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色彩步骤: 第一遍色彩非常重要,它是作品顺利完成的基础。这一遍色彩将确定画面的基本色调,各色块之间的关系,以及整幅画的大体色彩效果,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我会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早早起床,在储色盘上挤上足够的颜料,准备好大的调色板、画笔还有松节油,擦笔纸等,然后以饱满的热情画出新画开启的第一笔。 第一遍,一般会用松节油调色,因它干得快,可缩短色彩干燥时间,用笔也比很顺畅。在笔的选择上,以大或者较大的画笔为好。用大笔画大关系,一是节约时间,二是画得也较为整体。不要养成开始就有用小笔蹭的习惯。 一般而言,第一遍色彩即使是暗面也不会画得太深。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为以后的深入刻画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白画布上要想一遍就把色彩画足并不容易。不过,当第一遍色彩完成时,画面的色调、层次还是能初见效果的。 绘画步骤: 1、画头发 我一般喜欢先从头发画起,因为画布是白的,是最浅的色彩,画出黑色头发就确定了最重的色彩,有了色彩的两极,就有了比如皮肤、服装、环境等色彩的参考。 东方人为黑色头发,但这黑色又大多偏有一些棕色,而且发根和发稍也有变化。画头发时,我会先从头发的暗部开始画起,选用偏大些的中号画笔,调炭黑和透明铁红及深红等暖的颜色,色彩调的浓稠些但又不过分厚重,根据头发的方向用笔。画时不拘泥于细节,注意大的关系和头部结构的塑造。画亮部时,我会在熟褐的基础上调入些许冷色,如:群青、钴蓝等,既表现出明暗面的色彩变化,又要画出头发的黑棕的固有色倾向。画高光时,用小一些的笔,在白色里调入一点生褐和一些冷色,顺头发的自然方向,干净利索地用笔,表现出头发的健康光泽。 (头发) 第一遍画头发最主要的是把握头部体积感和大的色彩关系,一定要忽略一些细节部分,比如一些零散的发丝,否则会画得零乱,难于收拾。 2、画背景: 画完头发,在白色的画布上就有了黑白两极色彩。第二步我会表现背景色彩。 背景画起来也许不会像画人物时那样需要小心翼翼,但背景关乎一幅画的整体色彩基调,是人物肤色、服装的重要参考,所以需要事先要有成熟的想法,才好动笔。第一遍画背景时我会选用大号稍硬一些的画笔,饱蘸色彩从人物脸部旁边或画面一角的背景画起,大笔挥洒,一气呵成。至于色彩,不一定调的很熟,有时不妨用笔同时蘸上几种所需色彩,不加调和直接画在画布上。这样不仅感觉痛快淋漓,还会出现一些特殊效果,这些效果有时会一直保留到作品完成,成为画面很精彩的部分。 (背景) 当然,画背景时也不只是痛快淋漓,还需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考虑色彩的变化、明暗的关系,以及虚实的需要等。这些关系若有失严谨,就得在画其它环节时,反复修改。这不仅影响情绪,还有可能把想要保留的精彩部分涂改丢了,那岂不可惜? 画背景物品时尽量用大笔调色表现。当然若有时间并希望在第一遍就能画得深入一些,可以在大笔画出大效果后再用中型笔画得稍细节一些。但不要寄希望能够一遍就把某些局部画得非常深入,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背景物品) (衬布效果) 3、表现服装 第一遍画服装,也不必拘泥于图案花纹、细小衣褶等细节,而应关注服装的整体色调,以及服装与背景之间的色彩和深浅关系,注意明暗面的色彩变化,还要表现出服装与人体结构的关系。 白色的服装不易画好,颜色稍重会感觉很脏,没有了白色的纯净感,画得太浅又会显得轻飘飘的。画服装我会选用较大的画笔,先从服装的暗面画起,色彩薄而透明,但一定要体现出暗部的厚重感。明暗交接线处的衣褶很重要,用笔要肯定果断,可以不必画得太细节,但一定要结构准确。暗部衣褶的起伏一般不做详细处理,要画得较虚一些。画完暗部,换另一支大笔画服装亮面,我会直接调锌钛白画白色服装亮面的大部,用另一只稍小的笔画灰面,只需在锌钛白中调入一点的群青即可。受天光影响亮面中灰面色彩相对暗面会稍冷一些,注意千万不要画重、画脏了,一定要体现出色彩的冷暖倾向,画到明暗交接线附近时,可用第三支大笔调稍重一点的冷的颜色,这样很方便于亮面和暗面的衔接。 (画服装) (服装效果) 我不习惯老是用纸清洁画笔,这不光浪费色彩,还会在擦笔和反复调色时浪费许多时间,所以我一般会多准备一些画笔。 若服装上有花纹,可在画完服装总体效果时稍作交代,可以很概括,但位置和形状要尽量准确。 4、画脸部: 无论环境、服装多么复杂,人物脸部的依然是人物画的最重要、关键的部分,是决定这幅画成功与否的关键。 画人的脸部,有一些基本规律应注意,一是自然光线下,脸部也遵从暗面较暖,亮面较冷的规律;二是无论男人、女人,其额头、下巴和脸颊的色彩是不同的,额头会有些偏黄,脸颊较红润,下巴及颈部会稍显黄绿倾向(男性因胡须原因,下巴会有蓝绿倾向)。 (第一遍脸部效果) 画脸部一般先画面部皮肤再画五官。我习惯先从暗部画起,所用色彩是永固中绿、玫瑰红、透明铁红加肉色,用中型的画笔调色,颜色要充分调和,画时注意脸部各处的色彩微妙变化。调色时,只用以上几种色彩调整用色比例,一般即可达到所需的各部分效果,要根据肌肉生长方向用笔,注意眉骨、颧骨、下颌骨及眼皮、颊肌等处的结构关系。鼻子往往一侧也处于暗部,画时应同样注意鼻子的结构和体积关系。 画脸的亮部,我除依然选用肉色、绿、玫瑰红、铁红外还会用到群青、蓝紫和锌钛白。调色时既要注意脸部各区域的色彩变化,更要注意结构关系。用另外的中型笔调色,先从灰面画起,向亮面过度,画大的色彩关系。画高光时,用一只较小的笔调锌钛白稍加一点群青,先提鼻头的高光,再调微量肉色画额头高光,加一点玫瑰色画脸颊上的高光。 第一遍脸部的色彩,一定要色彩倾向鲜明一些,即使色彩稍显“花”也没关系,画出皮肤透亮的感觉,也不用刻意消除笔触的痕迹,可稍微夸张一点。 眼睛的处理很微妙,在紧紧抓住上下眼皮、眼白、黑眼球、瞳孔等结构的基础上,注意表现出生动的神态。上眼皮处于暗面,色彩会较重较暖,我会选用铁红调中绿来画;画内眼角时,色彩会稍微偏红,需加一点玫瑰红,下眼皮处在受光的的位置,会有较冷的感觉,一定也要体现出一点点血色,但也要注意不要画得太红,否则会感觉得了红眼病。我们能看到的眼球是球体的一部分,画白眼球时一定注意其体积关系,色彩一般稍有偏蓝绿的倾向。黑眼球通过画晶体和瞳孔体现出晶莹剔透的效果。高光关系着眼睛的神采,一定画得肯定而准确,可以先留出位置再用白色提出。 (画眼睛) 画嘴时,我一般选用玫瑰红、铁红、蓝紫色等。由于一般是斜上方来光,上嘴唇会重些暖些、下唇会冷些亮些,自然色彩的唇色会有红润的感觉,但不要画得太鲜,还要注意高光的位置,高光会用白色调一点点蓝紫来画。 (画嘴) 如果有时间,第一遍的脸部可尽量画的深入一些,把人物的形象特征、色彩效果、结构关系、神态表情调整到你满意的状态。这样第二遍细致描绘时,会更容易出效果,深入起来会更得心应手。松节油调色干燥较快,如果时间不允许,也至少把皮肤色彩把握准确,把形象刻画得尽量生动,为之后的创作打好基础、树立信心。 5、画胳膊、手和脚: 画胳膊、手和脚也是先从暗部画起。胳膊的内外侧皮肤色彩是有差异的,胳膊外侧较暖、内侧较冷,外侧肤色会偏棕黄色,内侧因皮肤薄,会透出皮下血管的颜色,所以会偏一些冷。当然,人的肤色差异是很大的,画时在把握这些大的色彩规律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个体的肤色差异。 (画胳膊过程)(胳膊、手的效果) 人的手是动态变化最复杂的地方,也是色彩变化很微妙的部位。仔细观察会发现,手背皮肤较暖,但因为会有血管显露,所以会在某处呈现蓝绿色,手背与手指相接的关节及手指的各个关节,会显得很红润,手指指尖也会呈现明显的红润感,指甲的色彩又有所不同,会有蓝紫的倾向,手心凡是凸起的部分会显得更加的红润,画时一定要注意这些细微的变化,才能画出健康的胳膊和手。 脚部的着色和手部很接近,也要注意血管对皮肤色彩的影响。还有,人物画一般脸部是重点,画时会把光积聚于面部,下半身光线会有意识地稍弱一些,脚部色彩也需要画得更沉稳一些。 (脚的效果) 画到这一步,画面应已填满颜色。这时,应时常退后远距离观察,看画面的色彩关系是否理想,并趁色彩尚湿润时及时进行调整。总而言之,第一遍色彩不求画得多深入,但一定把握好大的色彩关系,把各部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设计好,把画面调整出较理想的初步效果,为之后的进一步深入打好基础。 (第一遍色彩效果) 我的人物画创作是直接画法和罩色方法相结合的,大多是直接画法一遍一遍深入,在某些局部会用罩色调节色彩关系。 在第一遍色彩画完之后,把画放在光线适中但又不直接受光的干燥通风处挂好,尽量多挂一段时间,等待画面干燥(这期间你可以开始另一幅画的创作)。在干后的色彩上继续深入,会画得顺畅,也不宜吸油,若用罩色的方法调整色彩关系,则更要求在干燥后的色层上进行。另外,干燥后的色彩才会稳定,不会与之后画上去的色层发生相互作用。这样色彩才会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画面经久不变。 放置多长时间画才会干呢?最起码要放10天左右。 以上文字是2010年杨柳青出版社出版我编写的一本创作技法书中的部分章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