析与判断。况且,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是移动支付,它的重点在于客户得到便捷服务方式。但当金融科技进入,新的交易方式将出现,新的风险管理问题也将随之而来。因此,依托传统银行的力量,提升识别风险的能力,是金融行业良好运行,甚至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前提。

在升级后,未来的银行还需要进化,把自己定位为高科技公司。

当前,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工商业中,都普遍存在一个共识——数据化、互联网化和智能化将是未来的方向与出路。银行也将被这种大趋势所影响,其金融交易和市场分析判断都将依托高科技而生,因此,科技化转型不可小视。

2016年,麦肯锡曾发布一篇被称为“银行死亡笔记”的报告,但事实上,这份报告也可以被看作“银行的机会分析”。因为其对金融科技的前景进行了展望——金融领域数字化将让股本回报率ROE也有望上升2%~3%,数字化则可以扩大4%~12%的销售空间。从这个意义上看,传统银行完全可以充分拥抱金融科技的挑战,变被动为主动,并有望获得新的机遇。

(作者系资深金融人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