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岁之前决定人生潜质的100%,父母一定要避免这4个误区

 _王文波 2017-03-01

家教答疑

为什么看起来差不多家庭环境(例如都是中产家庭或者知识分子家庭等等这些外在的条件都差不多)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有的差异很大,有的孩子出色,有的很平常,甚至还有不及中等的,这个不是指考试分数,而是整体的评价包括习惯、态度、处理事务的能力等等。有些孩子没有具备能人所不能的优势素质,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不具备能人所不能的潜质,而是他们的这种潜质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因而被埋没了,逐渐丧失了。

让孩子能人所不能的潜质不能转化为能人所不能的优势素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孩子的父母不具备“让孩子能人所不能是优势生存第一观念”的教育理念,家长不注重对孩子优势潜质的开发,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模仿其他孩子的发展途径教育孩子。

孩子的父母没有在7岁前——孩子潜能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没有在3岁之前对孩子进行科学系统的潜能开发,而错过关键期的开发将只是事倍功半。

99%的天才都是父母成功早教的结晶,这些父母我们称其为优势父母。只有那些具备优势早教观念、能抓住孩子发展关键期开展科学系统全素质教育的父母,才是真正的优势父母,他们必将培养出未来的杰出人才。

国外几位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学家参观中国的多家著名幼儿园和著名小学,参观结束后,他们指出了我国幼儿教育主要的四大失误:

失误1:

教师怎么能要求全体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动作、坐姿、站姿都一模一样呢?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富有他们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为,那才是他们独特的行为符号。只有具备个人特点的行为才是有魅力,有力量的。

失误2:

教师怎么能要求全体孩子在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和语气都一样呢?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符号,每个孩子只要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就应该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限制了孩子的语言也就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更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失误3:

教师怎么能让孩子的思想和兴趣都一样呢?你们每个男孩和女孩都异口同声地说:“长大后要当科学家。”而当问到他们为什么要当科学家时,却没有几个能说出来,而外国幼儿的回答却几乎没有一样的,有的长大后想当总统、有的长大后想当牙医。如果连孩子的理想和兴趣都被成人约束地一模一样、毫无个性,极易使孩子长大后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失误4:

教师怎么能阻止和嘲笑幼儿说出与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不同的答案呢?教师不能武断地强迫孩子接受教师给出的唯一答案,而不允许孩子有独立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外国专家这些话是说中国的教育不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孩子没有了独立的个性,也就没有了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言行,也就没有了创造性和生存的竞争力。其实,不仅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独特个性和能人所不能的素质是他成为优势生存者的唯一条件,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的生存法则都同此理。企鹅、北极熊为什么能在冰天雪地的苦寒之地生存?为什么骆驼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生存?

正是因为它们具备了“优势潜质”的生存素质,使它们成为了独特环境的优势生存者。

每个孩子都具备能人所不能的潜质许多人都认为能人所不能的素质是天才的“专利”,只有天才才能够具有这种优势素质。不少家长常常对我说:“我怎么也看不出我的孩子有什么能人所不能的地方。”“我的孩子才3岁能看出什么能人所不能的地方?”难道“能人所不能”真的只是天才的“专利”?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与生俱来的具有独特的“能人所不能”的潜质,即使是轻度弱智的儿童也一样。科学研究表明,人类50%的发展关键期在3岁之前,70%的发展关键期在7岁之前。7岁也许不到人生的10%却几乎决定了人生的1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