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备村户外旅行的新收获

 黄山饺子王 2017-03-01

2016116日,黄山“驴友之家”组织的户外爱好者歙县森村乡黄备村仙人井探秘游启程。早晨730分,屯溪集中的驴友从“U意思”出发。9点,穿过必经之地——王村镇,与来自歙县、休宁、汤口几个方向的人汇拢于黄备村里源小村,一行42人开始了仙人井探秘游。爬山的行程约在2.53小时之间,沿途可以欣赏玲珑瀑布,攀登199级云梯,观赏半山腰农家晒秋,看山民挖红心百合,做粉丝,最后经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和仙人井等景点,登上海拔900多米的山顶。在蔚蓝的天空下,在暖洋洋的秋日里,在冬日将临却依然绽放如春的杜鹃花丛中,隔着山谷对不远处更高的石耳山大声呐喊。你还可以朝西南或西北方向远眺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和国家级历史名城——歙县徽城镇,感受历史时空的穿越。我们走的是单程,原路返回。也可以从里源小村到隐里村徒步穿越,那样或许会更有趣味。返回的时间大约只需要1.5个小时。时过晌午,在约定的村中农户家吃饭,农户家自产的腊肉、干笋、豆腐等菜肴一上桌就被众人吃得精光。

此前到长陔、绍濂,每次都是从王村镇右边的大道穿行。而在王村镇的左边也有一条大道,从这通向森村乡的黄备村。这回探秘,我是第一次踏上这条大道。仙人井的传说,其实多为衍生及附会,在我的内心,更多的是向往那里的自然风光。但黄备之行,却给了我一些其它的收获。

其一,黄备村的村名与“黄”姓有关连,并不觉得意外,但黄备村无人姓“黄”,这是我没想到的。

黄备村90%以上是张姓,是历史上篁墩(黄墩)故事的延续。

徽州村落大抵都有厚重的历史。黟县西递始自唐末变乱,李改胡姓,隐匿繁衍,形成聚居村落;绩溪石家村是北宋名将石守信后人所建,形如棋盘,被人称为“棋盘上的村庄”;徽州区呈坎村形有如八卦之坎卦,诠释着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婺源儒商第一村——思溪,因迁建者姓俞,村庄又三面环水,俞~鱼的谐音,鱼思溪水而得名,其邻近延村原称“延川”,是因为村落面临川流不息的清溪,乡民以期后代子孙绵延百世,故名。而黄备村,亦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传承。据载,唐末黄巢起义,征战中遇有“黄”字或与“黄”同音之地均秋毫无犯,时任绩溪县令的黄备先人张保望举家避难于篁墩(现属屯溪区),得以幸免。北宋以后,张保望后人迁居黄备,为保村庄永久太平,并以此纪念先人在篁墩避难经历,“黄备”因此得名。明代张氏族谱还原了这段村名的由来:“备者,志备乱也;备者,志绩溪令篁墩所自保也。”本地方言“黄备”音似“王弼”,黄备因此也称为“王弼”。

二是这里隐藏有上百座古桥,其中古石桥竟有50多座,是黄山近年一大新发现。

黄备村向南遥对石耳山,面北背依古云山,两条小溪穿村而下,淙淙溪流在村子中央交汇,形成一个“人”字形后蜿蜒西去。一座座小桥溯溪而上,连接溪流两岸人家。“夹岸几步或数百步就有一桥,有一户一桥的,亦或有几户一桥的,有造型精致的,也有宏伟壮观的,更有一块巨石铺就的一步石桥,远远望去,蔚为壮观。”每座桥的桥身都镶嵌着各自美丽的名字,或曰永昌,曰集庆,曰宗穆,曰镇安,曰永丰,曰浪霜,曰傲霜,曰双以,曰过塘等等,每座桥名都蕴含着山里人家对生活的解读和对未来的期盼。

说起黄备村的古桥,与一个叫张海英的小学校长不无关系。这位黄备村土生土长的乡村教师,多年来致力于本地村史的探究和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市、县博物馆考证古文物会请她协助。村委会发动村民捐款修路,她是积极分子。这次我们一行42人的户外旅行,她就是我们的义务导游。在带领我们探秘仙人井的山路间,她一边走一边介绍着村史,偶然间还自豪地指给我看,某处某某处的地段是她修的。2016412日,张海英在《黄山日报》撰文《皖南山区惊现“百桥村”》,引来热议。一时间,千年古村黄备因新发现上百座古桥为外界瞩目。百桥村掀开头巾始露娇容,也为黄山市旅游增添新景点。这里的古坝、古树、古祠堂、古庙庵、古老的传说,连同这里清冷的瀑布、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了迷人的风景。

可惜的是,上百座古桥中,许多桥的桥面已经被厚厚的钢筋水泥覆盖,如果你不弯下腰来或者下到溪涧,有时还得把眼前的杂物挪一挪,你或许很难发现它原本的模样。这上百座古桥得以显真容,就是张老师一处处细细找,一座座细细数得来的,称之为新发现恰如其分。

三是村中有座大祠堂,史载其“广十丈,纵四十丈”,民间流传其完全可以享有“江南第一祠”之美称。大祠堂号称张氏统祠,始建于1594年。只可惜,我们只能从其断壁残垣中推想它的全貌,从相对完好的中部一截祠堂中去领略它当年的盛况。就其建筑规模而言,大而且高。有人做过比较:“比之潜口汪氏金紫祠、呈坎罗东舒祠、龙川胡氏宗祠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向导张海英老师告诉我们,这么一座规模硕大、历史悠久的古祠堂目前还处于村级保护状态。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祠堂在时间的流逝中日复一日地破败荒芫下去。

与此颇为相似的是,邻近有个“渔岸”村,因余氏群居而谐“渔”音得名,曾经是富甲一方的大村。村中有座破败的王家大院,其房屋之多,家族之大,从其70多座高大的门楼可以想象得出。有一方全用麻石雕成的冰花雕,保存完好,至为珍贵。有人冠之以“江南第一院”实不为过。这座大院,目前归七八户王家后人居住。同样因保护乏力,好几处房子的梁椽已经腐朽坍塌。

风景也好,古迹也罢,都是留置给人类享用的。其兴也好,其衰也罢,都是你目前生活的参照。唐代诗人徐凝《宿冽上人房》有句云:觉后始知身是梦,更闻寒雨滴芭蕉,读来令人恍惚。我则借用其上句,改成觉后始知身是来结束这篇记游。(此文发表于《黄山日报》2016.11.1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