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外国人眼里,我们说英语有什么常见问题?

 只摘不看 2017-03-03

多年来国内学英语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的英语不够“实用”。在大学之前,大多数人都要学习十年左右的英语,然而十年埋头苦读之后,能和外国朋友交流的人少之又少。

今天我们来和你聊聊英语国家的人在和中国人说英语的时候,都有什么感想,以及,我们怎么提高我们的口语。

擅长听,不一定擅长说

外国人和中国人聊天通常也会考虑到你是非英语母语出身的事实,并不会全语速全词汇和你狂侃。在这一点的基础上,多数中国人在听力上大体能跟得上交流。然而,轮到说“外语”的我们表达时,很多人说不上来,结结巴巴,表达能力不足。

如果你接触过很多在华的外国人,你会发现,他们久而久之已经习惯了这种“我说得多,你们说得少”的模式。比方说,在中国呆得久的外国人,如果要向路人问路,在确定路人听得懂英语后,他会尽量简明地描述要去的地方,路人的回答即使很不流畅,他们也习以为常,能从破碎的语句里组合出信息,最后对你说Thanks。

我们的建议:首先,提高你的词汇量。有一定词汇量之后,多进行造句练习,多找机会说英语——如果你能掌握用英语进行思考的思维模式,就再好不过了。

认真而有几分尴尬的英语:你说得不地道

我们就这个问题也咨询了一下我们的朋友Mark,Mark说他遇到的许多中国人,如果是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人,一般句子说出来不会太过低端,但有时候句式比较死板,不太地道,显得有点僵硬。

举个例子,一个留学生去医院看病,他头痛,医生让他描述一下症状。他想说“一会儿痛一会儿不痛”,于是他张嘴就说:“The pain in my head is...”糟了,卡壳了,因为他不知道“断断续续的”、“时有时无的”这个形容词用英语怎么说,于是他非常认真地在脑海中搜索这个词汇,一无所获。

实际上,一些复杂的形容词或副词只在书面场合出现,口语中很少会用到这样的高级词。这个时候,可以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回避这个问题,比如你可以说:“The pain comes and goes.”——这就很形象地表达出了你的意思。

我们的建议:有机会的话,学一些地道表达;多用动词;不要拘泥于几个固定的语法和句式。

过分相似的回答和句式:中国人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这个问题也很明显。因为我们对于那几本教科书太过熟悉,所以很多句子我们会用一些样板式的表达。

例如,对于所有的“你好吗”“今天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很多中国人都会条件反射地回答:“I’m fine.”弄不好还会下意识加上一句“And you?”但实际上,“fine”的意思有点接近于我没毛病,我身体很好。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是很多样的,你可以说“I’m good.”或者“I feel great today!”(如果你真的很high)。

我们的建议:学一些地道表达;灵活说英语,不一定非要用固定表达。

出于礼貌,有些细节你最好要注意

英语聊天的内容上,有些细节我们可以不太注意,但在外国朋友听来可能会比较冒犯。

例如,中国人喜欢打听别人结婚没有,如果没有,有没有对象……如果你的学校有一个帅哥外教,那么你们班女生可能就有人问过他这个问题。然而外国人通常不喜欢被人打探隐私——毕竟你和他可能还不是很熟,用这个话题来切入可能不是很合适。

某些表达方式,语气上可能存在有一些问题,但我们自己不容易意识到。假设有一个中国老板,他招了一些英美员工。某天他希望他的员工加班——但也并不是很强硬,如果员工不想,他也OK。于是,他自认为比较委婉地对员工说了一句:“I hope you don't mind working overtime tonight.”

员工听了这句话,或许答应留下加班,但内心一定很烦——因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你得留下来加班。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喜欢使用情态动词,例如should,would,could you,也喜欢使用“hope you”,但其实这种意愿请求是很直接的,一点都不委婉。作为替代,你可以说“It would be nice if you...”

我们的建议:如果与外国人交往多,文化、礼貌方面的事情最好专门进行学习。一些跨国公司会有专门负责跨文化交流,避免信息误解的岗位,就是为了避免说不同语言的人因为语言、文化而产生不愉快。


对学英语感兴趣,您可以咨询我们。

下载微鸟App,体验在线外教一对一精品课程。

更多资讯尽在微信公众号:freebao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