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美:技巧上的证明

 聽雨軒sjh 2017-03-01

    甲骨文大约还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篆书,它的构字还处在较原始的阶段,六书的特征也尚处朦胧。金文在青铜器上被大量铸制,是篆书在文化领域中称雄的第一个显赫标志。从存世的大量著名作品如《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等看,它们有着严谨的造字、构成法则,而极少人为的巧饰,野逸而博大的气氛使观众心震神慑。有法则,无巧媚,这就是艺术上拙的直接含义。滥无法则的格调是陋而不是拙,这一点我想是众所周知的。随着篆书的进一步发展,周秦《石鼓文》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向巧过渡的信号。地处西睡的秦人在战场上军威赫赫,但在文字构成的趣味上却看不到尚武的迅猛风气。《石鼓文》的格调是整伤、温和、平匀的(图十四)。来源书法 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待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之后,秦代的篆书竟是李斯式的毕恭毕敬的小篆。绝对的均衡和对称,绝对的精巧和严密,《泰山刻石》在书法上给我们的感觉,绝非秦始皇帝叱咤风云、扫荡乾坤乃至胆敢焚书坑儒的专横,相反,却是非常温良恭俭让的询询儒者风。于是,在篆刻中我们也发现了秦印的规整类型,与战国古玺相比,它无疑是相当收敛的。
    汉印的大盛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对秦篆的限制作了些解脱。线条的交错与造型的敬斜—出自工匠之手的自然意趣毕竟还是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的。我们不由得庆幸秦王朝的短命,使篆刻在从先秦到汉魏六朝的由拙到巧的发展过程中,相对地保留了相当浓郁的以拙为尚的基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