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老会诊】解开痹痛辨证的纠结

 经方丝竹空 2017-02-28

【按语】冯老在海南学术指导期间,应邀参加病房会诊,师生深入探讨。对该例痹痛患者的辨证,冯老就在表的阳证与阴证的判定、少阴太阴阳明合病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二加龙骨汤的细微鉴别、附子的药效和药用等指点迷津,拨开了我们辨证时一连串的纠结……


【正文】

第一部分:患者病情简介

第二部分:师生四诊与辨证分析讨论

第三部分:冯老总结发言与回答学生提问


【第一部分:患者病情简介】


本例特点:


1】患者 覃秀贤, 女, 76岁,反复出现腰背部、左膝多处疼痛2年,加重2周。


2】刻下症状:双下肢乏力,腰背隐痛不适,偶有腰酸,左膝关节隐痛,四逆,不怕冷、不怕热,上楼偶有气短,口干,咽干,偶有咳嗽,少许白痰,无口苦,食欲好,无恶寒、发热,无潮热、盗汗,夜尿1-2次,大便时硬时烂,每日1次,偶有一日两次,睡眠好。


3】2年前曾在我科住院,查骨密度检测提示骨质疏松,腰椎核磁:明确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予阿仑磷酸钠、钙片及中药等综合治疗。


4】2年前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伴头晕,呈持续性昏重、胀痛感。曾在我院诊断脑梗塞。胃溃疡、慢性胃炎病史10年余,偶有上腹部隐痛,偶有嗳气、返酸,症状反复,时轻时重,无明显规律。曾在当地医院行电子胃镜示胃溃疡,服奥美拉唑治疗,症状缓解。


5】查体:T 36.8℃       P 85次/分       R 20次/分       BP 138/80mmHg    神清,心肺及腹部体检未见异常,腰椎生理弯曲变直,腰3-骶1棘突旁压痛(-),腰椎活动度稍受限,双侧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挺腹试验(-)。双下肢无凹陷性浮肿。神经科:意识清楚,无失语,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力5-级,双上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感觉、共济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征(-),脑膜刺激征(-)。舌淡红,苔白、根腻,脉沉细弦。


6】辅助检查:2016-04-26-本院MRI:较2015-10-24头颅及腰椎MRI片对比:1.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大致同前,未见急性期梗塞灶。2.脑白质疏松及脑萎缩同前。3.脑动脉硬化。4.腰椎退变同前。5.腰3椎体压缩性改变。6.腰2-3、腰4-5椎间盘膨出并向后突出。同前7.腰3-4椎间盘膨出并轻度向后突出,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同前8.腰5/骶1椎间盘膨出。同前。2015-04-26本院骨密度:(我院,2015-03-20):重度骨质疏松,T值:-3.26。


综合上述特点,提出以下诊断意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诊断:痹病 痛痹


患者老年女性,以腰背部、左膝多处疼痛为主症,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四诊合参,本病属中医“痹症 痛痹”范畴。


缘感受风寒湿邪,因寒邪偏胜,寒性凝滞,主收引,邪流经络,痹阻气血,故见肢体关节紧痛不移,疼痛较剧,遇寒则血愈凝涩,故痛增剧;得热则寒邪祛散,气血运行较为流畅,故其痛减,寒主收引,筋脉拘急,则肢体关节紧痛而不得屈伸;寒为阴邪。故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舌淡红,苔白、根白腻,为寒湿之象,脉沉弦,为属寒主痛之征,脉沉弦为寒胜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痿病


根据:此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则瘫软于床,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病却以疼痛突出。

西医诊断依据:


一、重度骨质疏松症


根据:患者,女,76岁,反复出现腰部疼痛10年余,以弯腰、久坐后疼痛明显,负重、行走后症状加重,腰椎活动不利,行走耐力差,查体:腰3-骶1棘突旁压痛( ),腰椎活动度受限,双侧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挺腹试验(-)。曾在我科住院,明确诊断骨质疏松症,故可考虑该诊断,进一步行腰椎MRI检查、骨密度检查以协诊。


二、脑梗死


根据:患者,女,76岁,双下肢无力伴头晕1月。查体:意识清楚,无失语,智能正常,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力5-级,双上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感觉、共济检查无异常,病理征(-),脑膜刺激征(-),故本诊断临床可考虑,进一步行头颅MRI检查明确。


二、慢性胃炎


根据:患者,女,76岁,反复出现上腹部隐、胀痛不适10年余,时有上腹部隐痛,伴嗳气反酸,症状反复,时轻时重,无明显规律。查体: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余(-),结合当地医院胃镜检查结果,故可考虑该诊断,必要时进一步查胃镜检查明确。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膝关节CT:动脉硬化。双侧膝关节退行性改变。 血脂七项(血脂全项) 免疫七项(总院) 常规生化1(总院) 常规生化2 肝功能1 肝功能2(总院) 心肌酶 C反应蛋白测定(CRP):钠,133.0mmol/L,氯,93.6mmol/L,肌酸激酶,234U/L,C-反应蛋白,14.00mg/L,其余无异常。 血常规、血液流变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出凝血四项、乙肝二对半定性、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0.48mg/L;头颅 腰椎核磁:较2016-04-26头颅及腰椎MRI片对比:1.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大致同前,未见急性期梗塞灶。2.脑白质疏松及脑萎缩同前。3.腰椎退变同前。4.腰1、3椎体压缩性改变。5.腰2-3、腰3-4、腰4-5椎间盘膨出并向后突出,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较前略增重。6.腰5/骶1椎间盘膨出。同前胸片:动脉硬化。目前治疗:见下图


【第二部分:师生四诊与辨证分析讨论】


  师生四诊部分  

冯老:你这个关节痛多长时间?

患者:没有多长时间,前年痛到不能走路,(但有腰痛10多年)。

冯老:出汗多不多?不爱出汗啊?

患者:不多。

冯老:口干不干?

患者:干,散步不多久,嘴巴就很干。

冯老:口苦不苦?

患者:不苦。

冯老:吃饭好?

患者:好。

冯老:晚上睡觉出汗?

患者:不出。

冯老:怕冷?怕热?

患者:不怕冷。天气冷才觉冷。(冯老:怕冷不明显)。

冯老:手脚凉?

患者:手脚冷。

冯老:大便好吗?

患者:大便可以,大便一天一次。

冯老:小便呢?

患者:夜尿1-2次,头有时麻。

冯老:脚关节疼吗?

患者:这里这里(左膝疼),

冯老:脚脖子,脚趾头疼不疼呀?(双踝关节)这个不疼,(双足)这个不疼是呀?

患者:不疼。

冯老:你觉得最疼是腰和膝盖呀?

患者:是。

冯老:开中药吃。

吴灿:头昏吗?

患者:不晕

吴灿:也没有心慌哦?

患者:没有

冯老:口干想~喝水吗?

患者:想喝水,散步后口干想喝水。

吉贞料:咳嗽?

患者:咳嗽,但不多

冯老:鼻子堵吗?

患者:不堵,胃有时反酸。

陶有强:夜里起夜多吗?

患者:不多,1-2次

崔明珠:你喜欢喝冷水还是热水?

患者:喝热水,我女儿说喝热水好。

陶有强:关节疼有没有肿?

患者:不肿

吴灿:脚抽筋吗

患者:不抽筋。

邱世光:你睡觉好吗

患者:好。

王高岸:平时觉得累吗?

患者:不累。

王高岸:平时想睡觉吗?睏吗?

患者:想睡觉,我女婿说睡太多,他讲我身体虚,给我吃鱼肚、鸡肉,我就上火。


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细弦


  师生辨证分析讨论  

吉贞料(管床医生):病人的症状不多,主要是口干、腰背、左膝关节隐痛,四逆,不怕冷、不怕热,偶有咳嗽,少许白痰,有汗,但汗少,偶有嗳气、反酸。无口苦,食欲好,无恶寒、发热,无潮热、盗汗,夜尿1-2次,大便好,睡眠好。考虑腰背、左膝关节隐痛,四逆,不怕冷考虑有太阳表证;口干明显:考虑阳明,上热比较明显。嗳气、反酸考虑太阴。方尚未考虑清楚。但是能否考虑口干为上热,嗳气、反酸、四逆为下寒的厥阴证,而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其中的桂枝也能解关节疼的太阳的表证。


邱世光:主要腰痛、左膝疼痛、四逆,不怕冷,口干、夜尿2次,苔白腻,时有嗳气、反酸,考虑太阳太阴夹饮,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减,加黑顺片,附子大概10g。


黄信雄:我觉得像少阴太阴合病,腰痛、左膝疼痛、四逆,考虑有少阴,口干、夜尿2次,偶有咳嗽、苔白腻考虑太阴,考虑少阴太阴合病,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苓散。


崔明珠:我们先看看有没有表证,表证是关节疼考虑表证,像太阳表证,少阳不像,阳明也有,考虑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厥阴证,方选桂枝芍药知母汤。(王高岸:桂枝芍药知母汤属于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吴灿:患者主要是以疼痛为主,胡老的书说疼痛多从少阴考虑,表证我们认为少阴表证,痹症我们考虑合并有太阴夹饮,患者有胃脘不适考虑胃有停饮吧,而且停饮化热,问患者是否有口干,患者回答有口干,回答的快并且非常肯定,我考虑少阴太阴阳明合病,或者叫少阴阳明合病夹饮,都是一个意思的。然后方证选择,方证不但有阴证,还有阳证,就是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在我们经方里面有几个方,一个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就是少阴病、太阴病化热,我们加苓术,就是茯苓苍术的话,就管太阴了,化热的有知母在里面。还有一个方,二加龙骨汤,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加白薇附子,《小品方》里面的,当然《小品方》里面说去掉桂枝,但胡老认为不去桂,所以就在这两个方证之间的选择了,所以说辨六经就是少阴太阴阳明,方证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二加龙骨汤之间选择,我个人更倾向二加龙骨汤,因为有关节疼、但没有肿,桂枝芍药知母汤在《金匮要略》里,“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水饮比较明显,但患者无头晕、胸闷,所以我个人方最终考虑二加龙骨汤,加苓术。


王高岸:我赞同吴灿师兄的观点,六经考虑少阴阳明太阴合病。少阴表现在:四逆、关节疼痛,舌淡,脉沉细,困倦,想睡觉。太阴表现在:舌苔腻,有些重重的感觉,喝热水舒服。阳明:明显口干。六经考虑少阴阳明太阴合病,方选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方用得比较多,望而知之谓神,看到病人就想到桂枝芍药知母汤,想到该方后接着问诊找根据,好像还说得过去,如问患者累不累,想不想睡觉、睏不睏,“脉微细,但欲寐”。


陶有强:我觉得患者外邪里饮很明显,里饮化热也明显,我同意两位师兄的说法,少阴太阴阳明合病,所以这个表呀,我原来想患者无明显恶寒,但后来说手脚凉,后面又说有困倦,当然困倦也有夹湿的情况,夹水气有困倦的情况,所以说表证倾向少阴。太阴除了胃脘情况,反酸,还有谈到里饮情况:夜尿2次;饮化热:口干喜饮,当然我们没有进一步问饮水是否解渴的情况、饮多尿多的情况,但吃鱼肚上火,所以里热明显。六经考虑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吴灿师兄提到二加龙骨汤加苓术,实际上倾向与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二加龙骨汤的比较,我个人更倾向于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什么呢?首先呢她是痹痛更明显,加上患者是没有汗出的,如果二加龙骨汤的话,考虑更多一点虚烦(虚热),另外一个是汗出,她汗出不明显,而且桂枝芍药知母汤也提到温温欲吐,有饮热冲逆的表现,当然她关节肿和饮热冲逆不甚明显,只是里饮而已,我们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呢缓解疼痛明显,实际上呢后续可能会关注里饮的情况,用到五苓散合茯苓饮加半夏。前期我们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苓术减轻疼痛更明显。

                                 (吉贞料  整理;吴灿 核校)


【第三部分:冯老总结发言与回答学生提问】


冯老:基本上我看辨六经大伙都基本上一致,可能有些人还犹豫,怎么对待上热?实际上口干,有可能是少阳,有可能是阳明,有可能是厥阴,但是对于她来说吧,还是按阳明看比较好!没有明显的口苦,所以大伙认为这是一个少阴阳明太阴合病,六经基本是对了。


选方上,我从病房出来,想到的是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也对,因为她(的临床表现)是不典型的,没有温温欲吐,没有恶寒、什么这些的,不明显,因为六经证是符合的,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虽然恶寒不明显,但是她有表,这是少阴表,这个少阴表,有的就不典型,恶寒不明显,有的还有一点精神不太好,也算一条吧,但是没有这个,我们说也可以有少阴,她是不典型的,总的来说。胡老说过,痹症始终始不离少阴,就是临床上用吧,关节疼,尤其在表,表的阴证比较多,尤其是时间长了以后,关节疼得厉害了,那就是少阴。《伤寒论》治疗痹症的方子,一个一个加,开始桂枝加附子,后来是174条桂枝附子汤,再就是175条甘草附子汤,逐渐升级,寒邪厉害,病得重了 “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那就是说,还是在表,寒得厉害,寒在表得厉害,所以附子用得再加大,而且得加术,加苓术,所以这个六经,我们辨对了,接近了,这个方证里头有他(每个人)自己的经验吧!


后来吴灿说了二加龙骨牡蛎,我觉得有道理,但是桂枝龙骨牡蛎,它本来方子就是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它(指二加龙骨牡蛎)是治疗少阴阳明的,没有太阴,但是我们可以用吗?可以用,加味了就是,加茯苓,苍术,少阴阳明合病太阴,这个为什么合适啊?就是说,刚才吴灿也说了,这个病人表证啊,恶寒得不厉害,虚劳时间比较长,十几年了,关节疼痛,时间长了以后,津液虚了。所以原文桂枝加龙骨牡蛎是治疗“失精家”,“失精家”里头怎么理解表证啊,失精家,失血,这些都叫“失精家”。“失精家”指的是广泛的津液伤,失血也好,遗精也好,出汗也好,实际上包括这些长期的大量的出汗,这叫失精了。这样理解就行了。慢性病时间长了,它消耗人体的津液,伤得厉害了,所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是治疗这种病的,不光是治男的女的,妇科、男科病,不只是治这个,它是治疗慢性病的,比较虚的,津液虚的,在表虚寒的,属于少阴。


这里头少阴和太阳怎么区别?《伤寒论》第7条已经说了“无热恶寒”。临床上有些没热的,少阴病它应该是没热,太阳病它应该有热,但是太阳病以后它也没热,怎么鉴别呢?从其它症状上,偏于在表的、阳热的一些症状,脉浮、一阵阵发热啊,昨天看的一个病人,脸上觉得一阵阵热呀,有发热的,这是太阳,它没有发热,不明显的、精神不好的,它属于少阴,这个也好辨别。没有一些阳证、亢进的、兴奋的、热的一些症状,那它是少阴。鉴别表证的阴证、阳证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因为这个病人有口干,考虑到阳明,大伙都知道了,具体的用药吧,应该是二加龙骨牡蛎汤加苓术。实际上也可以把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一些药拿来,防己可以加,防风不用,加上利湿的吧,这样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这是六经,然后是二加龙骨牡蛎,用桂枝,胡老经常加防己、苓术,或者加其它药也可以,祛风湿的药都行,可能这样效果好一些吧。


附子要逐渐地加量,从小量用起,要不不好见效,恐怕像她也得用到30g,先煎。白薇没有药就用知母,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了,都拿过来。有白薇,就用白薇。白薇就是有点麻烦,有些人吃了就吐,不知道什么原因,吃了以后,半小时就吐了,烦,闹不太清楚。有时候我就干脆用知母,有些病,关节肿大的,当然不用白薇了,我就用知母,消关节肿大。白薇、知母用一个就行了,这个病人关节也不太肿。不肿吧?不肿就算了,治阳明的不少了,白薇、芍药、生龙牡也不少,这个知母不要了。7剂。


阳明怎么来的呢?我们说虚,虚的阳明,不是实的阳明,她是太阴化的热,不是大、小、调胃承气汤的实热结在里的阳明,是在上的虚,实际上白虎汤这一些也是个虚,虚热,虚热怎么成啊?栀子豉汤,不是虚烦吗,虚烦是相对于大承气汤这种里实热结的虚,不是热解成实的虚热,是在上热,所以用知母、芍药、生龙牡这些清清上热。


问:强壮是什么概念?


冯老:所谓强壮,附子我们说是强壮。《伤寒论》关于附子说是强壮药、强心药。胡老讲,治疗少阴病、太阳病怎么区别,一样的都是发汗,但是因为津液伤得厉害,发汗人体虚了嘛,人体虚了是津液虚,所以光靠原来那些发汗药不行了,而要加一些强壮药,强壮药是什么?胡老讲是细辛和附子,所以附子就是强壮药,现代人看附子就是个毒药。开附子10g不行,不卖给你,这是毒药,就看到了毒。光靠乌头碱治疗是不行的。附子里头有没有其它的成分,现在不知道。我们说对症,有附子的适应症就用附子。它不是单纯止疼的,说附子是止疼的,不是的。止疼的,阿司匹林,止疼吧,吃了出了一身大汗,关节更疼,而且不好好,附子吃了以后它慢慢就好了,附子不光是止疼的,它是强壮人体机能的,不光是镇疼的,合了桂枝麻黄起了解表(的作用),强壮解表。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到底药里是什么起作用啊,现在不知道。按中医的理论解释,我们有,祖先有,就是解表嘛,解表把邪驱出去了,这就是了,用现在医学解释,西医的解释目前没弄清楚,好多不清楚的,到底附子哪个起作用,就是乌头碱吗?不是的,我们认为不是。生石膏也是,生石膏哪一个解热?碳酸钙吗?根本不是的,光光用碳酸钙治疗发热行吗?石膏能解热,现代研究没闹清楚为什么石膏能解热,但是生石膏不是所有热都能用,表热用生石膏解不了热,这里头我们祖先总结了经验,它是根据症状来的,至于西医的药理还弄不清楚。


吴灿:痹症的病人我们考虑多半不离少阴,但同时病人有口苦,口苦得很厉害,如果没有四逆的话,辨为半表半里的阳证,少阳少阴合病,那我们治疗的话是少阴少阳同治呢?还是先治少阳?然后再治疗少阴?


冯老:你为什么想到少阴合并少阳?


吴灿:因为痹症风湿关节疼痛的病人,除了痹症的症状之外,还有口苦得很明显,综合考虑六经辨为少阴少阳合病。因为《伤寒论》、《金匮要略》里又没有柴胡剂合附子的处方,不知道临床上能不能一起用?


冯老:有,可以合并用,但是首先要闹清楚口苦属于半表半里,可能是厥阴,可能是少阳,要看主证是什么,主证是少阳,三阳合病可以治少阳,其它的可以不管都可以,但症状厉害的时候可以管,146条,“支节烦疼,心下支结”,支节烦疼是什么?疼得厉害了才烦,这时候合并桂枝汤了,如果疼得不厉害,光用小柴胡也可以。99条不就说了吗,单用小柴胡就治了三阳合病,“颈项强”, “颈项强”不是表证吗,小柴胡也治疗“颈项强”,小柴胡为什么治颈项强,“三阳合病、治从少阳”就是这么来的。


胡老提出了“痹症始终不离少阴”,这句话可能是他讲课的时候说出来的,多数跟少阴有关系,涉及到少阴。关节疼痛,太阳也有关节疼痛,“周身痛、头项强痛而恶寒”、“身痛、腰痛、骨节疼痛”, 第35条麻黄汤方证。周身疼痛那是阳证有发热的,这时候用麻黄汤、桂枝汤都治疗这种疼痛,那是急性的,用少阴加上附子就不行了,这是六经病的不同。所以,胡老说慢性关节炎一般是太阳少了,少阴多了。所以往往关节炎的时候,有个概率吧,大部分都跟少阴有关系,有这么的话。


如果在临床上的时候,口苦明显,有发热什么这些症状,属少阳就用少阳,合并太阳就用太阳,合并少阴也可以用,可以加附子。146条柴胡桂枝汤,如果是没有热的,少阳证热不明显的,关节疼得又厉害,有表寒了,那可以加附子。乌梅丸就是治疗关节疼,那是半表半里阴证,转阴了,不是少阳,转厥阴了,就可以用了,但是阳证的时候用少阳,所以也有这种情况。四逆散合桂枝加附子,也有这种情况,就是少阳少阴太阴合病。可以加减,从理论上是这样,看临床上碰到的症状。有口苦的,她不是单纯的少阳,少阴太阴合病,也不是阳明,口苦不是口干。像这个病人,如果有口苦,我们怎么辨?阳明就不能成立,着重于少阳了,或者是厥阴,那要看具体表现了。

                                              (邱世光 整理; 吴灿 核校)


附:处方用药与患者服药一周后反馈

处方:二加龙骨(不去桂枝)加苓术防汤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龙牡(同煎)各15g

防己10g,苍术15g,茯苓12g,黑附片(先煎)30g

白薇12g,生姜5片,大枣4枚

七剂,水煎温服,日二次


服药反馈:

用药第一天,感觉头及下肢麻,约半天就不麻!

用药第三天,口干明显好转,腰和左膝疼减轻!

用药一周后无口干,腰及左膝疼完全消失,也不睏倦了!无咳嗽,无嗳气返酸,无胃胀,眠好,夜尿1一2次,大便正常!舌稍淡暗,苔薄白,脉细!就出院了!

今早电话回访,说就是有点头痛,其它的还好!问头痛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她说住院期间就好点,但觉得无大碍,就没有跟我们说。

(吉贞料    2017年2月28日)

 (海南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  供稿)


分享,是一种美德


【征文通知】


分享学习的志趣,汇聚点滴的成长

一起在学习,共同在进步!


欢迎各位同仁将在学习和应用胡老学说的实践中发现的心得体会、问题疑惑以及观点探讨等,笔之成文,与众师兄弟姐妹分享。


来稿请投:【jingfanggz@163.com】


体裁不限,字数争取控制在3000字以内

通过审核后,在胡希恕经方医学公众号刊出者,将获得由经方生活馆提供专享经方纪念品一件!


优秀者推荐至《经方医学》内刊与《中国中医药报》发表。


冯世纶经方医学传承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