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联网业务竟使流量费用成千万倍“涨价”?测试厂商迎新蓝海!

 物联网智库 2020-09-08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物联网业务竟使流量费用成千万倍“涨价”?测试厂商迎新蓝海!

随着物联网相关概念被各企业接受,相关技术不断创新,创新案例层出不穷,运营商、通信设备商、模块提供商以及芯片设计厂商等也都前赴后继构建物联网生态。

除此之外,作为无线通信领域的测试测量领导者是德科技也看到了物联网所蕴藏的巨大机会。在近日的一次访谈中,是德科技副总裁兼无线设备测试方案总经理Kailash Narayanan对于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发表了自己看法:

1.通信运营商的业务转型需要物联网的助力;

2.物联网设备本身的特殊性给测量市场带来极大挑战;

通信运营商的业务转型需要物联网的助力

物联网业务竟使流量费用成千万倍“涨价”?测试厂商迎新蓝海!

首先,通信运营商不仅需要实现盈利增长,更要通过新的盈利点加快企业自身的业务结构的战略转型,以使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有优势,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其一方面努力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比如5G),一方面尽量降低单位数据速率的成本,如此,运营商可以极大的满足数据的增长需求,这些需求可能来自于媒体流量、新品研发的应用和业务等等。

最近,运营商一系列的物联网布局,一再把LPWAN(低功耗广域网络)推上风口浪尖。

  • 爱立信、中国移动携手摩拜科技在上海完成基于蜂窝物联网现网的端到端应用测试;

  • 爱立信携手中国移动和英特尔联合展示全球首个基于NB-IoT的互联工厂;

  • ofo携手华为电信推出NB-IoT共享单车;

  • 联通华为打造NB-IoT实验室,与水表企业对接;

  • 移动电信争相打造NB-IoT窄带物联网试点城市等等。

为何LPWAN对运营商有着如此大的吸引力?

LPWAN是一种低功耗远距离的物联网技术,为什么运营商想采用这类技术开展物联网业务?对于运营商来讲,如何利用他们的网络在数据上获取更多的利润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物联网概念的落地以及新技术的成熟,移动通信商不甘心在5G时代继续做管道而是千方百计寻求突围,而物联网恰是一片蓝海。

以智能手机为例,我们现在有用的数据信息实际上是基于智能手机与人。我们可以为一个目标,使用对应的程序去完成一项互动。IoT与这种方式的应用略有不同,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IoT的设备连接在一起,然后共同来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对于智能手机来讲,有用的信息实际上是基于手机与人的,而对于IoT来讲,有用信息是基于整个连接的。

物联网更多的是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应用。运营商利用这种在互联网上的运营模式为企业提供应用,可以采用像NB-IoT这样的LPWAN解决方案来实现整个连接的服务。避免像智能手机那样,运营商提供的只是单纯的数据连接和数据传输速率。

物联网业务使流量费用成千万倍“涨价”


作为运营商,他们会去算每兆字节大概能够收到多少钱,根据不同的运营商,每1GB大约是5美金的价格,当然这取决于不同的运营商。但是如果我们去实现IoT,运营商实际上是通过提供的服务和应用来进行收费。可以是基于自定的标准来进行收费,或者是把最终的结果发送给客户,提供最终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面,很有可能是基于经营设备的收费方式。比如他可能会对每一个监控的设备每年收2到5美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发现这种对速率要求不高的物联网应用,有可能一个IoT设备的整年所消耗的数据可能只有一兆字节,所以这样就实现了一兆字节的收费大约5美金的。


按照这种方式,我们会发现通过提供IoT业务把单纯的基于个人的有用数据1GB才收5美金,变成了IoT连接里面的每个设备基本上一兆字节就可以收到5美金。这对于运营商来讲,单位数据速率所产生利润的一个极大的提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运营商都对IoT非常感兴趣,而且非常积极的去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的原因。因为运营商有需求,所以推动了芯片,推动了设备,推动了设备提供商,以及更多相关产业链的部分来支持IoT产业。(注意:这里所说的数据,针对不同国家不同运营商有所不同,但是数字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升的比例。)

物联网设备的特殊性给测量市场带来极大的挑战

物联网业务竟使流量费用成千万倍“涨价”?测试厂商迎新蓝海!

物联网设备非常特殊,不同于智能手机。对于IoT的设备来讲,它们可能不会很频繁的进行软件更新,这些设备很可能被放在屋顶、地下室或者封装到某个大型设备中。而这些被放在各种各样恶劣环境的设备要依赖最开始装载的电池组件运行以及基于最初始的设计来支持后续的工作。所以尽管IoT设备比较便宜,大多在几美金的级别上,但是,这种挑战不比智能手机所遇到的低。

首先,手机本身可能就是IoT设备,但不是所有的IoT设备都是手机。当你把手机作为IoT设备来看待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在手机测试上面的解决方案。

但是对于很多IoT设备来讲,它本身不是手机,有一些射频的技术是重叠、相似的,但是并不完全一致,从功能上,也有很多的不同。有一些公开报告中说,到2025年,IoT的设备可能会达到500—1000亿的级数,甚至有的提到的是2000亿的物联网的设备。

从终端用户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设备只用做一个用途,看起来好象是非常简单,它只要能力承担范围内的目标进行采集数据、测试,然后再把它采集到的数据或者测试到的结果传输出去就可以了。在传输的过程中,只要能够确保不要引入干扰,能够完整的传出去就行。

看起来这种功能是非常简单的,但是这种简单的功能,对于设备的设计者来讲可能会更复杂。比如对于手机,大家认为它会消耗很多电量是想当然的事情。而且我们使用者也有机会周期性的去进行它的软件更新,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不需要对将来的其他的一些事情进行特别多的设想。即使我们的智能手机卖出去到了客户手里面,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软件更新去打一个补丁。但是对于物联网的设备,完成并且出售之后,可能就会离人比较远,很难进行接触,如何能够确保在没有人的支持和帮助的情况下,能够按照设想的生命周期很好的工作下去,是一个非常大挑战。设备的制造者在设计之初就要充分的考虑这样的问题。

在这方面,我们对于智能手机的测试、设计、验证有完整的解决方案,当我们把一个手机当成IoT设备的时候,我们当然可以把手机的设计和测试方案进行应用。对于其他的一些IoT设备,比如蓝牙、Wi-Fi等等,有一些跟智能手机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重用的。

比如在大规模的生产里面,我们用于测蜂窝移动通信的设备,也可以用于同时进行蓝牙、Wi-Fi的测试。但是有一些IoT所面临的新挑战,比如对于极低电流消耗的测试、信号完整性测试问题、全生命周期的认证问题、关于EMC,EMI的测试等等。

第一,极低电流消耗测试,让手机进入休眠,或者进入其他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面,它消耗的电流可能会非常低,是微安级以下的消耗。我们的对电流消耗的测试设备,可以达到匹安级,比如100匹安级的测试能力。

在整个产业链里面,常见的测试解决方案是提供几安培的测试解决能力,或者是提供匹安的解决能力。但对于物联网的设备,当它激活的时候会很高,当它休眠的时候会很低,它需要的是一个设备去测试所有不同的情况。

Kailash 以NB-IoT测试的例子阐述了物联网测试与以往的测试有何不同:

我们现在就有对于数据的流量的测试能力。不管以前智能手机的最高数据的使用率,也以及对于整个小区的负荷,都是非常重要的测试。在NB-IoT的应用中,负荷不再是数据流量本身,还会包括信令消息的负荷,比如对于这些设备attach(附着)、detach(去附着)、位置跟踪,并决定如何paging(寻呼访问)和唤醒。


实际上对于NB-IoT来讲,可能只会发几K字节。这个时候几K字节,那个时候几K字节,现在是这个设备,一会是那个设备。但是对于整个基站、网络和运营商来讲,最难的是如何跟踪这些设备,建立连接,进入休眠和唤醒监听以及发送数据。相当于把有限的资源通过调度的方式,去支持大量的连接。对于运营商来讲,要支持一个小区里面5万个以上的设备的调度跟踪,包括我们是否在某个区域中寻呼等,都是比较大的挑战,所以跟智能手机已经不一样了。

第二,关于信号完整性的问题,因为IoT的设备通常是非常小的,我们会需要它有非常好的精准度,同时,要尽量小的产生干扰,避免串话(crosstalk)。它的连接头也是非常小的,我们也要在设计的时候尽量避免产生的问题。

第三,不管是远距,或者是短距等等,我们实际上都需要提供贯穿于整个lifecycle的整体的解决方案,从设计研发一直到生产认证等等。

第四,关于EMC,EMI的测试,以及它们对于干扰本身的抗干扰能力,不但设备本身要足够强大,能够抗干扰,同时它本身也要尽量少地产生对别人的干扰。所以要有EMC,EMI以及它们抗干扰能力测试。

最后,每个不同的运营商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因为他们对分配不同的频段有着不同的实际运营的状况。所以有可能在不同的运营商那里,他们可能会对不同的设备提出不同的入网的要求,这和GCF认证的还不完全一样,它可能有额外的要求。

测试厂商入局物联网,恰逢其时

物联网业务竟使流量费用成千万倍“涨价”?测试厂商迎新蓝海!

运营商对于从数据业务里面产生新的业务模式的强烈需求与IoT设备的特殊性问题突出,两者交织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IoT测试市场的发展。

当一个新的产业开始,测试设备能不能够有,能不能够出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每当有了一个新技术的时候,如果做出了一个设备,它能不能够被可靠的进行测试?以及到最后产业化阶段也会涉及到它能不能够进行低成本的测试的问题。所以不仅是我们最开始测试设计实现中的可行性的问题,同时也包含了最终的大规模生产所需要的测试解决方案。

Kailash说,在这个过程中,测试测量厂商起到的作用看起来不是最大的,但是测试对于推动一个产业向前发展,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是德科技跟运商商、芯片商、设备商、ODM,OEM以及CM代工厂等等,都一直有紧密的合作。只有通过跟整个产业链紧密的合作,去解决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所需要的测试解决方案,才能够帮助推动整个产业成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