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今看到的《清明上河图》并不是首幅作品

 lwg6451 2017-02-28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不朽之作《清明上河图》问世以后,受到历代鉴赏家的珍视,成为宫廷皇室、达官贵人、收藏家甚至阴谋家追猎的对象。

最早收藏这幅名画的是北宋徽宗皇帝赵佶。赵佶对绘画,书法都很有研究,对《清明上河图》也格外珍爱,专门用他所特有的瘦金体为此画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字,并盖上了他的双龙小印。

金人攻陷汴京之后,此画流落到民间,辗转流传。

如今看到的《清明上河图》并不是首幅作品

元朝建立之后,《清明上河图》再次被收进皇宫,藏入皇家藏珍阁中,后被翰林院学士、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从藏珍阁中秘密抽出,潜送老家湖州,之后以假充真,将摹本送回藏珍阁。

二百多年后,《清明上河图》真迹又从赵氏家族手中流落到苏州。

如今看到的《清明上河图》并不是首幅作品

明朝嘉靖年间,宰相严嵩得知此图收藏在员外郎王振斋手中,便派蓟门总督王忬去找王振斋购买此画。王振斋惧怕严嵩的权势,又舍不得交出这幅画,于是便找名家临摹了一幅送给了严嵩。严嵩不知是假,公开炫耀,后被一位曾经,装裱过此画的装裱师看破。严嵩得知受骗,怒不可遏,随即以“欺相”之罪抓捕了王振斋。王振斋受刑不住,招出真迹藏在其舅舅陆治年中,严嵩又利用权势,从陆治手里获得真迹。可怜的王振斋则最后死在狱中。严嵩以权势掠取真迹的内幕王忬是最清楚的。嘉靖三十八年,王忬于雁门战败,严嵩乘机以“治军失机”的罪名将他杀掉,达到了灭口的目的。为了一幅图,两人被杀,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根据这一史实,编写了《一捧雪》传奇并被搬上了戏剧舞台。

如今看到的《清明上河图》并不是首幅作品

后严嵩逐渐失宠势倒,其子被处斩,府邸被查抄,《清明上河图》第三次被收入皇宫。

明隆庆年间, 《清明上河图》被成国公朱希忠得到,后辗转易主,以后又被一内臣窃得,藏于御沟石缝之内。画藏御沟之时,恰逢天降暴雨,沟内水涨,淹及石缝,待到雨停水退,画已被浸泡得不成样子,这幅名画就这样受损失传了。

然而这时在民间还流传有另一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那是北宋灭亡,张择端南渡以后,因思念故园,又重新绘制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这幅《清明上河图》真迹被湖广总督毕沅买到。后毕沅因获罪被处死,家产被抄没入宫,这幅《清明上河图》被收入皇宫。

如今看到的《清明上河图》并不是首幅作品

辛亥革命后;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溥仪离开皇宫时盗出的大批文物珍宝中就有《清明上河图》真迹。溥仪在伪满洲国当了“执政”之后,又将此画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1945年日本投降后,此画流落民间。1946年长春解放,解放军的一位干部通过地方干部收集到了这幅《清明上河图》真迹。现这幅张择端南渡后重新绘制的真迹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