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耳又称黑木耳、木软、树鸡、木蛾、木菌、云耳、耳子、光木耳、木檽、檽、桑上寄生、蕈耳、木茸《本草纲目...

 壹品茗 2017-02-28



「释名」 黑木耳、木软、树鸡、木蛾、木菌、云耳、耳子、光木耳、木檽、檽、桑上寄生、蕈耳、木茸。


「入药部位」 真菌木耳、毛木耳及皱木耳的子实体。


「性味」

甘、平、有小毒。

《药性论》:'平。'

孟诜:'寒,无毒。'

《饮膳正要》:'苦,寒,有毒。'

《纲目》:'甘,平,有小毒。'

《本草求原》:'甘,温,小毒。'

桑耳:甘、平、有毒。

槐耳:苦、辛、平、无毒。

杨栌耳:平、无毒。


「归经」

归肺、脾、大肠、肝经。

《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本草求真》:'入大肠、胃。'

《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效」

补气养血,润肺,止血,降压,抗癌之功效。


「主治」

常用于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久咳,咯血,吐血,衄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高血压病,便秘,眼底出血,子官颈癌,阴道癌,跌打损伤。


桑耳:黑色的桑耳,可以治女子白带有血,腹内结块、肿痛,阴痛,不孕。疗月经不调。黄熟陈旧色白的,可止久泄,益气不饥。金色的。可治饮食失节引起的两肋之间的结块,腹痛刀伤。治女人崩中带下,闭经血凝,产衙血凝,男子胸腹结块。还可止鼻出血,大肠久积风冷所致的便血,妇人心腹痛。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可和葱、豉做羹食。

槐耳:治五痔脱肛,便血心痛,妇人阴中疮痛。治风破血,益力气。

榆耳:主令人不饥。

柳耳:补胃理气。治反胃吐痰,取柳树上的蕈耳五至七个,煎汤服即愈。

柘耳:治肺部痈疡、咳唾脓血,且脓血腥臭。不论脓血形成与否,用一两柘耳研末,同百齿霜二钱,糊成梧子大小的丸子,和米喝下三十丸,效果迅速。

杨栌耳:主瘀血结块,可破血止血。煮来服用。


「附方」

1、新久泄痢。

干木耳50g(炒),鹿角胶12.5g(炒)。为末,每服15g,温酒调下,日二次。


2、老年生疮久不封口。

将木耳用瓦焙焦,研末,过筛。取木耳粉两份,白糖一份,加水调成膏,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早晚各换1次。


3、产后虚弱,抽筋麻木。

木耳30g,陈醋浸泡,分5-6次食用,日服3次;又方:木耳、红糖各15g,蜂蜜31g,蒸熟分3次服用;又方:木耳12g,千年健、追地风各9g,先煎千年健、追地风,去渣,再煮入木耳加适量白糖,吃木耳喝汤,日分2次服。


4、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疴痛,心神麻闷。

黑木耳一两,水二大盏,煮木耳令熟,先以盐、醋食木耳尽,后服其汁,日二服。


5、崩中漏下。

木耳半斤,炒见烟,为末。每服二钱一分,头发灰三分,共二钱四分,好酒调服出汗。


6、眼流冷泪。

木耳一两(烧存性),木贼一两。为末。每服二钱。以清米泔煎服。


7、牙痛。

木耳、荆芥等分。煎汤漱之,痛止为度。


8、用于创面肉芽过剩。

取平柔、肥厚而无缺损的木耳,用温开水浸透涨大后,酒精消毒。伤口周围及肉芽用盐水清洗消毒后,将木耳平贴于肉芽上,纱布包扎,3~4天拆开观察1次。治疗2例,均于3天后痊愈。木耳疏松易收缩,吸水性强,能将肉芽中的水份大量吸收,使肉芽开始干萎;加之木耳干燥后,收缩皱凸,给与肉芽均匀压力,使肉芽过剩部分退平,上皮细胞随着向中心生长,伤口易于愈合。


9、慢性痢疾,腹中隐痛,利下赤白。

黑木耳30克,煮烂,用盐、醋调味服用。


10、内外痔疮出血、痛苦悲伤。

木耳3 ~6克,柿饼30克,同煮烂。


11、血虚唇甲色淡,面色无华。

黑木耳30克,红枣30枚,煮熟 ,加红糖调味。


12、吐血、便血、痔疮出血,或妇女崩漏失血,而咽干口燥者。

木耳15~30克,温水浸泡,洗净,以水煮烂后,加白糖适量服。现代研究:木耳热水提取物对瑞士小鼠赘瘤-180有按捺作用,所含黑刺菌素有抗真菌作用。


13、月经不断(肉色黄瘦,稍有劳累,病情好加剧)。

用桑耳焙干、研细,每服二钱,饭前服,热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4、赤白带下。

用桑耳切碎,酒煎服。


15、瘰疬溃粒。

用桑耳五钱、水红豆一两、百草霜三钱、青苔二钱片脑一分,共研为末,以鸡蛋调匀敷涂。敷前,以车前、艾叶、桑皮煎汤洗患处。


16、蛔虫寄生。

用槐木耳烧存性,研为末,水服枣样大一块。若不止痛,饮热水一程式,蛔虫即可打下。


17、肺痈咳血。

用柘耳一两,研为末,同百齿霜二钱,加糊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炖汤;或烧炭存性研末。


「禁忌」

虚寒溏泻者慎服。


「生长环境」

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人工培植以椴木和袋为基体,潮湿地带生长比较多。


「分布地域」

1、分布于全国各地,各地还有人工栽培。


2、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各地有人工栽培。


3、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储藏」

夏、秋采集,晒干或放到烘房中烘干,温度由35℃逐渐升高到60℃,烘干。


「各家论述」

1、孟诜: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


2、《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


3、《纲目》:治痔。


4、《药性切用》:润燥利肠。


5、《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廖。


6、《药性论》:蕈耳,古槐、桑树上者良。能治风,破血,益力,其余树上多动风气,发痼疾,令人肋下急,损经络背膊,闷。次柘木者良。


7、《唐本草》: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疗痔,榆、柳、桑耳此为五耳。软者并堪啖。


8、《纲目》: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随木性,不可不审,然今货者,亦多杂木,惟桑、柳、楮、榆之耳为多。按《生生编》云,柳蛾补胃,木耳衰精。言老柳之蛾,能补胃。




- End -


本文仅普及中医常识,不做处方

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