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允许一个人做真实的自己,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紫紫2266 2017-03-02

                                            



一、每个人的局限


在《心商》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患者去接受临床心理诊断,医师抽出一张卡片让患者观看,问对方看到什么,患者回答:一个赤裸的女人。再看另一张,患者说:一对恋人在做爱。接下来的十多张卡片,患者的回答都是跟性有关,然后医师说:我不得不遗憾地通知你,你对性爱认知不健康。患者什么惊讶:我不健康?这些下流的图片可全是你的东西!


这个有趣的故事里,他们做的是罗夏墨迹测试,这是非常著名的投射测验,通过在图片中建立起自己的想象,在无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个性特征的一种人格测试方法。而上面的患者不知道每一个看这组图片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在生活中,每天都有无数组这样的投射上演,但只有你和自己,没有观众。我们对别人的观察、看法和评价,源自于我们内心的投射:我们对什么感兴趣,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比如,如果一个女人对性有特殊的需要,她会觉得全世界的男人都想跟她上床,并把不愿意这么做的男人都当成是不正常。在没有自我觉察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想法当成是一种正确的真理,会试图要求或者改变他人。


前两天,我看了一部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讲述上世纪50年代,一位艺术史教师凯瑟琳来到保守的卫斯理女校故事。凯瑟琳是一个怀揣自由种子的迷人女性,可是她的第一堂课,聪明无比的学生就给了她一个挑战:如果你没什么可教的,我们宁可自学。学生们个性鲜明并不墨守成规,并知道用自己的方式去获取学业的优秀,不指望凯瑟琳可以教给他们什么,这让作为新教师的凯瑟琳面临前所未有的挫败。


也正是这样的挑战,让她打破教学计划,开始新的思考: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于是,她开始用自己的不同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去思考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要过的人生。当然,这样形式上的打破,激起了一部分学生和学校的管理者的强烈反对。凯瑟琳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她对学生们“结婚戒指比毕业证书重要”的默认人生轨迹感到惋惜,她不断地告诉学生“为什么不可以两者兼并,每个人都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实际上,凯瑟琳并没有做到两者兼并,她为了工作放弃了跟男友在一起的机会,虽然他们看起来无比恩爱,但房东不接受其他男人留宿,男友失望离开,留下她一人独自过圣诞节。或者与其说,她在追求两者兼并的生活,不如说她选择了让爱情屈服于自我实现。


她坚持认为已婚的伊丽莎白不应该缺课,坚决不认同生儿育女是女性最大的天职,并支持琼申请了耶鲁大学的法学院。她受到了校报的攻击,她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可以帮助这些女性可以从只想做领袖妻子的人,具备更多成为领袖的可能,可是她最后失败地说:把新娘学校伪装成一般大学,他们骗了我。


而她们和学校都没有骗她,只是她的理想化骗了自己,她原以为每一个人都可以像她一样,勇敢追求自己的想要的人生,所以她无法接受孩子们为了结婚放弃有无限可能的未来。而孩子们私下对她的评价是没人追感情无趣的冷漠女人,因为从学生看来她似乎并不懂得爱情的美好。凯瑟琳和这些女孩们都认为自己的选择和坚持无比重要。


或许,每个人都曾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旁观对方的生活,并用自己的眼光批判和挑剔别人。这时候我们忘记了对方,也忘掉了真实的自己。当我们太习惯于用“应该怎样”的眼光去看他人的生活,这对任何一个人都不公平。




二、从“应该”里撤退


琼最终并没有兑现上法学院的预期,而是选择了隐秘结婚,这让凯瑟琳非常惊讶。但琼告诉她说:你让我们看幻灯的时候,你自己却没有看,你认为做家庭主妇就是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他们肤浅、愚昧、没有趣味,我不认同。是你说我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我目前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而伊丽莎白知道自己的丈夫外遇,她希望寻求母亲的安慰,母亲冷酷无情地告诉她:宁要名声也不要让别人知道,这让伊丽莎白无比心寒。她指出图片上蒙娜丽莎图片问妈妈:“她在笑,她快乐吗?”母亲说:“重要的是不要让别人发现(婚姻不幸福)。”她终于不顾母亲阻止,选择离婚,并决定搬出去独居。


当康妮知道他和男友的感情存在误会时,她闯入男生宿舍也要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这些孩子们都开始在做自己的选择,只是和以前不同的是,这不再是单纯的把结婚生子作为天职,而是他们开始尊重自己的内心的意愿,并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凯瑟琳的同事告诉过她:你要知道,你不是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帮他们找到你的生活方式。而凯瑟琳的出现,的确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又似乎不全是她的功劳。因为,从根本上,我们无法改变一个人,除非对方也愿意改变。


凯瑟琳临走前,在给伊丽莎白的信中写道:“我来卫斯理,是因为我想做出点改变。但是为了别人而改变,对自己是不诚实的。”凯瑟琳最初觉得应该树立这些女孩子的雄心大志,就正如她自己想改变卫斯理女校的传统的勇气,她失败的同时,却把这样的一颗敢于追求自我的种子播撒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而当面临一些机会和抉择的时候,这些女孩就能在传统之外坚守自己的一份自由。


这样的经历,也改变了凯瑟琳自己。她开始尊重孩子们的选择,他懂得了在某一些束缚面前她无法施展自己,所以她选择了从“应该”里撤退。她拒绝了校长的要求,和她带出来的这些女孩们一样,他要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管是工作还是爱情。




三、完美的不是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咨询,想起我正做的蕴含着改变和成长的工作,我可以从中做什么?真正什么样的帮助才会对于别人有意义?而大多时候,当我们在开启一段咨询过程的时候,就像凯瑟琳和这些孩子们一样,她们都不知道会去哪里,都在彼此的世界里观望着对方。


然后,我们会开始去做点什么,发现一点也不完美,咨询的大多数时候就像电影中冗长的铺垫一样,充满了挫折、怀疑和不被理解,然而这些东西出来的时候,也让我们防御下的真实开始释放,让我们在碰撞中开始真正的心灵相遇,这样的体验从感受到语言到行为,慢慢变成自己真正的一部分,有时候会深深的嵌入一个人的灵魂里


而我每一次在整理咨询记录的时候,都会发现不完美的地方,有时候我会试图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有时候我急进得没有顾及对方走到哪里,有时候我看到对方不断的自省自己的弱点还是没控制住去指出她的问题,有时候我太想帮助一个人而让对方感到压力和不自由,有时候我不经意的一句话会让对方感觉到我对他的不耐烦,这些都是我在某些时候不曾留意到的,又在另一些时刻幡然醒悟。


可是,当我越看到自己的局限,就越不允许自己可以对这些不完美放弃不管。我会严厉地揪着自己不足,就像手里正握着锋利的刀子,试图把长在身上不完美的凸疤一个个割下来。我也会情不自禁这样要求别人,这样的努力会让我们都无比难受。奇怪的是,这样的割掉的疤很快又会重新长出来,直到让我挫败得不得不放弃。


于是,我开始向内走,去理解自己的不容易,去跟自己的不完美对话,去接受自己经历中无法摆脱的局限和渺小,这样漫无天日地走着,直到某一天内心那个紧绷的链条怦然断开。我才明白那个完美的自己是跟自己没关系的,再多的不舍和留念也只能和她道别,我忽略真实的自己太久了,从今以后,我只好好陪着这一个自己走路,去接受她、理解她和支持她。


这个时候,我会感受到自己的奇迹变化,当被自己懂了之后,似乎做什么都不再害怕,因为你知道即使所有人都只看到你的片面,你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以前所要的完美,怕被别人误解,也是因为我误解了自己,把那个完美的人当成了自己,所以才拼命向别人证明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


我成了一个自然地允许自己有诸多缺点的人,我知道有时候我会超出自己的预期,有时候也不那么令人满意。我允许带这样一个有凸疤的自己去见人,去工作,去生活,哪怕她一点也不完美。我允许别人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我生活,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但不会把这当成是对我的干涉和不理解,而是每一个人都和我自己一样,也有自己理解的局限。我做不到用应该去给出别人的人生方向,我只会尽可能地去理解别人想的,也看看自己理解的,是不是也正是别人这么想的,然后看看在这些方向里,我们会一起发现什么样的惊奇。


我发现我拯救不了任何人,也包括我自己。我看到自己越多的渺小,也就越允许更多的可能在自己和他人生命中发生。这也包括支持一个人去探索更自由的无限可能,而不是我希望对方看到的片面可能。这个时候,我发现我的工作没有变,但是不同的是,我的工作对象中出现了更多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有真实思想的人,他们都不再像以前的那样等着我来替他们做什么,而是更容易去启动自我觉察、探索和变化的过程。


我的督导说:他们没有变,但你变了,你们就一起变了。这是我感受到的神奇,有时候我回头去看自己的个案,还会看到很多可以提高的部分,但更多时候我会替自己以一些不同的入口去贴近个案而惊奇,我知道那个最擅长懂得一个人的自己,一直都在帮我,就像她最初让我理解我自己一样,在每一个不同的人面前,她也能教会我如何更真诚地理解对方。


我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自己,或许这是每个人一辈子要探索的功课,只是我知道我越来越靠近自己的心,就越来越能有更自由的想法和空间,我想这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可以温暖地跟自己站在一起,终于再也不惧分离


或许,只有我们勇敢走上这样一条路,才可以允许别人和自己在这个世界里真实相待,哪怕他们不可爱不完美,我们仍然会发自内心地欢喜,就像喜欢我们自己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