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界壕遗址 金界壕又称金长城、兀术长城,在《金史》中,对金长城这项工程记载有界壕、壕堑、濠堑、壕垒、垣垒、垒堑、壕障、濠墙、界墙、边堡等十余种称谓。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年间,从公元1123年开始修建,直到1198年前后才最终成形,是规模宏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 金界壕构筑别具一格,由外壕、主墙、内壕、副墙组成,主墙墙高5米-6米,界壕宽30米-60米,主墙每60米-80米筑有马面,每5公里-10公里筑一边堡。残墙一般高1.5米-2.5米,壕墙和与之相辅的边堡旧址清晰可见。金界壕遗址于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吉思汗在战胜乃蛮部后,世居在乃蛮部南面的汪古部,本是为金王朝守卫西南路界壕的。成吉思汗与汪古部长阿剌兀思剔吉勿里结为姻亲关系后,蒙古汗国的大军顺利通过界壕,从汪古部管领的东胜州(内蒙古托克托县)渡过黄河,直捣关中、河南地带,与自西北路境南下的蒙古军会合,终于覆灭了金朝。金界壕边堡从此成为遗迹,供后人凭吊。 |
|
来自: 猎鹰个人图书馆 >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