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吉林省柳河县实验小学姜春月
有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苏联著名教育家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由此可见,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多么重要。
一.明确目的,为什么读书
1.书籍是人一生中成长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的那点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2.读课外书有助于积累词汇,提高表达能力。博览群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自然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因为读的书多,说起来也会有条不紊的感觉。你如果多倾听几个孩子的表达,就会发现那些勤读书的孩子,说出来的话大多内容充实,而且有深度。人们说的“书中自有言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大概就是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怎样培养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孩子不愿读书、讨厌读书。在他们看来,读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有一点空闲时间,他们都用来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了,实在是静不下心来看书。所以,要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耐心和信心。总结这些年我指导读书的经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感受读书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要想让孩子喜欢读书,也要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孩子读书正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你要做的是分享这种乐趣,而不是破坏孩子的心境。另外,当孩子向我们讲述自己阅读的快乐和收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表现出和他一样的开心,分享孩子的读书成果,这会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并对读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营造读书氛围。读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如此才能保证孩子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地读书。在孩子读书时,教师本身也要有阅读习惯,言传身教,自然能给孩子良好的影响。当孩子在认真看书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打搅他,更不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
3.保证读书时间。读书贵在坚持,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松一天、紧一天、读一天、歇一天。如果每天都给孩子一段读书的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日积月累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结合学校活动,每天中午休息后,安排半小时阅读,除此之外,放学后,亲子阅读也是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让浩瀚的书海中有更多的知识琼浆等待孩子去汲取,而不是每天机械性地、重复性地埋头于作业、题海,而远离知识更丰富、天地更广阔的书的世界。三.教会读书方法,怎样来读书读书,不是漫无目的读,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孔丘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四到”。宋代提出读书要“三到”近代胡适加了“手到”,形成了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好方法。边看、边诵、边写、边想,才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十目一行。一目十行的浏览可以博学长识,而十目一行的专注,使人精深。清代学者陆世仪就是用了“十目一行”读书法取得成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