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百合仔 2017-03-02

南水乡,以其无比诱人的魅力,吸引着我。小桥、流水、人家,那清秀、淡泊、宁静的古 镇景致,久久以来是我心中的梦境。生于北国,长于黄土的我,直到中年才偶有机遇放步这如诗、如画、如清醇美酒般的世外桃园。

,柔水通灵,何况这水系如织的古镇。游水乡,拍古镇。看不够的流水走不完的石桥 ;穿不尽的弄堂,读不完的古宅。沿枕河临水的人家,聆听那烟雨廊棚下的动人传说,去捕 捉那游荡的灵感,去寻找梦中的天堂……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淡淡的西塘

居都市,现代生活的节奏和内容犹如一杯杯浓浓的烈酒。来到西塘、石桥、廊棚、流水,一种淡淡的平和之情却贯穿了我的整个身心。西塘,这个江南最大的水乡古镇,虽然显得苍桑、古老,却依然遮挡不住它那明珠般的光彩。有人说,西塘如诗、如画、如清醇的米酒。确实如此,诗情浪漫,悠悠古韵画意清雅,小桥、流水、人家;酒醇四溢,轻醉中荡漾着愉悦。从西塘归来,久久让人不能忘怀的依然是那份淡淡的水乡情韵。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隶居浙江省嘉善县的西塘,又名斜塘。是太湖流域最大的一颗“珍珠”,是吴越文化的发祥之地,与现代大都市上海相邻的西塘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活的历史标本。早在元代,这里就有集市出现,明清时期由于水陆交通的方便,西塘就已形成江南商业重镇。悠久古韵中,吴子胥开河、徐霞客游访、康熙微服等都成为佳话,千古流传。

宁静祥和的古镇上,那已经六百余年风雨的雌雄二株陆坟银杏树,在向远道的来客述说着它心中的水乡……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西塘水道如网,纵横交错。叶叶扁舟,穿梭往来,在水乡的版图上纺织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博大的太湖水系,给它以滋养和包容。生性平和的西塘人家,枕河临水,乐在其中。

与河水相依的是那沿岸而建的廊棚,是西塘水镇的又一道风景线。长长的廊棚为往来的船工和四方行人遮挡风寒,避雨纳凉。漫步在这一千三百多米的廊棚下,看小桥流水,观古朴民风,赏水中落日,使来者在不知不觉中融进了幽静的江南古镇。廊棚下的传说,廊桥上的浪漫,处处流淌着小镇民情澹泊的朴素风格,让人们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精深。“到西塘,看廊棚”已成为水镇游览的又一特色。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临河而立的是明清古宅,高耸的风火墙,黛瓦粉墙。那斑斑的墙壁上留下了无岁的风雨岁月。镇上名宅古园甚多,其中以西园、薛宅为著。西园,曾有诗云:“忆昔西园延绿堂,当年八景最风光。小山曲槛游应遍,草阁微闻野稻香。”来描述当年美景。而西园最以柳亚子先生当年曾在此与西塘南社八友“诗酒唱酬,欢会尽情”而闻名。而薛宅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是古镇民国建筑的典型代表。我没有更多的时间穿堂过院,但西塘深厚的文化底蕴却似河道中的波涟,荡漾无边。千年古镇明清以来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近代名人志士更是数不胜数。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相连古宅民居的是深深的弄堂。在西塘,长短不一的弄堂竟有一百二十二条之多,最长的多达一百多米。“银不露白,暗可藏财”的弄堂,反映出了古代西塘人的处世之道。深不可测的弄堂成为水乡大户建宅的风格。听老人戏说:连当年入侵的鬼子兵也不敢贸然走入。享有盛名成为一景的“古皮弄”是其代表作,薄如皮的石板铺地,最窄处仅0.8米,最宽处也不过一米。被喻为西塘命脉的弄堂,极富民间色彩。有人将弄堂比作长短不一的萧笛,在吹奏着历史的回音。穿越弄堂,如同走过时空的隧道。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犹如长虹卧波的座座石桥是古镇千年的见证。造型各异的二十七座石桥,象条条彩练把八块西塘区连成一体。二十七座桥传颂着二十七个动人的故事。最有名的也是最高的当属卧龙桥,最有古韵的又属望仙桥。你随意走去,频频入眼的五福桥、送子来凤桥、狮子桥上,不时地传来导游小姐风趣的解说。站立桥头,一幅幅美妙的水墨丹青尽收眼底。

千年的古桥、古树、古宅在向人们述说着千年不绝的传说。流水把我们送到了过去,又送回到了现在。已撩开了千年神密面纱的古镇西塘,以它原有的本色迎接着世纪的未来。西塘,愿它永远拥有那份淡淡的情愫。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梦 境 同 里

苏州,以天堂般盛誉的诱惑,曾在多年前使我饱览了的容姿。然而,却不知距它十八公里处尚有一处令世人叫绝的“世外桃源”、著名的著名的江南水乡—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千年古镇——同里。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说来有趣。夜幕中,当巴士载着我这个外乡游客驰入同里界内时,窗外沿街建筑上尽可是“富士”二字。我好生纳闷,怎么日本富士公司在此办了如此之多的企业。入住三元旅店,朱老板抢先一顿快活,才使我如梦方醒。原来地处姑苏吴江的同里,历史上被称为“富土”(而不是我以为的“富士”),地肥物美,财通四方,人以称“富土”而自豪。然而,名声在外的“富土”却因此而招致了不应有的祸害。到唐代,富土人将名改为“铜里”,依然金光闪闪,引人注目。至宋代,聪明的富土人竟“富”字上去一点,与“土”字相叠再分为二字即为:同里。同乡同里,既不显富,又觉平和,于是“同里”一名便延续至今。一个名称的内涵竟如此丰富,那梦境中的同里将会如何呢?

枕河而眠,整夜都是好梦。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冬日的水镇,仍无寒意。水清叶绿,依旧是一派江南风光。已有千年历史的同里以其石桥、古宅和名人三多而闻名。沿着交叉纵横的河道,沐浴在冬暖的晨光里,我开始心中的寻觅.....作为同里骨架的石桥,在小镇尚存四十余座。这数代并存的建筑,把被十多条河道分割的小岛连成一片,依傍太湖、大运河的同里水系将古镇与外界连通,犹如心脏和血脉一样。造型各异的石桥,真实地映出了历朝历代的建筑风格。漫步在这与河并行的街道上,踏上与路相连的座座石桥,仿佛在于历史对话,聆听着岁月的回声。

桥多,故事多。你看那刻有“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傍歌”的普安桥,好似脑中浮现出明代小镇朗朗书声的学子勤耕图。由宋代文人叶茵捐资所建的思本桥,则道出了旨在告示民众勿忘国耻、百姓之根本的道理。而最富盛名的同里“三桥”,即太平、吉利和长庆桥相连的“走三桥”风俗,取其消灾解难、幸福吉祥之意。成为游同里不可缺少的内容。这里有最旺的桥,也有最绝的桥。有最长的桥,也有短不过5尺独步桥,桥桥成趣。走过悠悠岁月,迎来千宾万客,同里石桥是一部走不尽、读不完的史书。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五湖环境的同里,古代由于交通闭塞,形成了一个寂静的生活空间,这里便成了官宦人家、文人雅士的求静安居之地。这块充满秀气的水镇上,明清以来,上百户毫宅大院、祠堂殿宇诸如三谢堂、承恩堂、耕乐堂、退思园等古建筑群相继落成。而响誉天下、极富盛名的又当居退思园。

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退思园是同里的骄傲。园名“退思”,取自《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一语,彼有含义。当年园主任兰生任清朝重臣,后被解职回乡,耗银十万两建得此园。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且不论任兰生是否“退思补过”,“退思园”现在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是园主万万没有想到的,十万花银百姓钱,当得美名天下传。步入园内,远去的历史成了游人温故而知新的好教材。置身其中,更不能不为其精湛的建筑艺术而折服。在这个不到十亩大小的宅院里,尽显造园大师的用心良苦,凝聚了皇家及苏州园林之精华。尤为大胆的是,它西为宅、中为屋、东为园的横向结构令人耳目一新。也许是“思退者”为了藏富,遮人耳目,使来者进宅一看到底而不显起富有。园中浓缩的景致堪称叫绝,亭、台、楼、阁、坊、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皆贴水而筑,故又名“贴水园”。园内“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的寓意,使人深恋天井虽小却不能尽享大自然美景之惬意。诗琴书画、竹兰梅菊,处处漾溢着一种自然与文化相融的氛围。世道的苍桑愈发印证另外退思园的价值与魅力,到同里不观退思园是为憾事,如退思园不明典故不赏奇景更为憾事。退思园,真是“无意得之,而得之永恒;无意诱之,而诱之置深。”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流水流走了岁月,也流出了古镇源源不绝的文化。古有一百三十三名状元、进士、举人走出同里,今有文人名士数不胜数。水乡的幽静、古朴、退思园的雅致、精美已成为百余部影视片的创作佳地。余秋雨等六十余为大家手笔的《在水一方》,更让古镇同里灿烂生辉。

解读同里,古镇已不在梦境。石桥、流水、名园正以它多姿的神韵走进四海宾朋的心中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雨 落 乌 镇

去过许多水乡古镇,多遇阳光洒脱、满目春光或秋意浓浓,唯独来到浙江桐乡市的乌镇,让我在那时大时小、飞雨飘飘的境界中,真正领略到了江南水乡的烟雨之魂。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如珠的细雨,透过狭长的明清古街上空,落满我的全身。漫步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一种潮潮的空气使我感到温馨而宁静。那醉人的千年古韵,从幽长的老巷、古朴的陈屋中散出一种叫人急于探寻的欲望。过石桥、进宅堂,一幕幕江南风景迎面而来,一个个沧桑的故事从竹椅里长者的脸上跃出。在这里,我切实地悟到了东方神韵的无穷魅力。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踏过厚重的兴华石桥,我躲进廊棚下,用立起的相机变焦镜头切换着画面,对准风雨之中的临水民居、过桥行人和河道中悠悠的小船。匆匆飘过的红、绿、兰、白,时隐时现,为这黑 、白、灰的世界融入了夺目的现代色彩。水面上激起的串串水花,载着往来的小船,在迷蒙的雨幕中,划入了梦的境界……

虽逢大雨,建于乾隆十四年的修真观古戏台上,依旧锣鼓叮当。悠悠动人的桐乡花鼓戏迷住了雨中远来的外乡人,尤其是戏台台柱上书写的对联“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和横匾上的“以古为鉴”,让人雨中有悟。廊棚下,雨已成帘,而皮影戏馆内却座无虚席。有着800余年历史的桐乡皮影戏正紧锣密鼓,一出“三打白骨精”让游人乐在其中。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浓浓的雨境中,我透过古朴、幽长的古弄,看到了弄堂另一头的别有洞天。长者跚跚而行,学童穿堂而过。昏暗的老屋中玩牌的村民和窗前透绿的幽兰,与这岁月的留痕是那么和谐,淡泊的民风使我久久形成的心态得以平和。这静而不繁的老街、幽巷、石桥、旧宅,成为现代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印证,是流光溢彩的世界中一块难得的回归之地。

小桥 流水 人家一一梦江南

涟涟的水滴,洒落在木屋、石板和水面上,在弹奏起了一首首江南轻柔的古曲中,我来到一代文学巨匠茅盾先生的故居和童年读书的院落前,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敬慕。在这不足400平方米的地方,青竹棕榈,勃勃生机。置身雨中,我似乎闻到了当年的满堂书香。在“先立于其大,有志者竟成”的立志书院里,我仿佛又看到了先生八岁时读书的情景。小镇,在先生的诸如《子夜》、《多角关系》、《林家铺子》等著作中,留下了深深的乡情和印迹。

梁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