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建议你去读一读那些阅读量不高的文章

 Andy7798 2017-03-01

图片来自网络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在简书上写东西快一年了,成为“签约作者”也才两个月。如果单纯从数据上看,获得的点赞数与关注数都能排到前三五名的样子吧,但我却绝不敢说,我的写作水准就是前三名前五名。

其实我是第一名!冷笑话。

并且,我也从不觉得自己是“作家”,除非为了表达方便,我甚至不把自己的文字称为文章,通通归纳为“东西”。

在此平台上发布的“东西”大约140篇左右吧,承蒙错爱,大部分都上了首页热门区,有的读者朋友看到我的一些处于榜首位置的“爆款文”,很喜欢,很激动,路转粉的同时问我还有没有更好的,还想看。

我却建议,甚至是乞求:不妨抽出点时间,读一读我的那些并不热门的文字。

是的,我建议你去读我的一些不那么受欢迎的文字。

并且,我建议你去读一读其他“著名作者”的冷门之作。

同时,我也建议你去看一看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写下的“无人问津”的文章。

我为什么如此建议呢?

第一、技术容易给人造成认知盲区。同样的一篇文字,初始热度的高低,决定着它在网络平台上的“第一轮”展示顺序的排名,进而,就产生了马太效应:假如我A篇文章很烂,你的B篇文章很好,但我A名靠前,读者点击A的几率就更大,进而再次增高了A的热度;

后过来的读者发现A那么“火”,就也会点击A,由此周而复始,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质量更高的B就进入了恶性循环,这对它和对你,都是不公平的,这就是技术的弱点。(当然,并不排除A文字确实牛逼,此处说的极端只是为了加强说明。)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我希望你能有一份不从众,不随波逐流的习惯和勇气,愿你能和这世界上一切的“火爆”“流行”“潮流”“时尚”“高人气”保持住那么一丢丢的距离。

2.

我的某个好友,看过三千多部电影,这还是谦虚的说,且是不完全统计。他做的电影推荐,刨除个人情感因素,客观地讲,兼具思想与艺术性,专业知识信手拈来,还接地气。

自己办了个电影公号,一没运作资源,二没营销手段,篇篇阅读量都是二三百出头。

我偶然一次在网上看到一篇影评,觉得真好,心说这又是哪个知名大号的佳作啊,一看来源,他写的。

顿时叹一口气,哭笑不得。

我有一篇文字,准确说是很多篇,写出来发微博上,粉丝少,点开的数量有限,有时还被人喷:你这写的算个屁啊。

好玩的是,同样是这篇屁,被大号转载,阅读与点赞数飞升,留言态度180度大逆转:我的妈呀醍醐灌顶!

我懂了:屁,与醍醐灌顶,有时就是个尾椎骨与天灵盖的距离,隔着一道篱笆,上写四个大字:盲从心理。

3.

我写下这篇文字,可不光是为一些人和事喊冤叫屈,我更想提醒大家:在生活中也是如此,请多少拿出一点耐心与精力,去关注一下那些“不受欢迎的人”以及那些“没什么用的东西”,那里有惊喜,那里有很多忙不迭的灵魂一辈子都看不到的风景。

这世界有时候要多荒唐有多荒唐。

我有位叔叔,不是亲戚,坦诚讲,人品很差,还懒,那以前往哪一走,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两年前在外边干了点擦边球的投机生意,歪打正着,狠狠捞了一笔。

过年时搞了把衣锦还乡,你再看周围人的态度:这么说吧,就差没跪下了。此时人们再提起他,恨不得给送面锦旗,颁发道德标兵。

讽刺不?同样是那个人,没钱的时候就是孙子,一有了钱,基因仿佛都被重组了,我一想起这事有时都能笑出声。

人与事皆是如此,这世界上很多的流行与受欢迎,有时仅仅因为披上了件光彩亮瞎眼的外衣;与此同时,那些一时无法成为潮流的人与物,就真的不好吗?未必。

一来,他们可能未被挖掘;二来,获取它们的方式可能更加需要动脑子,更加费力;三来,它们可能过于尖锐,刺痛了我们不愿承认却真实存在的某些心理。

但人若真的想往前走,华丽的东西可有可无,那些能让你觉得脸红出汗甚至有点疼的东西,才更应该得到珍惜,不是吗?

4.

我建议你去读一读那些阅读量不高的文字,去做一做很少有人做的事,去交一交默默无闻的朋友,去看一看旅游手册上没有被重点标注的风景区。

是的,人是群体性动物,希望和大流保持一致,很怕被“大多数”瞧不起或孤立,但放下这些执念,正是你迈向人格独立与自由的第一步,也是必经一步。

某国的观众特别崇尚大导演、大制作、大明星,最后搞来搞去,市场垄断严重,活跃在生产链上游的,永远就是那么一小撮人,他们作品好的时候还行,一旦这伙人水准也保不住了,不光观众面临着承受不住的心理落差,市场上也后继无人,因为劣币早已驱逐完良币。

另一个国家的观众眼光很刁钻,人都是一个一个的,而非一群一群,再大牌的导演,但凡有一部没拍好,恨不得骂死你。那些导演终日惴惴不安,不敢轻易自砸招牌,水准也能保持的较好。

他们的明星中也有小鲜肉,但没几个敢不发展下实力的,谁也不会不背台词就上镜,对口型说着1234567,因为观众随时会发掘出那些人气不高但作品过硬的甲乙丙,把有名的那个顶下去。这就是差距。

宏观上的差距是这样拉开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我们个体。

不带有色眼镜地客观看待路过你全世界的每个人,每件事,每个声音,批判收纳,批判汲取,不因人废言,不因言举人,实事求是,不盲从,不跟随,这样的人格特质与独立视角,会让你我终生获益。

end.


约稿、转载、开白等事宜请发送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bingo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