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所到之处,寸草不生,鸡犬不留

 zmf奥陌陌 2017-03-01

明末和清末都面临内忧外患。明朝内有“闯王”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等,清朝外有流氓列强内有太平军和捻军。清朝的内外敌人都比明朝的强大很多。但是最终清朝平定了内乱,明朝却没有顶住,这是为什么?

一方面是最高统治者的差别。清朝慈禧太后代表的是满清贵族的利益,慈禧对于朝廷的控制和权术水平也要高于崇祯。崇祯太年轻,政治经验不足,好多时候自毁长城。另一方面就是明末将领和清末湘军将领之间的差别了。曾国藩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所到之处,寸草不生,鸡犬不留

先说湘军为什么能够成功镇压太平天国。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清朝的八旗和绿营已经彻底没有战斗力,只剩下空架子,所以只能指望曾国藩的湘军。

曾国藩1853年开始受命在湖南办理团练,按照明朝将领戚继光、卢象昇等人的成法,编制以营为单位,每营500人,营辖四哨,哨辖八队,每队十四或十二人。每个营另有180名挑夫担任运输物资的杂役,大大减轻了兵员的体力负担而增强了战斗力。

曾国藩直接物色将领,各个将领利用宗族、师生、亲友、同乡关系去物色所属各“营官”,“营官”物色“百长”,“百长”物色“什长”,“什长”物色小兵。这样层层隶属,打仗同进同退,凝聚力超强。

湘军将领基本都是由湖南的书生担任,比如湘军悍将左宗棠、江忠源、罗泽南等。他们都是儒生,平时大讲程朱理学,却在科举考试道路上失意,一心一意想要借助镇压农民起义的“军功”而求取功名和光宗耀祖。这样一群人镇压太平军肯定动力十足。湘军刚上战场战斗力也很“渣”,后来在战场上逐步成长,终于成为一支劲旅,军队规模也不断扩大。

在湘军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湘军兵将逐步成长和习惯战场,最主要的还是曾国藩对于战争本质的领悟。曾国藩屡败屡战,看着子弟兵的死亡,自己也差点在湖口兵败自杀。曾国藩从死亡中领悟到的就是——杀。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是哲学上的,境界比曾国藩的战场悟道境界要高很多。但是战场悟到使得曾国藩成了一个狠人,湘军也成为一只嗜血的军队。曾国藩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所到之处,寸草不生,鸡犬不留

此后,凭借湘军的战斗力强和血腥的屠城,纵兵抢掠,对于有功者加官进爵,高封赏,湘军终于击败太平军。曾国藩也有了一个外号“曾剃头”。

湘军攻克九江、安庆、南京都进行了大量的屠杀。湘军给朝廷的奏折这样说,太平军已经占领这些城市多年,好人早逃出来了,其余都是逆贼,都该死。

我不是要黑湘军,也不是为太平军洗白,因为太平军和湘军都是杀人如麻。战场就是这么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美化战争,说什么“仁义之师”掩盖战争的残酷不利于防止新的战争。

湘军经过十多年的征战,湘军的将领绝大多数都加官进爵,飞黄腾达,曾国藩保举的湘军将领做官的达到十万多人,其中三品以上的武官达到一万多人,遍及全国各省。除了朝廷的封赏,湘军在多年的战争中也大多发了财,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每打一次胜仗或者每攻克一座城,就要回家一趟,用战场所得买地购房。

再说一下,明朝军队为什么最终没有能够成功镇压农民军。明朝的天才将领很多,远非曾国藩这样的儒生可比。明朝很多儒生都要去战场历练,所以出了很多知兵的文官,即儒将,比如胡宗宪、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等。明朝将领各自训练的军队也很多,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孙传庭的“秦兵”,卢象昇的“天雄兵”,洪承畴的“洪兵”等。

但是,崇祯多猜忌,很多时候对将领不放心,限制了将领的发挥。对于将领的放权和封赏不够,明朝的少数将领还有养寇自重的心思,比如左良玉等曾故意放跑穷途末路的张献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崇祯和明朝将领没有对农民军赶尽杀绝,造成农民军一次次投降,又一次次造反,十足的刁民。崇祯爱护百姓,导致最终灭亡。清军入关后,一次性击败农民军后,失败后的农民再也没有造反。

总结一下就是,明朝镇压起义失败,一是因为崇祯水平不够,将领受制约,二是崇祯对于农民军没有赶尽杀绝。明朝没做到的,清军做到了。

清朝镇压成功,一是因为朝廷大力支持,二是,湘军赶尽杀绝,不留后患,三,湘军在战争中获得了足够的利益。

最后,我要说的是,杀人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历史中从来少不了杀人,历史已经没法改变,但愿人类将来可以越来越文明,减少杀戮,让“慈不掌兵,义不行贾”永远成为过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