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讲好一个你的故事

 无聊斋话 2017-03-01


年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火了。抛开环境问题不谈,单单“这是我跟雾霾的私人恩怨”几个字就足以吸引眼球。100多分钟的时间里,让我们没拖进度条的不仅仅是数字和影像,更是串联着它们的那些故事。柴静还未出生的孩子就换上了肿瘤。以这个故事引发的同理心让大家不自觉的提高了对雾霾的关注。


讲故事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不单单是作家、记者、演讲家需要,其实每个人都需要懂得如何讲故事。无论是申请学校时候的文书,还是找工作时候的walk through your resume。有时候短短2分钟的自我介绍可能会起决定性作用。


我不知道什么是情怀,

我只是想讲讲最简单的Storytelling。


如何表达,如何区别你跟别人,如何能成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人,如何抓住招生官、HR、投资者的注意力,讲好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是所有人都需要的“软实力”。





《海底总动员》和《机器人总动员》的编剧 Andrew Stanton 在讲起一个好故事的重点是曾说,“Make me care! Emotionally, intellectually, aesthetically. Just make me care!' 到底什么样的故事能吸引人呢?


早在千年前,亚里士多德说最吸引人的故事中最重要的三个元素是Pity, Fear, and Catharsis????先让听众觉得同情你的经历,然后跟着主人公一起感受这个挫折,最后主人公解决了这个困难,而读者也从故事中解脱。


举个很俗很俗的??,在电影《中国合伙人》里,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讲成冬青(原型俞敏洪)是怎么惨的。人长的土鳖,高考还两次落败,美国签证又拒签,之后被学校开除,最后的最后才成为所谓的留学教父。

由此看来,千万别上来就讲自己多成功多厉害。不管是你已经做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荣誉,从谁谁谁那拿了几轮投资。个起承转合的故事,一定是最低的那个点成就了这个故事。一个V字型的故事是最有力量的。


可问题是很多年轻的求学者求职者或者创业者,他们没有像俞敏洪那样窝在中关村地下室的经历,却非要讲这样的故事,这显然很容易弄巧成拙。没有人说一定要讲辛酸史呀!你的故事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引发了你的思考、某一次经历给你的启发、一次自负任性产生的负面效果之后你的改变。任何形式的改变都可能给故事一次新的生命。





身边的好多朋友经常会说,“我的人生好平淡啊,没有什么有趣的经历,讲不出什么有意思的故事。” 可能在20多岁的年纪,大家都在往前看而不常会回头。这个学期我选了一节表演课,我们刚刚结束的一个project叫做“the river of your life.” 好几节课老师都会抽时间让我们躺在地上冥想。她会用语言引导我们“坐上”想象中的热气球,然后向下看这条代表你生命的河,每个河里的石头都代表曾经你待过的一个地方或者一段经历。等冥想结束后,需要在纸上写下所有这些你曾经待过的地方,和在这个过程中在你脑海里形成的画面和回忆起来的情绪。在最后的表演里,每个人都要讲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一段发生于你和别人之间的对话、和唱一首你想唱的歌。



我讲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高中毕业后的暑假,和爸妈一起在盐湖城机场,准备开始为期15天的毕业旅行。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一点点的计划了所有的行程,毕竟戈壁+爸妈+road trip这几件事加起来还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 一下飞机我就直奔租车的地方开始办手续,等我办完所有手续回头的时候发现爸妈并不在我身边,而是坐在远处靠窗的椅子上。我在走向他们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好像自己是第一次拿着爸妈的护照帮他们办手续。从前出去玩都是跟在他们后面啥也不操心,好像永远都可以当小孩。那一刻突然觉得怎么长大好像是一瞬间的事情。




虽然一开始我对冥想这事特别不耐烦,也不小心睡着过,但是这个project是我觉得上节课最大的收获,它也给了我重新认识班上其他同学的机会。有人讲了出柜的故事,有人讲了第一次见到妈妈跟爸爸离婚后交往的女朋友的故事,有人讲了帮自己妹妹受洗的故事。说没故事可讲的人最后都开始滔滔不绝。


所以我觉得一个好故事要真实,要有根儿。千万别假装用别人的故事,套用别人的模版,玩儿命发掘自己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在自己的故事里,你所表达的感情才是立体的、细节才是丰富的。而好的故事永远需要靠真实的细节打动人。“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这种歌词会打动你,因为通过生活中的细节,你的受众会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你可以戏剧化你的故事,但故事本身一定得是有血有肉的。在故事里,请做一个真实、甚至脆弱的人,写一篇好的记叙文不要写议论文。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闭眼来走一遍“人生的大河”吧哈哈。



“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我还不错哦。”

说起简单有力的自我介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蓝色大门》。有时候让别人了解你记住你,真的不需要讲太多。


上过一个五天的广告短期课,第一天第一件事老师就让我们两两采访对方15分钟。到时间后,要向全班同学介绍关于你采访对象的一条最有趣最有记忆点的事情,就只能一条!还记得其中有一个西班牙姑娘的理想是去可口可乐工作。我们还真的就叫了几天她“CocaCola Girl。”


有时候适当的给自己增加记忆点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里很有用的事。无论是蔡康永肩上的鸟、是模特Irene的彩虹色头发,还是黄致列比了无数次的爱心。


很多人都知道instagram上有一个账号叫做Humans of New York。Brandon Stanton每天穿梭于纽约街头,采访并记录路人们的故事。你会发现在地铁上与你并排坐着的乘客、大街上与你擦肩而过的路人其实都跟你没那么不同。故事大多都不超过10句话,但每个故事都很让人记忆深刻。





“After I finally learned the ropes, they changed all the rules.” #一句话是一个故事系列


找找你身上有没有别人没有的一些标签,然后好好来突出它们。不要太贪心了,讲个简单丰富的故事,反而可能会被记住。贴了太多的标签,你最鲜明的性格点或者品牌特点可能就被忘记了。毫无情绪的故事描述也会让简单的事情变得繁冗复杂,从而使人失去焦点。讲真,还是那句,“less is more.”  






闲篇:说到这我还没有给自己贴标签呢~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好的storyteller,不管是通过文字还是影像还是其他的媒介。这也是为什么写这这篇文章的初衷。好啦故事讲完啦,科科。最后来个彩蛋~


 Insta: Mialz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