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生活中教育,教育中生活 ——记讲座“传统文化中的育人思想”

 源源不断 2017-02-28



2月27日上午,著名作家郭文斌先生在中华书局的伯鸿讲堂上作了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育人思想”的讲座。近年来,作家郭文斌在对比分析世界几大教育文明生命力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修学经验,提出“中性教育”的概念。他认为中国古人的教育是“中性教育”,注重道、学、术、技的全面建设,注重心性、道德、知识、技能的全面开发。它特别注重正确价值观导向下的认知方式训练和行为模式养成。它从开发智慧入手,从形成功夫落脚。在认知方式上,郭文斌比较了西方的理性认知、印度的禅性认知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它特别强调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更注重通过突破生命维次认识生命原点。



郭文斌提出,在育人思想中,让生命在内圣外王两条线并行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要学习的内容是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按照年龄的不同,学习的重点也有不同: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慧。在对近些年学习传统文化学习效果的总结中,郭文斌提出了“都一样”“我爱你“我错了”几种育人的方法,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不仅为台下的听众教育子女提供了方法,也为家长减轻生活压力获得幸福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郭文斌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低能量的阅读环境中,光强调阅读量,反而适得其反。他还提出了阅读的标准,那就是阅读历代经典著作,能够带给孩子更积极向上的生活能量,因此,在选择给孩子阅读的书籍方面,家长应该慎之又慎。最后,郭文斌还回答了听众的提问,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郭文斌简介


著有畅销书《寻找安详》《农历》等十余部;有中华书局版精装八卷本《郭文斌精选集》行世。

长篇《农历》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在最后一轮投票中名列第七;短篇《吉祥如意》先后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鲁迅文学奖”;短篇《冬至》获“北京文学奖”;散文《永远的堡子》获“冰心散文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外文。

曾任央视八集大型纪录片《中国年俗》、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文字统筹;提出安详生活观、安全阅读观、底线出版观、祝福性文学观,受邀到央视等单位和北大、清华等高校及多省市演讲,受到欢迎。

现任宁夏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为中国作协全委,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宁夏党委政府授予“塞上英才”称号。



郭文斌新书推荐


《醒来》


该书是畅销书《寻找安详》的姊妹书,该书从人生观和喜悦、生命观和喜悦、幸福观和喜悦、能量级和喜悦、保障性和喜悦、深远性和喜悦六个方面,记录了作者进一步寻找安详的经历,对生活质量与喜悦、幸福做了探讨,提出了“都一样”“我爱你“我错了”等获得生命根本喜悦的途径,为减轻生活压力获得幸福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让人真正从庸碌的生活中醒来,回到生命的根本状态。


《郭文斌精选集


本套书包含郭文斌的长篇小说《农历》,小说集《瑜伽》,散文集《永远的乡愁》,文化随笔集《寻找安详》《<弟子规>到底说什么》《回归喜悦》,诗集《潮湿年代》,共7本,另附有郭文斌近年讲座集萃光盘10张,较完整地展现了郭文斌的文学作品与社会活动。

郭文斌的作品中,中国的农业文明和乡土文化占了很大的比重,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揭示出深藏在人们内心的底色,人的基本的道德、良心与人伦,这些向善的人与事使得许多人物与故事得以曲终奏雅。


《寻找安详

(修订版)


(精装典藏版)


本书是《寻找安详》的精装典藏本,针对现代人的心灵问题,作者以“安详”为主题,以传统文化为底蕴,以如何获得内心快乐为主旨,汇集多年人生体悟而成这一部文化哲理散文集。本书语言平和流畅,哲理富有深度又便于理解,能安妥灵魂,温暖人心,让人收获良多。


《弟子规》到底说什么


本书是作者以亲身经历、见闻,印证和研习《弟子规》的结晶,是主题融入的感悟式解读,体现了作者体悟传统、融入传统、践行传统的心路历程,从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对《弟子规》所蕴含的朴素的传统文化精神,比照当下进行了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有益于世道人心的阐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