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利与公益的起承转合

 昵称30950927 2017-03-03

  华人社会,公私之间的微妙关系,已经有许多论述。譬如,缺乏公德心,公认是华人社会的通病。不过,另外两种常见的现象,却较少见诸文字。

  一方面,传统教育里反复强调: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就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之道,公尔忘私。忠孝不能双全时,要移孝作忠。因此,抑私而崇公,私利要让位给公益。另一方面,许多官署的文书,以关防用印,却不见负责人的名姓。民众所面对的,是冷冰冰、空洞抽象的公务机关名号。还有,许多读者来信,没有署名,似乎不敢让自己名字曝光,有点见不得人的忸怩。

  这些奇怪甚至彼此矛盾共存的现象,反映了华人文化里,对于公私的处理,以及相对之间的关系,似乎一直缺乏一种健康正面的认知。经济学强调,人是理性(能思索)而自利(追求自己认定的福祉)的,对于和公益/私利相关的问题,也许能稍稍野人献曝!

有几个常见的误解,值得先作澄清。首先,私利和公益之间,是彼此冲突,彼此不兼容。对于这种直觉,让证据来说话:牛奶一瓶成本30元,卖50元。消费者买了之后,(假设)得到80元的快乐,因此卖方和买方各逐其利。可是通过交易,双方互蒙其利,两人的福祉“同时”增加,两人的权益“都”受到照顾,因此私利和公益同时上升。

  其次,公益没有大小,因为不能量化。这种误解,一般人不会有,但却偶尔见诸读死书的饱学之士。公益当然有大小之分,就像利益也有大小之分一样。小学生的利益(公益的一种)、中小学生的利益、全体学生的利益和所有师生的利益,当然是范围不同、由小而大。而且,大小美丑善恶对错等价值,都是排序(ordering)的观念,1、2、3、4等数字是数列(numerical)的观念。公益的大小和排序有关,却和量化没有直接的关联。事实上,民主代议的程序,就是在大小不同的公益/ 私利之间,处理如何取舍的问题。

  再次,一旦面临公益,私利必须让位。这种错觉,值得小心斟酌。当公益和私利竞争冲突时,就如同处在天平两边,两边的轻重如何,要看其他相关的条件。日本成田机场兴建时,引发附近居民激烈的抗争。最后,机场更改设计,跑道缩短,并且调整方向。飞机起降和机场运作吞吐,每年不知要增加多少成本。而且,以后世世代代,只要机场营运一天,就要多承担这些成本一天。

 然而,在私利和公益冲突时,私利(民众的产权)超过公益(机场营运、旅客权益等),公益让步。当然,在抽象的层次上,尊重私有财产本身就是一种公益。长远来看,私有产权的稳定,超越一个机场的得失!

  这种转折,事实上就触及了公益和私利最根本、也最核心的问题,两者之间的关联,到底是什么?追根究底,答案其实很简单:公益,是由许许多多的私利所组成,私利交集的部分,就是公益。因此,单身汉的利益是私利,结婚后夫妻共同的利益,就是两人之间的公益;两人和孩子及亲戚的共同利益,就是这个家庭的公益,等等。

  诺贝尔奖得主科斯,以两篇传世论文得奖,其中之一名为“社会成本的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全文主旨一言以蔽之:只有私人成本,没有所谓的社会成本。


 对于私利和公益,也可以如是观。虽然这是较极端的描述,却一针见血、直指鹄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