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能写65公里长的数字到底有什么用?

 残云伴鹤归 2017-03-02

一个数字,决定一个国家水平

今天超模君在后台看到这么一条留言:

但超模君回复后,等了半天都没人回。。。

转念一想,难道这是什么发财大计吗,留错言了?

超模君赶紧找度娘问问:

我去,原来是人类史上第一个基于互联网分布式计算项目——找梅森素数。

那梅森素数到底是什么鬼,要发动全人类一起来找!!!

从度娘那里,超模君知道了关于梅森素数最新的消息:

2016年1月,美国密苏里中央大学数学家柯蒂斯?库珀发现了第49个“梅森素数”。(这是他第四次通过互联网梅森素数大搜索发现新的梅森素数)

柯蒂斯·库珀

可怕的是:这个数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素数――“2^74207281-1”,数值高达22 338 618位数,如果用普通字号将它打印出来,长度将超过65公里。。。

第49个梅森素数的“冰山一角”

那我们先来讲讲:什么是素数?

素数又称质数(Prime numbers),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换句话说就是该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的因数;否则称为合数。

用埃拉托色尼筛法找素数:首先,列出从2开始的数。然后,将2记在素数列表上,再划去所有2的倍数。根据定义,剩下的最小的数——在这里是3——必定是素数。将这个数记在素数列表上,再划去所有它的倍数,这样又会剩下一些数,取其中最小的,如此反复操作。最后剩下的都是素数。

显然,数值越大成为素数的概率就会越低。

而梅森数(Mersenne number)又称麦森数,是指形如 2^p-1 的正整数,其中指数 p 是素数,常记为Mp 。如果此梅森数刚好是素数,则称为梅森素数。

在17世纪法国数学家马林?梅森提出这个概念至今的400年里,人们只发现了49个梅森素数。这种素数稀奇而迷人,故被人们称为“数海明珠”。尤其近百年来,人们发现的“超大素数”几乎都是梅森素数。

梅森素数貌似简单,但当指数p值较大时,其素性检验的难度就会很大,而且,从已发现的梅森素数来看,它们在正整数中的分布时疏时密、极不规则。

因此,人们想要得到下一个梅森素数,就需要更高深的理论预测,甚至要通过海量计算能力进行“硬算”。。。

好比如最新加入的49号成员,就比在2013年同样由库珀发现的“老48”足足多了500多万位。。。

小天就有点不理解这场数学家的寻宝游戏:探索难度如此之大,数学家们却还要前赴后继,难道这有巨大的用处?

超模君:这你就要听我说说了。

事实上,梅森素数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水平。

英国数学协会主席马科斯·索托伊甚至认为,梅森素数的研究进展不但是人类智力发展在数学上的一种标志,也是科技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的数学家Jordan Ellenberg(乔丹·艾伦伯格)就曾说:“发现一个梅森素数就像是在干草堆里找一根针那么困难。这项发现在计算机工程领域的价值要远大于数学领域的价值。”

梅森素数是发现已知最大素数的最有效途径,它推动了“数学皇后”——数论的研究,也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程序设计技术、网格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一些素数已经被用于加密和其他实际应用任务。

在手算时代,人类一共只发现了12个梅森素数。

而在1952年,美国数学家拉斐尔?鲁宾逊使用大型计算机搜索。短短几小时,就找到了5个梅森素数。

对这个“家族”的好奇还造就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项目――“互联网梅森素数大搜索”(GIMPS)计划。

1995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程序设计师乔治?沃特曼编制了一个寻找梅森素数的程序,并将它放在网页上供数学爱好者免费使用,利用众多计算机的盈余计算能力合力搜索。这种思路和之后的“挖比特币”“分享经济”异曲同工。

目前,已有192个国家的60多万人使用120多万核CPU参与了互联网梅森素数大搜索。库珀的最新发现也是基于这个搜索计划。

一边号召“大家一起找素数”,乔治?沃特曼一边编写了考验CPU承受能力、可用来检测漏洞的程序。

上世纪90年代,克雷公司、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在测试计算机的功能时,就利用了梅森素数。

据了解,不久前一德国GIMPS项目参与者发现:当英特尔公司的第六代Core处理器在执行Prime95应用来搜索梅森素数时,运算到指数P=14942209时就出现了触发系统死机的漏洞。

虽然素数的概念极为简单,但却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其英文为Prime Number,直译就是“首要的、基本的数”。

可见,数学家认为素数是最重要的数,因为所有其他数都可以由若干个素数相乘而得,甚至可以说素数是数学中的原子。

这些“原子”的分布和性质十分复杂,最负盛名的谜团“孪生素数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都与之相关。

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就是因其在“孪生素数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上的卓越贡献而被人铭记。

孪生素数猜想:如果两个素数之间相差2(相差1的只有唯一可能:2与3),那么这样的一对素数称为孪生素数对,例如,5与7,11与13,17与19。孪生素数猜想说,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对。

哥德巴赫猜想: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双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这个猜想至今未必证明,而取得的最好结果属于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他在1973年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偶数或者是两个素数之和,或者是一个素数与一个“半素数”之和。所谓“半素数”,就是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乘积的数,如6,它本身不是素数,不过可以写成两个素数2与3的乘积。

对挑战人类思维的无畏者来说,大型计算机并不是必须的。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特殊环境中,陈景润的工具只有笔和厚厚的稿纸。

陈景润

在18世纪,第一个从哥德巴赫手中接过难题的欧拉也是这样一个被数学折磨、又为之奉献一生的人。28岁不到,他因一场持续3天的演算,坏了一只眼。在生命最后的那17年,他完全失明,却在黑暗中用惊人的想象力,构造了预测月相变化的粗略的“三体问题”算法。但到死,他也没能给哥德巴赫一个答案。

这些谜团的意义,也许就像登山者所说的:因为山在那里。

此外,一些现在看来颇为玄妙、深奥的数学理论,可能在自然界中对应着某种事物,有潜在应用性,只是我们还不知道。

毕达哥拉斯曾发现琴弦和声与弦长之间的数学关系。在那之前,调音师还只凭直觉和经验;随后,西方音乐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动听的“和弦”。

在探究“黎曼素数猜想”时,数学家希尔伯特和波利亚对上了物理体系中的能级。

人们很早就知道圆周率“π”,但鲜少有人知道,地球上所有河流的长度都大致等于从起点到终点直线距离的π倍。人们统计过的河流越多,平均值就越接近π。。。

数学和数学之谜的吸引人之处,也许正是在于它看起来“无用”,才不会被“有用”限制。

本文由超级数学建模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