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要去找我的妈妈,去到哪里也要找我妈妈

 明天会更好的喔 2017-03-01

一个9岁的女孩,每天放学之后去到市场卖菜,就是想找回自己在汶川地震中失散了的父母。

骨肉分离的痛苦,始终是人类的软肋,不需要任何调味剂,就能让所有人感同身受。

这让波叔想到了一部电影——

《雄狮》(Lion)

《雄狮》电影海报

这部片子在刚过去的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6项提名,以及第74届金球奖的4项提名。

虽然在昨天的奥斯卡颁奖礼上颗粒无收,但波叔敢拍着胸脯说,这一定是这一届奥斯卡最温暖人心的一部片子。

剧情也非常简单,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寻亲

5岁时,男主角萨罗·布莱尔利(Saroo Brierley)跟着哥哥去到外地打工,不小心走失。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被一对澳大利亚的夫妇收养。

尽管生活富足,但牵动着萨罗的,依然是远在印度的家乡。于是25岁的时候,他花了5年时间,通过谷歌地图研究地形,终于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家,找回了自己的妈妈。

印度版“小蝌蚪找妈妈”。

小时候的萨罗

生活永远比电影精彩而神奇。这部电影不是导演拍着脑袋空想出来的,而是改编自真人真事。

下面波叔说的就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萨罗出生在印度一个名叫坎得瓦(Khandwa)的小镇上,家里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本来家里孩子就多,爸爸还出轨跟别的女人跑了。无论母亲法蒂玛(Fatima Munshi)怎么拼命打工,还是养不活一家人。

懂事的小萨罗求着哥哥古杜(Guddu)带他一起出去打零工,减轻妈妈的负担。两个人搭上了火车,去到了距离家里1个多小时车程的布兰普尔(Burhanpur)。

一下火车,疲惫的小萨罗就在站台的长椅上睡着了。尽管哥哥千叮万嘱要他待在原地等哥哥回来,但是醒来之后看不到哥哥,萨罗还是慌了神,以为哥哥在火车上等他,就稀里糊涂地上了一辆列车。

只有5岁的他并不知道,这辆远去的列车,将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

在火车上,他拼命叫着哥哥和妈妈的名字。可惜喊破了喉咙,都看不到哥哥的身影。

电影中,小萨罗在火车上到处寻找哥哥

十几个小时之后,列车终于停了下来。

迎接他的,既不是熟悉的家乡,也不是等待他的哥哥,而是离家足足1800多公里的加尔各答。

萨罗历险记,被迫从这座混乱的城市开始。

饥饿、无助、恐惧、思念,构成了小萨罗的日常。

小萨罗来到了拥挤的加尔各答

饿了,就吃路边捡来的剩饭剩菜;渴了,就对着水龙头喝自来水;困了,就睡在路边的椅子上……

无论他怎么在街上寻找,怎么在火车站等待,依然等不到自己的家人。

最令他害怕的,不是流浪和挨饿,而是被拐带,甚至是,被性侵。

有一次,小萨罗差点就被一个绑架街头儿童的团伙给拐走。好不容易从人贩子的魔爪中逃出,小萨罗又遇到了一个看似好心的铁路工人。

这个工人说可以让他吃饱穿暖,还可以帮他找家人。小小年纪的萨罗以为真的碰上了好心人,就跟他一起去了。

没想到,家人没找到,找来的却是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

这个男人一见到萨罗,就让萨罗睡在自己身边。萨罗不肯,奋力反抗。反抗的结果,就是被关了起来。

萨罗知道,哭闹根本没有作用,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于是,他沿着污水管道爬了出去,逃离了魔窟。

那时候根本没人能救得了自己。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想尽办法活下去。

走失时的萨罗

这种险象环生的日子过了几个星期,萨罗终于遇到了好心人。一位心地善良的少年,把萨罗带到了警察局。

可是,5岁的萨罗根本说不清自己的家庭住址,或者是家里人的名字,警察只好把这个流浪儿送到孤儿院。

孤儿院,可以说是萨罗的救星。在孤儿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萨罗结束了流浪,被一对来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布莱尔利夫妇收养,在异国他乡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从此,萨罗有了一个新的姓氏——布莱尔利,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日——1981年5月22日,那正是他第一天被送进孤儿院的日子。

而他,也远离印度,去到澳大利亚过上完全崭新的生活。

萨罗的到来,让我们真正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刚见到这个孩子的时候,那真是一个奇妙的时刻,充满了爱和欢乐。

考拉玩偶、巧克力、书本……第一次见面,布莱尔利夫妇就给萨罗带来了几份礼物。30年过去后,这个考拉玩偶,依然躺在萨罗的房间。

布莱尔利夫妇与萨罗第一次见面

澳大利亚的生活,跟印度的生活,完全就是天壤之别——

萨罗跟着养父母,住在海边一栋大别墅里,吃喝不用愁;上学读书交朋友,一项没落下;毕业之后还能接受养父母的家族生意。

他的命运彻底被改变了。而且平心而论,是变得更好,好得多。

也许有人甚至羡慕他的好运气,一次无心的走失,人生少奋斗20年。

他知道自己是幸运的,不过在内心深处,萨罗从来没有忘记那个在5岁时跟哥哥走散的小男孩,也没有忘记过那辆离家的列车。

我很想念在印度的家人,想知道哥哥回家了没有,妈妈和妹妹的近况如何。

我一直都想找回自己的故乡,每当晚上睡觉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妈妈和妹妹的样子,然后意识到自己是孤独的,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全家团聚。

他尝试着跟养父母描述家乡大概叫什么名字、自己是怎么走丢的、怎么从家乡去到加尔各答、家乡附近有什么标志性的景物,但是始终没能找到具体的线索。

萨罗和养父母一起出去户外游玩

就这样,他长大成人。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上学、恋爱、运动,偶尔也有不开心,但日子总是快乐的。

直到2006年,25岁的萨罗get到一个新工具——谷歌地图(波叔保证这真不是广告)。

无意中,他用谷歌地图看到了地球的鸟瞰图,发现这个工具还可以看到某个地方的某个餐厅。

他突然觉得,这个工具,说不定有一天能追踪到自己的家乡。

萨罗开始锁定范围。

他依稀记得,当时坐了大约15个小时的火车,才到了加尔各答;列车时速大约是80千米,15×80=1200。

那么,以加尔各答的豪拉火车站为圆心,1200公里为半径画圆,家乡的位置应该大概就在这个圆形范围内。

萨罗还记得,自己说的是印地语,而不是孟加拉语,所以说孟加拉语的地方,排除;

自己的家乡很穷,可以看到满天繁星,应该是农村,所以大城市,也排除。

萨罗搜索的范围

白天上班,下班搜索。一回到家,萨罗就捧着电脑,用谷歌地图跟踪加尔各答豪拉车站的每条列车线路。每个站点,他都放大来观察,盼望能找到一丝与童年记忆想吻合的线索。

67000多公里的线路,1000多个站点,要找到自己的家,简直就像大海捞针。

就连他的女朋友Lisa,也觉得这种行为简直疯了。妄想症。偏执狂。

这一找,就是5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1年3月的一个晚上,萨罗再次打开谷歌地图。这一次,一座似曾相识的水塔出现在屏幕上。

这和我在Berampur车站(他记错了,其实是Burhanpur车站)遇见的水塔不是一模一样吗?

萨罗小心翼翼地点击鼠标,将这个地方放大。

桥梁、山沟、站台,熟悉的事物陆陆续续出现。没错,这个就是记忆里的那个车站,那个自己和哥哥走失了的车站。

当时整个脑子像被雷电击中了一样,整个过程,就像在做梦。 

萨罗最终在谷歌地图上,找到了自己的家乡

2012年,在养父母、女朋友的支持下,萨罗从澳大利亚,回到了印度,踏上了寻找家人的路。

对于这个决定,开明的布莱尔利夫妇非常赞同。

如果他确实想探索自己的身世,我们绝对不会阻止他,这是一件好事呀!我们也希望他能够早日知道自己的身世。

眼前的街道、房屋、行人,一切都是那么熟悉。然而当他凭记忆回到家里原先的地址时,眼前却是一片荒芜。

他只好拿着一张小时候的照片,到处问人打听。幸运的是,有人认出了他,这不就是法蒂玛的儿子吗?

在别人的带领下,萨罗终于重新见到了自己的母亲。

所有如鲠在喉的话语,都化作一个拥抱。

我有很多话想跟他说,但是我什么话都说不出。我们只是注视着彼此,拥抱着对方。

他已经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我也不会强求他回到我身边。看到他开心,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这个拥抱,母子俩足足等了25年。在萨罗人生中,这是最重要的一天。

那是我生命中最关键、兴奋、难忘的时刻。

母子相见之后,紧紧抱在了一起

直到那天,萨罗才知道,心爱的哥哥跟他走失几周后,尸体就被发现在火车站的轨道上;为了等自己回来,母亲一直住在老家附近,到处找他,还每周都去寺庙祈为自己祈求平安。

正如我对她的寻找塑造了我的生活;她坚信我还活着,这个信念,也支撑着她。

一年之后,养母苏·布莱尔利(Sue Brierley)也来到印度,和萨罗一起看望儿子的生母。

生母、养母和萨罗见面

两位母亲,都泣不成声。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边是谆谆善诱的养育之恩,连接两者的,正是萨罗这个儿子。

那一刻,地球似乎也在剧烈地转动。那个场景,我开始哭了起来。

法蒂玛告诉那个翻译的人,说,他现在是你的儿子了,我把儿子给你了。

当时我们三个人就抱在了一起。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能够听到的,就只有我们的呼吸声。

萨罗知道,从此以后,自己就有两份同样沉甸甸的爱,印度和澳大利亚,都是自己的家。

萨罗和自己的亲生妈妈
萨罗和养父母

现在萨罗仍然生活在澳大利亚,但是一有时间,他就会飞回印度,与自己的家人见面;他还为自己的生母建了一间房子,尽力让她过上舒适的生活。

在澳大利亚,我已经有了安稳的生活,作为儿子,我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两个家庭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有两个家庭,但是只有一个身份——我是萨罗。

从印度到澳大利亚,再从澳大利亚到印度;从拥有到失去,再从失去到重新拥有,圆满了。

这条漫长的寻亲之路,被萨罗写进了了《漫漫回家路》(A Long Way Home)这本书中,也被改编成了电影《雄狮》。女主角妮可·基德曼在接受采访时说过:

我之前并不知道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当时读剧本的时候可能就跟观众们看电影时是一样的,还是被打动了。当我发现这原来是个真事时,我的天哪!我根本不敢相信主人公做到的一切。

妮可·基德曼饰演养母;戴夫·帕托饰演成年后的萨罗

这种情感共鸣,跨越文化和国界,直抵人心。

用纽约时报的话说,就是:

只要你曾经是个孩童,就会被这部电影震撼。

小时候我们跟家人走失了,会哭会闹,但我们很幸运,最后都被家人接了回家。

但是,很多小朋友却没有那么幸运。

像文章开头说的那个卖菜找父母的小女孩、无数被拐卖的儿童、无数丢失了孩子的家庭,他们被迫忍受着骨肉分离之痛,被迫走上了漫漫的寻亲路。

能不能找到、找到之后会发生什么,不确定的未来,煎熬着每个骨肉分离的人。

小蝌蚪在找妈妈,妈妈也在找小蝌蚪。

波叔真心希望,每只走失了的小蝌蚪,都能尽快回到妈妈的怀抱。

亲情,永远是最治愈的。

这部暖心的片子已经确定在国内引进,具体还得看排期。先来看看预告片解解馋吧!


波叔说:

黑暗的尽头,定是耀眼的光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