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记者揭秘上海外滩历史建筑背后的秘密,罕见传奇故事首次面世!

 街心舞苑 2017-03-02
00:00 00:05:10 连播

记忆中第一次跟父母来上海,乔争月还是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南京路上让人眼花缭乱的服装店,奶香浓郁的诱人西点,大城市的车水马龙,理所当然地具象成孩子眼中迷恋上海的理由。“我还记得在一次上海游记的结尾写道,上海,我还会回来的。”

一晃十多年过去,乔争月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系毕业,来到英文上海日报社,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记者。她写过美食、电影、音乐等多个“条线”,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和老建筑“搭上边”。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乔争月看到了一本徐汇区历史建筑调查档案,她意识到那些灰扑扑的老建筑背后可能藏着太多城事秘密。虽是本简单粗糙的手写档案,照片还是黏贴上去的,但却仿佛打开一扇大门,给乔争月带来了新鲜的写作灵感,她决定把每个历史建筑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乔争月想要在上海日报开设专栏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认同,她通过对老上海英文报纸的研读,结合实地探访,开始把深藏在老建筑里的故事挖出来讲给外籍读者听。

从漫步外滩到邬达克上海复活记,从武康路案例到徐家汇专题,四本专著、一百多期专栏报道、数不清的公众讲座活动,在步履不停地走访、研究与分享中,乔争月愈发喜爱上海。上海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她的故事躲藏在街头巷尾的美食中,交织在快要消失的传统手工艺中,枯萎在弄堂老人干涩的喉咙中,但太多的故事还是沉睡在老建筑的背后,它们像一颗颗散落的蒙尘珍珠,等待有心人发现。了解一个城市的方式有很多种,建筑,正是乔争月读懂上海的重要介质。

[ ▲ 斯诺夫人(左)和项美丽(右)]

外滩也曾是乔争月不太感兴趣的地方。也许当年的她和现在很多上海本人年轻人想法一样,认为外滩闹哄哄,是外地游客“到此一游”的地方。直到偶然读到两个美国同行女记者的故事,才勾起了乔争月对于外滩过往的好奇。

[ ▲ 1930年代外滩两岸]

两个原本平凡无奇的美国女孩,1930年代来到上海,命运在外滩发生奇迹般的逆转。一位是后来成为斯诺夫人的海伦Helen Snow。1931年,她来沪当天入住外滩礼查饭店(现浦江饭店),在南京路一家名为Chocolate Shop的咖啡店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一见钟情。一年后,斯诺在外滩向她求婚成功。这位美领馆女秘书成为斯诺夫人以后,靠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华丽转身,成为一名著作等身的女记者。另一位是《宋氏三姐妹》的作者项美丽Emily Hahn。这位当时失恋又失业的女孩,原本只想在上海玩几天,却不料爱上这座城市,一呆就是六年。她不仅与和平饭店原业主、犹太富商沙逊爵士成为挚友,还传闻嫁给了出身名门的新月派诗人邵洵美为妾,为后来采访宋家姐妹打下重要基础。

“到底外滩的每座建筑背后有些什么故事,闪动过谁的身影,他们有过怎样的梦想和欲望,我想把这个事搞搞明白,而不是导游书上蜻蜓点水的介绍。”终于,那个曾经对外滩无感的她,用了三年时间,把外滩区域43幢历史建筑的大门一一叩响。一幅由自己完成的外滩拼图让乔争月感慨万千,了解外滩,才能真正解读上海的“魔幻”。这里,是上海城市传奇的起点。

如今,乔争月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有时间,她便会带着5岁的儿子在魔都的大街小巷行走,讲那些熟烂于心的建筑。战俘邬达克蜕变为明星建筑师的励志传奇,也被她“改编”成儿子最爱的睡前故事。海关大钟敲响的那刻,我们正巧谈到这么多年在上海的感触,乔争月难掩幸福地说,在上海有一个家,一双可爱的子女,能为这座城市写一个关于它的专栏,得到读者的喜爱,是件有点浪漫的事。 传奇或许不在于大小,传奇在于它让你看到了光。

部分图片由本期嘉宾提供

感谢和平饭店场地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