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叛盲视,让家暴受害者忙着秀恩爱

 昵称535749 2017-03-02

2017-03-02 11:32 | 豆瓣:怀璧不予

我曾经在某论坛发布了一篇探讨家暴的帖子,一个留言引起我的注意:

“我对家暴的定义跟你们不同,我觉得只要没有出血,就不叫家暴。”

我问她:“没有出血,是指什么程度?”

她回复:“就是红肿啊淤青啊之类的。”

我问她:“你老公会让你这样吗?”

她回复:“有时候他会用手,或者手边随便什么东西,碰我一下,就会这样,快的话一个星期就好了,慢的话最多一个月。前几天他用锅铲敲我的后脑勺,这两天睡觉要侧着睡,反正没有出血,我觉得这不叫家暴。”

我大吃一惊,一个月才能好的“红肿淤青”,而且锅铲都是铁的或者不锈钢的,敲在头上,疼得睡觉都不敢压着,这已经完全属于暴力行为了。根据她的描述,发生的频率还不低。令我费解的是,她是出了名的爱秀恩爱,结婚还不到一年,盖了一座几百楼高的恩爱帖,里面全是记录的甜蜜小事。我觉得蹊跷,仔细翻了下,帖子里她老公满口揍啊打的,例如:

“要不是今天过节,我早就揍你了。”

“我要是饿着了就会揍你,如果我饿死了,你也就被揍死了。”

“你记得叫我起床,不叫就揍你;叫了的话,不一定揍你。”

“你敢不听我的话,就把你打一顿。”

在这种画风下,偏偏她还有一种被霸道总裁征服的娇羞感和幸福感。

我试着告诫她,她现在可能遭到了家暴,应该引起重视。却被她强硬反驳,一口咬定这根本不是家暴,因为没有出血。论坛里的好几个女网友都看不下去了,甚至有人现身说法,告诉她夫妻间的暴力行为是会升级的,从一开始的推搡,发展到一言不合就扇耳光。

看到大家都认为她遭到了家暴,她情绪变得激烈,开始对我们人身攻击,说我没人要,不懂爱人间的打情骂俏云云。

一个坚信这属于“打情骂俏”的幸福女性,会到家暴贴下讨论老公对她打情骂俏的细节吗?我明白,她已经感觉到了不安,并且将这种不安投射到我身上,认为打倒了我,也就消除了心中的不安。

直到我看了《背叛:为什么我们身处背叛却佯装不知?》,她的全部心理动机,终于铺陈在我面前。

一、背叛盲视,为了维持重要的关系

“背叛”,不仅指出轨,还包括所有辜负了信任和违背承诺的行为。既可以是违反书面的正式协议,如劳务合同违约,不按时发工资;也可以是基于信任的约定,如跟朋友约好4点打球,朋友爽约让你白等一下午,或者本应保护孩子的父母,却对孩子实施了性侵。

当背叛已经发生,如果跟对方直接对质,会导致什么结果?

要求按时发工资可能会被解雇,谴责朋友爽约可能会导致绝交,孩子告诉他人自己受到侵害,可能导致父母的厌恶甚至遗弃。

当这段关系极为重要的时候,很多人即便遭遇了背叛,也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也就是“背叛盲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腾讯年会上,女员工为了保住工作,用嘴咬男同事裆下的矿泉水瓶;

上文中的女网友为了保住婚姻幸福,不承认遭遇了家暴;

谢杏芳早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就知道林丹出轨,等到媒体爆出来,反而挺他,“支持这个敢于担当的男人”;

最令人心惊的,是《背叛》这本书的作者詹妮弗·弗尔德,在幼时遭到父亲的性侵,她保守这个秘密,直到33岁才首次发声。她亲身经历背叛与背叛盲视带来的痛苦,促使她成为研究背叛和儿童虐待的顶尖心理学专家。

二、背叛盲视的两种表现形式

1、彻底遗忘

《24重人格》的作者卡梅伦·韦斯特,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拥有幸福的家庭,这种宁静终止于30多岁的某个下午。他好像睡了一会儿,有一段时间失去了意识,等他醒过来,发现手边有这样一张画:


背叛盲视,让家暴受害者忙着秀恩爱

画中是一个哭泣的男孩,他右手的四个指头被切下来了,流着血,落款是“悲伤的戴维”。显然,这张画是卡梅伦画的,但他根本不认识这个“戴维”,也不明白这张画的含义。恐怖的是,卡梅伦的右手也被笔沿着指根勾了一圈,跟画中男孩断指的部分完全一样。

最终,卡梅伦被确诊为解离性人格疾患,也就是多重人格障碍,戴维是他体内的其中一个人格。卡梅伦8岁时,多次遭到外婆性虐待,她强行将卡梅伦的右手手指插进她的阴道自慰。

由于巨大的羞辱和恐惧,也为了健康长达成人,卡梅伦的其他人格将这段记忆彻底封锁,多年后才想起来。为什么是这个时候?这时外婆已经去世多年,他早已不是当年孤立无援、必须忍受虐待才能得到照料的小男孩,他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有了无论发生什么都深爱他的妻子和儿子,他安全了,他的潜意识选择这个时候直面背叛。

像卡梅伦这样彻底遗忘的情况并不多见,大部分人没有遇到这样毁灭性的背叛,他们的反应大多为以下这种:

2、“知道”,同时“不知道”

这不是病句,在背叛盲视时,一个人确实可以做到同时保持“知道”与“不知道”的状态。

《背叛》中讲述了朱莉·斯通的真实经历。她丈夫每次出差回来,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去酒吧跟死党喝两杯。某一次,朱莉突发奇想,决定精心打扮一番,先去酒吧等着丈夫,给他一个惊喜。

她看着丈夫走进来,一名陌生女子跳下椅子,跑去抱着他,然后他们接吻了。就在这一刻,他看到了朱莉,连忙向朱莉走过来,解释说:“我不认识那个女人。”

朱莉听到他说的话,立刻完全相信了。那天晚上,他们一起跳舞喝酒,她再也没有提起那个女人。

事实上,早在这件事之前,他就跟朱莉的多位好友有染,并且还跟另一个女人偷情。这些朱莉都知道,因此她对丈夫说过:“如果你再出轨,我就离开你。”

然而在当时,朱莉“知道”丈夫在酒吧吻了一个女人,也“知道”在此之前他有多次出轨的前科;但是,她“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这就是“背叛盲视”。虽然朱莉说过再有出轨就离开对方,但在“背叛盲视”的掩盖下,这一天永远也不会来临。

朱莉一点也不笨,相反,她非常聪明,离婚后靠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家庭妇女,变成一名受人尊敬的律师。当她再回顾这件事时,也惊讶于自己为什么连这么明显的出轨都看不出。

原因很简单,正如我们之前说到的,“背叛盲视,是为了维持重要的关系。”那时的朱莉没有一点钱,也没有工作,照料着两岁大的儿子,完全依靠丈夫过活,“背叛盲视”可以帮她维持目前的生活状况。

促使她下决心离开丈夫的决定因素,是更严重的酗酒和暴力,而非不忠。换句话说,如果丈夫只是出轨,没有威胁到到她和孩子的安全,她的“背叛盲视”还将继续欺瞒着自己。

最终,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朱莉假装去探望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子,连任何行李都没拿,逃亡一般结束了这段关系。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曾写过一篇《家暴三次,为什么还觉得他最爱我?》,一个女网友经历了三次家暴,到网上发帖,我希望能帮助她,因此跟她有了进一步的联系。

令人诧异的是,她作为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叙述的情况和得出的结论竟然前后矛盾,于情于理都说不通。比如,她老公在她临产前和流产后殴打她,起因是她抱怨他的父母,但她认为她老公是最爱她的人,把她放在心中第一位。又比如,她前男友第一次去她家做客,就说她父母重男轻女,她在家里没有任何地位。但她认为她的母亲甚至会牺牲自己来帮助她。

她的这种令人费解的表现,正是“知道”与“不知道”并存的状态。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背叛盲视的概念,但我已经感觉到,她最后仍然选择原谅丈夫,是因为这已经是她最好的选择。这也恰恰符合背叛盲视的动机:为了维护这个最佳选择,她不得不对家暴视而不见。

虽然她也说过,如果他再打她,她一定坚决离婚。不过,我们看了朱莉的经历,再看看她现在背叛盲视的严重程度,就会知道,如果不改变观念,即便她再次遭受家暴,离开的那一天永远也不会到来。

三、直面背叛,获得真正的安全感

在我看来,背叛盲视的行为,无异于鸵鸟将头埋在沙子里,以为看不见,危险就消失了。但事实上,这只会让背叛你的人更容易伤害你。

在《背叛》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确切有效的方法,帮助背叛盲视者走出困境。

1、改善人际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远离那些令你感觉有害的人,和使你有安全感的人一起,建立良性的互动。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新审视你与背叛者的关系。陷入背叛盲视的前提,通常是你认为这段关系破裂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可能因为你在经济上、心理上、身体上非常依赖对方。人类生来就会依赖别人,但依赖不恰当的人,会产生更多消极后果。因此,当你意识到时,就应该试着降低自己的依赖程度,直到对方无法通过背叛来伤害你。

2、寻找新的“最佳选择”

上文中的朱莉,从前认为忍受出轨、依靠丈夫过活,就是她所能做的最好选择,等她远离丈夫的不忠和暴力,凭借自己的努力,收获了充满价值的事业和幸福美满的家庭,回过头去看,当时的“最佳选择”,现在觉得像是地狱。

当然,改变现状,也许会遇到更大的阻碍和困难。惰性使人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冒险去承受更糟糕的可能。无数背叛盲视者正是困在这一步,这就需要可靠的人际支持和专业的心理干预来促成。

3、安全的倾诉环境

有益的倾诉具有治愈的魔力,有害的倾诉是另一场新的背叛。

判定有益或有害的标准,取决于当事人的预期目标。如果当事人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那么负面的反应或者没有反应,就是有害的倾诉;如果当事人没有期待,那么即便没有得到反应,也是有益的支持。

也就是说,当你不确定能找到一个给你想要反馈的倾诉对象,你可以将想说的话写下来,不让任何人看到。这是有心理学实验的数据来支撑的,仅仅是写下来,都会大大提高被试者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背叛无处不在

此时此刻,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多少人正在遭遇背叛?有多少人,为了维护某种关系,选择忽略自己的真实感受,对背叛佯装不知呢?又有多少人,利用着别人对自己的依赖和信任,毫不愧疚地满足自己的私欲呢?

背叛比你想象的离你更近。可能是父母不经过孩子允许,就把他最心爱的玩具送人;可能是丈夫在众人面前宣布准备了生日玫瑰,妻子满心期待,结果只是一句空话;可能是业绩考评时,领导随口对女下属说了句荤笑话……

这些都不是轰动社会的大新闻,当事人往往觉得,总不可能为了一个玩具就不认父母,不可能为了一束花就离婚,也不可能为了一句话就辞职吧!要计较这些,那就没完没了了。

确实不可能这样,但别忘了,每一场背叛中,无论事件大小,都有人实实在在地伤心、痛苦、愤怒,而他们为了维护这段重要的关系,不得不压抑这些负面情绪。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默认“表露自我=危害关系”,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当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对方起码确切地知道,他这样做,会使你难受。他可能愧疚,下次会注意不再这样做,彼此加深了解,使你们的关系变深厚,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好的。他也可能对你讥笑嘲讽,说你小题大做,你也因此认清了对方的品性,更加了解对方可依赖的程度,便于做好准备,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同样加深了了解,这样的结果也不能说是坏的。

最后,愿每一份信任都不被辜负,如果做不到,那就愿每一次背叛都将被治愈。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