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http://image104.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3/0111/92640052_1)
这篇文章是我念硕士班时, 上"云南美术考古"的习作; 网上被引用的次数满多的,
现在看来还有满多可以修正补充的地方... 图/文:
意象
...............................................................................................
古玉色变的现象,自古就常提及: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说:「古玉有血玉、尸古、黑漆古、渠古、甄古及土古。」;清人刘大同在《古玉辨》中:「玉受地火者,皆变为白色,俗称为石灰沁,及今所谓鸡骨白、象牙白者是也。」;清人陈性在《玉纪》中:「凡玉入土年久,则地中水银沁入玉里,相邻之松香、石灰以及有
色之物,皆随之浸入于中」
而「滇国玉器」书中,数处提及玉器时,有如此的描述:「…有钙化现象出现,近一半的玉片已看不出玉片原来的质地。」(赵美,《滇国玉器》,页12。)、「质硬但较脆,有钙化现象的古玉…」(赵美,《滇国玉器》,页42。)。
这是玉器常见到的风化现象,而相对于中原的玉器而言,滇国玉器的风化现象显然较为严重,原来半透明的软玉,大都变成了不透明;而玉器原来的浅绿、浅黄色也变白、变褐,甚至形成了所谓的」鸡骨白」。
可是这个现象,却只发生在软玉,而玛瑙、绿松石却仍保有原来的色泽与透明度(硬度低的材质如孔雀石、珊瑚当然另当别论)。
科学仪器鉴定了玉器的硬度、密度、折光率,也指出材质为软玉还是玛瑙还是绿松石、孔雀石、珊瑚…等,但是,玉器的颜色为何改变了、为何失透了,这对于出土玉器的研究来说,一直是个疑惑,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所以,本文针对玉器入土后,在颜色所产生的变化,而呈现的现象及可能的原因来作讨论,希望能使出土玉器的色变现象有一个较清楚的归纳与解释。
出土玉器的色变现象
色变也就是玉器颜色上的变化,所以,如果是玉器原来的颜色,就不在讨论之列。可是,出土古玉有些应为玉的原色,却被误认为入土产生的色变,最常见的有下列三种:
一、多色玉:
产于中原附近的玉石,常见到玉石本身就有多种的色泽(图1为玉石剖面),这种现象并不是色变,而是玉石原来的色泽。
甘肃天水市师赵村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连环玉璧(图2),三片玉璜纹理与玉色完全相同,为一件成形对切的玉器,可以明显看出为玉的原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新石器的玉璧(图3)及陜西宝鸡市北郊墓葬出土的东汉玉辟邪(图4),也是多色玉的呈色。
圖1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http://image104.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3/0111/92640052_2)
圖2
圖3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http://image104.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3/0111/92640052_4)
圖4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http://image104.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3/0111/92640052_5)
二、黑白玉:
黑白玉是指白玉里含有石墨成分,有的呈聚墨状,有的呈点墨状,大部分都是深浅分布不均,和白玉相混,如图5为现代玉雕的作品,河南洛阳小屯村一号墓出土的战国骑兽玉人(图6)就是点墨状黑白玉;
用来作俏色的作品,并不常见,图7为现代的巧雕作品,河南安阳市小屯北地11号房子出土的玉龟(图8)与陜西蒲城县贾西乡出土的玉牛(图9),就是聚墨黑白玉;利用强烈的黑白对比来创作,在精心设计,唯妙唯肖,趣味十足。
圖5
圖6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http://image104.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3/0111/92640052_7)
圖7
圖8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http://image104.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3/0111/92640052_1)
圖9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http://image104.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3/0111/92640052_9)
三、玉皮:
玉石材料若为经河水长期滚动的水产玉,其外表常有一层厚薄不一的黄褐色的皮壳,称为玉皮(图10);此种颜色并非玉器入土以后所产生的变化;陜西咸阳市渭陵西北出土的玉辟邪(图11)及北京故宫藏的玉虎鹰饰(图12),就是利用玉皮的巧雕作品。
圖10
圖11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圖12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滇国的玉石材料种类可谓丰富,除了软玉、玛瑙之外,还有绿松石、琥珀、珊瑚、孔雀石、大理石、琉璃…等;而这些玉石当中,有些玉石虽然密度或是比重并不高,经过上千年的风化作用,仍然保存光亮如新,却也毫无色变可言。
云南江川李家山69号墓出土的东汉「蚀花玛瑙管」(图13),整体呈现肉红色、半透明,无任何色变;云南晋宁石寨山12号墓出土的「玛瑙牛头形墬」(图14),仍为红色、晶莹剔透;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玛瑙铜鼓形珠」(图15),四件珠子都呈透明状、光洁滑润、有玻璃光泽。
「滇国玉器」书中叙述到绿松石的出土特征时,也是说:「光亮如新」。云南曲靖八塔台41号墓出土的「兽首形绿松石墬」(图16)表面平滑光亮,颜色依旧绿色闪蓝;该墓出土「人头形玉墬」(图17)在全器白化的玉器上,更是突显了绿松石的原貌。
同样为高硬度的水晶,出土时也保存了亮丽如新的外观;
云南省大理市三塔发现的「水晶杵」(图18)、江西上饶市茶山寺更有出土的「水晶璧」(图19),均可用晶莹剔透来形容。甚至连低硬度的琥珀,都出现透明光泽的出土品—云南省昭通市桂家院子2号墓的「琥珀珠」(图20),整体呈枣红色,半透明状。
可是,属于高硬度,比重最高(在玉石中)的软玉(表一),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风化现象,尤其是颜色上的改变。所以,这些颜色并非玉质的原色,而是经过风化而改变了玉的颜色。
圖13
圖14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圖15
圖16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 [转载]出土古玉的色变现象—由滇国出土玉器谈起(一)](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圖17
圖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