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纸规划,文化荒漠变成大学城

 渐华 2017-03-02
  济南大学科技园10岁了。
  10年前的2005年9月5日早8点,大学城第一面国旗在国歌中冉冉升起。山东轻工业学院(现更名齐鲁工业大学)在大学城正式开课。此后的10余天里,4万名师生陆续驻扎进这43平方公里的营盘。
  此去经年,光阴似箭。
  10年后的今天,大学城汇聚了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管理学院、山东联合大学等10所高校,容纳了近20万师生。这些高校各有所长,独具优势,学科门类丰富。济南大学科技园内共有文学、哲学、法学、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音乐学、体育学、美术学、新闻传播学等十四大门类,二百多个专业。济南大学科技园以其一流的规划设计、硬件设施和生态环境蜚声全国,被公认为“国内最好的大学城之一”。
  然而,它也和众多国内大学城一样,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多“成长中的烦恼”: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创新集聚效应需尽快形成;偏在城市一隅,住在旧校区的老师仍要“走教”;“只见大学不见城”,医疗、老人服务、教育、社区服务设施方面建设相对滞后……
  这些看似令人烦恼的问题,却正给予大学城发展提供了许多契机。面对现实问题,务实的山东人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而是采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不断去改进和完善,让美丽的大学城进入第二个十年。
  十年,大学城的梧桐树已经根深叶茂。再有十年,大学城会给我们怎样的惊艳?
  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共享?
  期待建起“没有围墙的大学”
  “大学城科学文化方面的氛围仍然有待提高。”今年读大三的小云(化名)上大学之前,就曾听说其他大学城里不同大学的学生可在不同学校选课,学分可以互通。但在入校实际选课时却发现大学城高校之间的选课信息并不透明。此外,图书互借、实验室资源共享、一卡通互通也未能实现。
  著名评论家周晓风曾经说过,对内对外高度的开放,建设一个富有活力的文化应该是大学城文化发展的一些方向。在大学城内部应该崇尚自由精神,发挥年轻学子们自身的天分,让文化自由生长,在各个校园之间打破围墙的壁垒,建立起“没有围墙的大学”。
  调查显示,造成济南大学科技园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低的原因,除去各高校对上述资源的开放程度不一外,近三成的学生认为共享资源手续繁复,还有一成多的学生认为是交通不便。值得高兴的是,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长清大学城的文化正在形成过程中。
  2006年,山东省高校图工委已经签发了馆际互借证,大部分驻济高校读者可以持证到其他高校借阅。此外,高校之间教师互聘在大学城已经有开展。长清大学城多家高校都已开展电子资源共享,通过原文传递互补各高校文献资源不足的局面。
  据了解,济南大学科技园虽然没有专门的大学城网站,但是却有一个论坛--好壹毛社区。该论坛由大学城高校学生发起,服务包括论坛社区网上交流,大学城内的小范围互动交友,和覆盖长清大学城以及周边地区的电子商城服务,年轻充满活力,吸引数万名学生关注。该论坛拥有近30个板块,包括出国、考研、娱乐灌水、动漫贴图等,而且社区为各种兴趣爱好或者拥有共同目标的学生开设了众多的QQ群,对线上和线下的交流活动都有所涉及。
  教师何时不再“走教”?
  将建保障房项目,提供教师公祖房
  大学城的建设,在硬件设施上充分满足了师生的学习需求。一个完整的校园,老师学生缺一不可,然而在高校聚集的大学城,课余时间多是学生独处城中,难觅老师身影。由于教师住房以及小学中学等为教师子女服务的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在过去近10年间,大学城内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过着“走教”的生活,课后疲于赶车回家,导致课余师生交流较为缺乏。
  为解决教师“安居”问题,不少高校都建有教师公寓。此外,济南市2012年底前参与试点分配的公租房项目共有17个,其中,长清区的乐天居公租房项目主要面向长清区大学城各高校教职员工住房困难户。该项目位于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第一安置区(乐天小区)内,分为南区和东区,占地约55.4亩,总建筑面积27881平米,共8栋楼,总户数474户。此外,还有其他公租房正在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各高校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
  公共设施配套如何更完善?
  将建隧道、商场、医院
  长清大学城目前只有一条商业街,学生购物娱乐基本都在这一条街上,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周末及节假日,从长清大学城开往市区的公交车,基本都要靠“挤”才能勉强上车。面对乘车难,学生更多的是无奈,周末也只好选择宅在宿舍。身处远郊大学,仿佛在孤岛。
  2015年7月16日,济南轨道交通R1线在长清正式开工,轨道交通迈入加速建设时期。R1线南起池东,北至演马庄西,东起西客站片区、西至长清,设于家庄北、济南西、大杨庄、王府庄、赵营、长清大学城、园博园等站点。将整个西部新城一线贯通,计划2019年6月竣工。建成后大学城到西客站从1小时变成10分钟。同时,西部新城地下空间规划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地下通道既可以连接轨道交通,又给行人地下通行和发展地下商业提供了充足空间。作为省城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在济南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西客站也自然成为了重要的换乘枢纽,根据规划,市域快线R1、R2都在西客站附近设有站点,M3线同样经过该区域,三条线路很可能将设置换乘站点。轨交建成后,游客、居民从西客站可直达园博园、大学城、奥体中心、省体育中心、济南站等地。
  在西部城区,济南市规划在西客站片区和长清大学城片区各建设一所三级医院。目前,长清大学城片区医院——市第九人民医院项目用地已经落实,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科技孵化能力如何提升?
  打造多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开通创新谷产学研融合信息平台
  长清大学城建成伊始,人们曾期待它成为济南的“硅谷”。十年间,城内10所高校人才聚集优势愈发明显,配套设施日益完善,高水平科研平台纷纷落户,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相继建成。
  西部新城区10所高校近20万师生,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西部新城正在积极推进山东数娱广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等产业项目。此外,西部新城还策划建设了园博园国际会展中心、园博园国际文化产业区、大学生文化创业基地,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创意和传统文化创意产业。
  2012年6月,济南市委市政府做出建设济南创新谷的重大决策部署,济南创新谷位于济南市西南部,北邻济南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区,西连长清区主城区,南接五峰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发展高端研发、成果转化、“云”“物”应用、信息服务、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园区内还设有孵化器、加速器、研发总部及特色子园区等四类建设载体。建成后的园区将成为集科研、办公、厂房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25万人,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一座新城。
  日前,济南创新谷产学研融合联盟信息平台网站正式启动。目前,该网站已与长清大学科技园10所高校、西城集团、创新谷、长清区企业、济南经济开发区、长清区人才网实现链接。平台的建立将进一步融合大学科技园各高校、济南创新谷、济南经济开发区、西区集团及长清当地企业的信息资源,进一步把高校“学”的优势,创新谷、科研院所“研”的作用转化为企业“产”的效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