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故事】黄豆豆:纯粹的艺术缔造者

 街心舞苑 2017-02-28

版权所有:《智生活》杂志2015年9/10月刊


文/KAMI


从最初的舞蹈演员,到脱颖而出的杰出舞者,转而成为集创意、编、导、演为一身的舞蹈多面手,随即又蜕变为舞蹈文化的传播普及者,20多年的从艺经历,将黄豆豆打磨成一个岿然屹立于世界舞蹈界屋脊之上的中国舞蹈巨星,但在面对面谈及舞蹈与人生时,他却意外地显出几分淡然的神色。他说,毫无疑问,跳舞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并非全部。相对于“舞蹈家”,黄豆豆更愿意称自己为一个“Artist”——艺术缔造者,他总觉得但凡冠上“某某家”,就会产生莫名的隔阂感,他的期望一如从前,只是简单地想以自己的肢体语言,合着音乐的律动,将舞蹈艺术中的至纯至美传递给所有人。




追寻不一样的自己


月仲夏日,初见黄豆豆,只是一袭简单的夏装,脸上淌着明朗的笑容,一手牵着小豆芽,眼中沁满慈父的温情。他说很抱歉,采访时也必须带着他的宝贝,现在的他,常常将所剩无几的时间全都挤给女儿。“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很早就开始寄宿,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感受不到任何家庭的温暖,这让我自己有了家庭后便异常珍惜和眷恋,我只是希望能尽最大努力,把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都留给家庭和孩子,不让自己有太多遗憾,不让妻子太辛苦,不让孩子的童年有所缺失。”


我们的话题既然已经从“家庭”和“童年”开始,自然少不了问及黄豆豆最初的理想,他笑道,“其实完全和舞蹈扯不上关系。我想成为一名军人,这是那个年代很多男孩子共同的梦想。也想过做厨师,我老家弄堂口有个小餐馆,牛肉炒得特别好吃。于是,我就自认为:如果能当上厨师,就能每顿都吃上肉。”但最终,黄豆豆却“顺应天命”选择了舞蹈,“因为我的父母酷爱文艺,尤其是对舞蹈艺术特别青睐,而我从小也无意中流露出一定的舞蹈天赋,于是全家人就坚定了信念。”


和很多选择跳舞的孩子一样,12岁开始练舞的黄豆豆几乎将生命中最天真烂漫的那些时日都交付给了舞蹈,艰苦的训练自然是家常便饭。但那时,任谁都没有料想到,这个最初因身材比例不达标差点遭学校拒收的男孩,最终能够在舞蹈艺术的道路上走得那么远。



△ 黄豆豆成名作《醉鼓》剧照


1995年的《醉鼓》掀开了黄豆豆舞蹈生涯的开篇,为他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全国金奖,而后经由陈维亚老师为其度身定制的独舞《秦俑魂》,再度让他斩获“桃李杯”的头筹。但这些却没能守住那颗年轻而躁动的心。


当时的黄豆豆觉得中国舞太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程式化,局限了青春个性的表达,出于叛逆,出于桀骜不驯,他在毕业后选择了“离经叛道”。

他利用每次出访演出的机会,结识了很多不同国籍,不同风格的舞者,与他们一起表演,游历,心心念念找寻着能够诠释自我风格的全新舞蹈语汇。


那段时间里,黄豆豆对现代舞十分着迷,他觉得相较于中国舞而言,现代舞是迥然不同的,是一个可以完全展现舞者自我个性的舞种,直到他在日本参加国际现代舞大赛,先前的认知才开始发生转变。


“在后台,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各路现代舞选手,我突然觉得:除了人种、血统、国籍和语言的区别外,我和在场的每一个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其实无论是中国舞、芭蕾舞、现代舞、国标舞、流行舞……每一个舞种都有其无法替代的魅力。真正的舞者并非取决于擅长跳什么舞种,而是我们是否能够通过舞蹈真诚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


那次国际现代舞大赛是黄豆豆获奖经历中唯一的一个银奖,之前金奖大满贯的他遗憾之余却又颇感欣慰,这此至少打开了了他长久以来的困惑,就如同他十分钟爱的那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名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他知道是时候该回到“来”的地方了,而这一次的回归,他显然想好了要做些什么。


找寻赤足即兴起舞的情怀


之前《醉鼓》的意气风发,到《秦俑魂》传递的厚重历史感,黄豆豆怀抱着梦想在舞蹈世界里游刃有余地穿梭,镌刻下了属于他的独特烙印,鲜明的中国元素一次又一次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1999年,经美国百人会文化协会主席杨雪兰引荐,黄豆豆在纽约见到了谭盾。黄豆豆至今依然对这场邂逅记忆犹新,他说,“没想到毕业数年后,能与心中最敬佩的音乐大师对坐在曼哈顿的街头,吃着意大利的冰淇淋,畅谈彼此的艺术感受。”更让他欣喜若狂的是,回到上海不久,黄豆豆便被谭盾邀请担任其新作《周朝六舞图》的编舞和独舞,这是当年20岁出头的黄豆豆首次得到机会公开展现编舞才华。



△ 黄豆豆与谭盾老师合作的《周朝六舞图》


能够得到谭盾大师给予的机会,这并不是个纯粹的意外,在当年媒体专访中,谭盾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一直想找一种音乐的视觉,而他(黄豆豆)的身体就是节奏,他让我有种在大海里捞到针的感觉。”


至此,黄豆豆的舞蹈生涯格外顺坦:2001年,黄豆豆应邀前往美国表演成名作《醉鼓》,出色的发挥甚至惊艳了美国前总统福特先生,盛赞他为“中国的文化使者”;2002年,接受美国《TIME》周刊的专访;2004年,张艺谋执导雅典奥运会闭幕式期间的中国接旗仪式,特邀黄豆豆担任“中国8分钟”——《中国功夫》的领舞;2006年,黄豆豆得偿所愿登上了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歌剧《秦始皇》集结了谭盾与张艺谋两位曾对他提携有加的前辈大师,而黄豆豆的重任是担任全剧的舞蹈设计及首席舞者;2008年,担任美国百老汇音乐剧《Bruce Lee》的编舞;2009年,再度受邀大都会歌剧院,担任歌剧《Les Contes d’Hoffmann》的编舞;2010年,与西班牙La Fura前卫剧团合作担任《城市之窗》的舞蹈总监及编舞,以及担任音乐舞剧《木兰》的中方编舞及主演,同年被国际媒体评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年轻编舞家之一;2011年,获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颁发的首届中华艺文奖·青年奖;2013年,与香港中乐团合作担任舞蹈剧场《庄周梦》的编舞及独舞;2014年,担任舞剧《红山女神》的总导演及编舞;2015年,再次与谭盾及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担任交响乐舞《Bolero》的编舞与独舞。



△ 黄豆豆最新作品《Bolero》


“跳舞和编舞,从本质上来说,是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对的,跳舞需要时刻保持激昂的情绪,仰仗着激情的迸发,而编舞是长时间的煎熬过程,更多时候需要冷静,需要沉思。”蜕变为创作型舞者的过程中,黄豆豆越来越觉得,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究其根源,可以视为是一种文化的传递,而中国舞,传承的自然是悠久的中华文明。


许多中国舞科班出生的舞者,都会如同最初的黄豆豆一样,感觉到迷茫与困惑,这其实并非因为我们的传统中国舞不精彩不具看点,只是在传统的中国舞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要求更多是追求规范性与统一化,以致令舞蹈演员本身也很少花时间去解读每个舞蹈动作背后的内涵与深意,这使得部分舞蹈演员往往停留于肢体表现的表象,无法深入人心。设想,连舞蹈演员自身都无法真正洞悉每个舞蹈动作的深意,那如何能做到入木三分的表演?又怎样使台下的观众可以真正理解舞蹈所要传达的内在涵义?


黄豆豆试图打破这层僵局,为看似过于讲求规整的中国传统舞蹈注入新鲜的血液,他希望能够让自己的肢体突破条条框框,回归到自由驰骋的初原状态。毕竟,舞蹈之所以伴人类而诞生,最初的目的都是为了随心而动的情绪传达与表现,抛开一切不必要的束缚,赤足即兴起舞的情怀才能展现出舞蹈最自然,亦是最潇洒豪迈的那一面,一如中国历史上的竹林七贤与西方现代舞之母邓肯。用黄豆豆的话来说,“每个舞者其实都各具自身风格,即便同一支舞蹈,经由不同的舞者来演绎,便会呈现出不同的风采气质,那才是真正舞蹈之精彩。”



△ 黄豆豆舞剧《木兰》剧照


安心做文化的传递者


来越多的国内外演出,让豆豆深刻体会到,很多时候,满堂的掌声中或许也包含着礼节上的文化尊重,他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所能让中国舞走得更远,让更多的人可以真正发自内心的鼓掌叫好。


正因如此,而今的黄豆豆除了舞台上的献艺外,亦将舞蹈艺术的传播与普及视为己任,他希望借助更多舞台之外的方式,与观众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让更多人对舞蹈艺术有入门的认知,懂得、理解、并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精髓。


从广为人知的《舞出我人生》、《中国好舞蹈》、《奇舞飞扬》、《与星共舞》,黄豆豆频频出现在各档综艺节目中。同时,一档专业类的舞蹈导赏类周播栏目《今晚我们赏舞》,已经连续录制播出了一年有余。在《今晚我们赏舞》中,黄豆豆努力尝试以不同于课堂理论的教学语言,深入浅出的将舞蹈艺术从阳春白雪转而推介给社会精英人群,俨然成为了一位舞蹈艺术的普及者。而这样的传播方式甚至远渡重洋,来到了北美。





美国洛杉矶时间2015年7月14日晚,由美国中国风艺术协会与中国海外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文化中国·名家讲坛”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媒体见面会,会上宣布了黄豆豆将在北美三个城市分别进行艺术讲座,与当地民众分享其成长的心路历程和中国舞蹈文化,美方市长还送上了感谢信,感谢黄豆豆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紧接着发布会后,黄豆豆便开始了这次北美之旅的第一场讲座,他结合自身艺术表演及创作经历,通过讲解以及播放影像的方式与热爱中国舞蹈艺术的观众共同交流。从求学坎坷、被人冷落的普通舞蹈学生,到创作型的杰出舞者,再到用舞蹈艺术来传播中国文化的积极践行者,黄豆豆用“讲”舞蹈的独特方式与现场观众互动,将他们引入中国舞蹈文化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