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玩转机器人,您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过关吗?

 _王文波 2017-03-02


想玩转机器人,您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过关吗?

Q

  为什么有的孩子做事情总是粗枝大叶、丢三落四,有的孩子却能够凡事都井井有条?

   为什么有的孩子埋头苦读却毫无进益,有的孩子却可以轻轻松松就让成绩名列前茅?

A

       这些差异暴露的不是智力的差距,而是思维习惯的不同。塑造孩子良好逻辑思维模式是孩子做事事半功倍的必要条件。 

       马虎的孩子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总是手忙脚乱。有的孩子知道要制定计划,却没找准目标,勤奋刻苦却没有什么效果。

       而那些能高效达成目标的孩子,往往拥有成功者的思维习惯。

      什么是成功者的思维习惯?

       成功者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他的所有行动都围绕着“达成目标”这一核心。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他能从全局考虑,找出阻碍自己达成目标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解决它们。目标清晰、行动力强、思路开阔、思维严谨,这就是成功者的特质。  

       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孩子逻辑思维形成黄金时期的思维模式培养,在机器人课程教学当中培养孩子像成功者一样思考的方式,并使这种思维模式形成习惯是当代教育的重点之一。 在机器人课程中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在学习前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潜移默化养成孩子以目标为导向的思维习惯。

       我们鼓励孩子动手操作,更鼓励孩子在操作之前仔细思考、精心设计自己的机器人,并能从中总结自己作品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长此以往,孩子思考问题越来越缜密、全面。我们相信“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我们支持孩子说出自己独特的创意。我们呵护孩子的创新萌芽,竭尽可能避免固化思维模式的产生,也让孩子在分享中进一步开拓自己的眼界和思路。


       随着机器人越来越火热,许多设计公司慢慢开始把重心转移到机器人设计上面,越来越多以科幻电影为原型的机器人出现在各大机器人展会上。然而机器人设计的灵感是来源于科幻电影,还是其他?

  我们相信灵感是来源于冷静的逻辑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设计师把一个设计项目拆解成很多不同的模块,然后通过设计师自身的专业性去完成这个设计,这中间的过程我们不认为是灵感,而是设计师通过冷静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得出来的结果。

       在机器人制作中,逻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逻辑性越强,机器人越能体现出更强的仿真性,机器人执行任务的正确性也越好,逻辑思维在机器人创新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多方面。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与创新、创造过程密切相关,一切机器人创造活动都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运用逻辑思维对创造成果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虽然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在形式、方法、基础、结果和思维方向上都有不同,但是在机器人创新活动中,这二者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衔接关系、互补关系和转化关系。

     从幼年到青少年时期是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程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孩子的思维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非常重要。如果训练不足,后期还需要科学的强化弥补。这也说明,机器人课程在中小学开展的必要性。制作机器人这样的实践增加了孩子们的感性经验也逐步深化和发展孩子们的逻辑思维。

博您一笑:看看这个机器人的设计逻辑,谁干的?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趣味题

如图,

快快开动脑筋,算出答案吧

如果想知道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